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对话温州市第十四中学校长李树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14:57 温州新闻网

  采访背景温州第十四中学创办于1983年,从一所默默无闻的“薄弱”学校,到如今在困境中不断突围,顽强崛起。九十年代末,学校的发展更让人们刮目相待。

  如今,作为一所省级文明学校、省级教科研200强示范性学校,十四中正以成熟的姿态大步前行。

  杨昭普

  “给学生良好的教育,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面对采访,现任校长李树河有感而发,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生代表的是一代人

  记者:一进校门,就觉得校园特别整洁,我还发现,从花坛的语录牌到梯道上的书法匾额,就连花瓶、花盆等细微地方都写着校训。

  李树河:是的,走进十四中,许多人都会赞叹这里的环境和学习氛围。我们的学生每天自觉进行十分钟的课间劳动,是全市中学中第一个实施的,而且坚持了多年。人人参与其中,才能打造真正美丽的校园。

  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气息,学校教育就要无处不在,而且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从外到里,渗透到课堂中,真正成为一种文化。

  记者:我看见班级的门上都贴着“班级心理之窗”,学校对德育这块抓得很紧吧?

  李树河:教育容易走入“重智育,轻德育”的误区,我们经常说教育以人为本,首先应是做人的教育。我觉得,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多设计活动,多提供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管理和公益活动,增强道德体验和自我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学校里代表的是一个人,而在家里则代表的是一代人,教书育人是为孩子一生幸福的生活奠定基础。我希望我的学生个个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男孩、阳光女孩。

  课堂生命的组成部分

  记者:你们长期坚持“科研兴校”,又是如何将其打造成为学校的特色呢?

  李树河:我们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课程上。可以说,课堂就是生命的组成部分。这些年,我们教师的教研文章、案例屡屡得奖,学校获得了“省级教科研200强示范性学校”称号。

  随着新课程实验实施,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教育发展机遇。我认为,课程改革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全面发展。比如我们实行教学难度、教学进度弹性化、分层次作业、指导,尝试各种选修课、社团俱乐部。在体育方面,倡导学生“四个学会”,即学会一种球类运动,学会一种健身技能,学会组织一项体育比赛,学会一种休闲方式。艺术上,引导学生喜欢一种乐器,喜欢一种艺术收藏,学会欣赏一种音乐作品,学会欣赏一种美术作品。这样,才能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科学、人文和艺术并举。

  记者:你提到“课堂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可以具体讲一讲吗?

  李树河:学生来校读书,主要的时间都在课堂上,只有提高课堂效益,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生命质量。

  要做好这点,首先,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者;课堂上要有民主的氛围,把讨论权、发言权、动手权留给学生;还有,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认为,老师要把每节课都当成公开课,实实在在抓好课堂,把课堂与生命联系在一起。

  崛起重在教师的发展

  记者:许多人好奇,十四中是怎样从一所原来地处城乡结合区的弱势学校顽强崛起,并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的?

  李树河:学校的发展重在教师的发展,十四中的崛起离不开优良的教师队伍。尤其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鼓励教师自我成长,实现自身价值。比如,我们让教师自提个人成长计划,教龄三年以上教师,要有科研课题;每学年青年教师要上一节录像课,供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还聘请客座教师、专家教授担任学科教师和导师,定期组织讲座和研讨、开设教育论坛,定期派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

  当然,教师的人格是最好的教科书。也许学生会忘记老师给他的知识,但会深深铭记老师给他的人格影响。教师要用人格去征服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记者:面对激烈的学校之间的竞争,你们如何保持自己的吸引力呢?

  李树河:这几年,我们学校一直在发展。但是,目前学校的场地空间受到限制,面对客观困难,我们只有大练“内功”,通过优质的教学来吸引学生和家长。我相信,通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良好的育人队伍,追求良好的育人艺术,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我们会把十四中办成市区内有影响、地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示范性高级中学。

来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