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十问合肥高中新课程实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0:0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公布,记者就有关焦点问题进行了采访和解读。

  一问:课程结构和内容是什么?

  答:课程内容按教育部制订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

化学、生物、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制订的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施行。

  根据学分管理的要求,各教育部门必须提供足够丰富的课程资源供学校及时调整、灵活安排课程内容;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施设备、社区等课程资源,对每一学年、学期、学段必须安排足够丰富的课程资源,灵活安排课程,供学生选择修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选择修习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课程由选修一和选修二组成,选修一是地方课程,选修二是学校课程。学校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二问:选修课如何开设?

  答:在按计划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年度计划,逐步开好各类选修课程。各普通高中要按课程方案的要求开齐必修课程。每个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和方式修习,并且达到质量要求,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个学分。

  三问:综合实践活动是否为必修课?

  答: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在保证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活动课程的安全有效,防止活动课程学科化、课堂化的倾向,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

  综合实践活动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学年共15学分,可每年安排5学分,也可三年统筹安排,学生自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等领域中选定研究专题,进行探究和实践;学生每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6学分;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获得相关证明,共获得2学分,可在高一、高二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分别获得1学分。

  四问: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多少?

  答:学生修习课程的要求通过学年学分和三年总学分进行管理。学校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认定。学校通过学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学生学业状况通过学分记录予以量化反映,并且通过适当的描述反映学生成长发展程度。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内必须获得必修学分116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三年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学校应当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通常情况下三年内获得总学分可达到180分。

  五问:课程编排程序是什么?

  答:一般意义的课程编排程序如下:

  ①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该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科目学科负责人等组成。

  ②成立学科课程小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

  ③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开课方案。

  ④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公布拟开设课程总清单。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和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科学、合理地选课。

  ⑤学生依据《选课指导手册》和学校公布的拟开课程清单,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选课填写选课单。

  ⑥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填写的选课单进行统计和汇总。

  ⑦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排出课程方案与课程表。

  ⑧学生依据学校课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制定自己的课表。

  六问:如何分别获得学分?

  答:学校只需排108个学分的必修课程。学生毕业要求修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的8个必修学分从其他渠道获得。学生每年参加一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个学分,3年修满6学分;3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个学分。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要修得一定学分必修、选修均可。学校每学年各学习领域都要有课程开出,并保证学生学习。需要说明的是,对具体学生来讲,每个学习领域每学年都要修得一定学分,不是每个学习领域的每个科目每学年都要获得一定学分。

  七问:选修课何时开设?

  答:选修课宜从高一第三学段以后逐步引入。综合各方面因素,选修课不宜过早全面引入,建议选修课从高一第三学段开始引入,留出一定时间让教师熟悉学生,促成相对稳定的行政班集体的建设;让学生有时间了解高中的新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如何选择课程,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建议对一般课程两节连排。一般情况下课程两节连排为宜,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课后来回换教室、找教室的次数,学生一个上午只要换一次教室,而且是在课间大休息时间换教室,不会那么匆忙。

  八问:学生选课何时进行?

  答:学生选课最好以学期为单位。即在假期一次选定一个学期内两个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而不是每次只选一个学段的课程。

  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学生是在假期选课学生选课的具体操作可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是在假期排课,可以比较从容,还有调整的余地。

  第二,相比以学年为单位,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学校实际的开课情况更加及时地调整选课,使选课灵活度更大,更适合自己的实际和发展变化。

  第三,相比以学段为单位,这样做更经济实用,工作量少一些。因为每学年的一二学段之间、三四学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假期隔开,如果以学段为单位选课,势必给学生和学校增加不必要的选课负担,使选课很匆忙,也缺乏必要的调整余地。

  第四,以学期为单位选课有利于学生整体考虑两个学段的课程选择和课程安排,有利于学生克服过于急功近利的选课行为。

  九问:选修模块开设有什么要求?

  答:选修模块开设要求:40名以上学生选修,必须开设;25~39名学生选修,学校应尽可能开设;少于25名学生选修,学校可以不开设。

  学校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设选修Ⅱ课程学校课程。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学生修习学校课程不得少于6学分。学校课程学分由学校认定。

  十问:考核未通过怎么办?

  答:学生考核未通过的科目、模块可以按规定进行补考,补考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补考仍不合格的科目,允许重修或另选修其他模块。在达到该学习领域和科目最低学分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跨科目或领域选修其他模块。

  对于未经在校修习已经达到课程修习水平要求的学生,允许通过相应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由学校认定其学分。转学学生在原校修习获得的学分,经审查核实,转为转入学校的累计学分。选修网上课程及大学课程的修习学分,由所在学校作出相应规定后予以认定。

  ·汪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