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20院长在沪激烈批评SCI泡沫论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09:19 东方早报

  SCI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并被广泛使用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科技文献检索工具,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被称做“SCI论文”。能否发表SCI论文,已经成为国内评价科研工作者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

  昨天,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建院二十周年暨生物系建系八十周年庆典大会上,20多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生命科学院的院长,围绕SCI泡沫论文的异化现象,以及如何完善SCI考

核体系在科研价值评判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昨天大会现场,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6位生命科学院院长,分别以正方、反方的身份走上辩论台,以“SCI论文,让我欢喜让我忧”为题,围绕SCI论文在学位授予、学术评价及教师考核中的应用问题阐述了双方的看法。

  SCI常被用作“硬指标”

  据悉,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相关的硬性规定,如硕博连读的博士生必须发表2篇SCI论文,三年制博士至少发表1篇,否则只能毕业而不能获得学位。北京大学的丁明孝院长说到,被异化了的SCI有点像现在的高考,差0.5分就是天壤之别。越来越多的博士生因为不能完成SCI论文指标而不能拿到学位。不少学生为了完成指标,不得不选择容易出成果、容易发表SCI论文的研究对象,这十分不利于我国的基础科研发展。此外,SCI论文还要求分第一作者、第二作者,这在实际过程中对科研团队的合作精神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复旦大学的金力院长则指出,一位科研人员需要具备独立科研、实验,以及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发表论文只是其中之一。仅仅用SCI论文这一指标简单化地评价科研工作者,显然是不科学的。

  “唯SCI论”催生泡沫论文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钟扬指出,随着这种评价方法的推广,国内慢慢出现了大规模SCI泡沫论文的异化现象,甚至出现了“唯SCI论”。大量“垃圾论文”破坏了学术界的合理竞争秩序,浪费了国家科研资源,助长了不正之风,也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虽说是正反双方辩论,但是院长们的意见相当一致。他们认为,SCI作为客观评价学术成果以及科研工作者水平的考核指标,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唯SCI论”,以及“SCI论文可以换学位、兑换科研经费,兑换职称”等SCI商品化的现象,则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

  此外,院长们还提到了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国内有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大学排名稳定在前5名的名校普林斯顿大学。但与此同时,中国80%左右的国际论文分布在低被引区间和零被引区间。

早报记者 韩晓蓉 韩与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