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孩子像宠物没学会感恩 新一代独生子女"草莓化"(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7:48 中国新闻网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刚刚完成的一项对工读学校问题学生的调研也印证了孙老师的观点。该项目的负责人介绍,家长溺爱是产生问题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才意识到是自己的溺爱酿成了这样的后果,但是通常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家长在这些孩子眼中毫无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位负责人说。

  “家长过度的爱还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可怕的后果”,北京精诚教育集团的王培信说。王老师介绍,在学校中像鹏鹏那么强悍霸道的孩子是少数,多数孩子在学校还是比较乖的,但这其中蕴含着更可怕的状况,“很多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完全像两个人”,在学校里,孩子生活在集体中,每个孩子基本是平等的,孩子们似乎能和平相处、平等相待,也能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家里,孩子从父母的过度关爱中逐渐得出“我很特殊”,再后来慢慢发展为“我要特殊”。

  从学校到家里,孩子地位从“平等”到“特殊”不停转换,一些孩子的性格中已经出现了两面性的东西,“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王老师说。

   家长一味付出无法教会孩子感恩

  家长对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但是往往得不到孩子的回报。

  48岁的孙女士最近有了寒心的感觉。

  孙女士夫妇生活并不富裕,丈夫10年前做了换肾手术,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即使这样,女儿小盈初中毕业后,孙女士夫妇还是倾其所有、东拼西凑地送女儿到日本读书。今年,小盈终于读完了语言学校,就在即将准备上大学的时候,签证出了问题,小盈只能回国了。

  看着经过历练而显得成熟许多的女儿,孙女士盼望着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地过几天舒心日子了。可是没想到,才回来几天女儿便开始抱怨:“家里没有达到自己在日本的居住条件”、“不能24小时上网”……于是孙女士又为女儿买了电脑、安装了宽带,还买了加湿器专门在女儿的房间“制造”东瀛湿润的气候。

  但是这两天小盈却提出,家里房子太小,自己没有专门的练琴房,如果父母不能改变现状,她希望父母能再给她准备些钱,她准备到新加坡生活。

  “我们已经为她花了那么多的钱,现在我们没有力气去挣钱了,本想她能担负起这个家,没想到她不但不担这个责,还嫌我们做得不够,我们还要怎么做?”孙女士说。

  “不少家长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家长们是否想过,您在为孩子付出的时候有没有教会孩子感恩”,北京四中的赵燕梅老师说。赵老师曾经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过。她介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家长为孩子做得太多,几乎包办了家里的所有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这些是父母应该做的,享受这些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在中国的大城市,我们几乎每天能看到,孩子从学校里蜂拥而出,年迈的祖父母第一个动作是接过孩子手中重重的书包。家长们根本没有让孩子体会生活中的艰辛,把一切都承担下来,“当一切变成‘理所应当’时,谁会对一个人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而感恩呢”?赵老师说。

   不让孩子承担学习以外的压力 困境面前孩子往往承受不住

  与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的放纵相对应的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很多家长对孩子生活的“大包大揽”就是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停给孩子加压,但是孩子们没有经历过其他压力,往往缺少承受压力的能力。

  北京市东城区工读学校问题学生调查组的一位老师介绍,很多问题学生最初往往是因无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心理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而采取了逃避和放弃,最终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小雨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虽然收入不高但足够让小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父母不希望他长大后再过平庸的生活,所以对小雨的学习要求很严,并且包办了家中所有的事情,让小雨只专心学习。还好,小雨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一次,老师在班里巡视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小雨身边的白墙上有随意涂抹的痕迹,而且涂抹的内容正是小雨的名字。于是老师认定这件事是小雨干的,小雨不承认,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小雨不诚实,还打了小雨一下。

  小雨很难承受这样的对待。他想不通老师为什么冤枉自己,慢慢地不爱上这个老师的课,上课也不听讲,后来发展到逃学、旷课,最终成为一名问题学生进了工读学校。

  北京市教科院的一位专家分析,在这件事中老师的做法不对,但是小雨在遇到困难时的应对方式,也是造成小雨最终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

   成人应该对孩子的成长问题负主要责任

  “独生子女在教育上具有天然的缺失,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更多的关爱,而当他们有问题时却又缺少适当的排解渠道”,心理学博士孙老师说,因此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成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问题更多是由于家长、老师的教育不当造成的。

  很多老师和专家认为,这代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这种缺陷并不是独生子女本身带来的,而是他们身边的成人并没有教会他们如何感恩、如何承担责任。

  正如北京四中的赵燕梅老师说的: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会知道食物的价值;不让孩子品尝寒冷,他们就不会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美妙。“是过多的爱和关注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要让孩子感恩,首先要教给他们如何感恩”。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年11月9日,记者:樊未晨)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