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晋升教授需4篇SCI论文,拿到博士须有2篇SCI论文SCI,让人欢喜让人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8:06 东方网-文汇报

  晋升教授需要4篇SCI论文,拿到博士学位必须有2篇SCI论文……SCI已经成为众多高校考核研究者科研水平的指标,其合理性也正在受到质疑。日前,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建院20周年院长论坛上,来自国内6所著名高校的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分为正反两方,围绕“SCI:让人欢喜让人忧”展开了一场激辩。

  正方:SCI评价标准相对有效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是一种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将SCI作为考核人才的标准,并将其与教师职称的评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挂钩。

  作为本次辩论赛的正方,南京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张晨宇、中山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徐安龙、武汉大学生命学院院长舒红兵认为,SCI是国内外一致认可的客观标准,对于培养科研型人才,SCI是必不可少的考核体系。舒红兵院长指出,发表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在目前的学术环境内,SCI是客观公正考核人才、杜绝学术人情化的有效办法。

  十余位名校生命学院院长以评委身份聆听了辩论,洪德元院士表示支持正方的观点,“SCI相对客观,有利于激励科研人员提高水平,从而使他们以更高的水平培养学生。”

  反方:研究者沦为“SCI机器”

  “一味追求SCI论文的发表数量,不考虑具体学科、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其弊端很大。”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丁明孝对于正方的观点给予了反驳。中科大生命学院院长牛立文则鲜明地指出,SCI被异化为对一个人科研能力评价的唯一指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据了解,随着这种评价方法的推广,出现了大量SCI泡沫论文、“唯SCI论”的现象,一些科研人员沦为SCI论文机器。很多学者对此表现出担忧,认为“垃圾论文”破坏了学术界的合理竞争秩序,不利于基础科学的创新。

  复旦大学生命学院院长金力指出,简单化和量化的管理方法太落后,一些应用型的基础研究更不是能用SCI来考核的。

  共识:更合理地使用评价标准

  1个多小时的辩论,正反方唇枪舌剑,但是共识却在此起彼伏的辩论中达成,“SCI作为唯一的指标是不合理的,如何用好SCI,发展出更合理更完善的指标,才是当前高校科研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金力认为,研究生培养可以有更多的质控点,“入学考试考查学生知识储备选拔人才,资格考试考查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论文答辩考查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严格把关,一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不必刻意追求SCI论文。”

  邓子新院士指出,当前的SCI奖励机制注重了“量”,而对“质”的考虑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院长们认为,应该灵活使用SCI,针对具体学科,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本报记者李雪林本报实习生蔡悦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