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家丁祖诒的“四重境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09:17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民办教育家丁祖诒的“四重境界”

  这个68岁的老人,每年都要在华夏大地上刮起几场旋风,吸引着媒体眼球,引起社会关注和争论。今年也不例外:3月31日,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他这个“非文学专业人士”举行文集首发式暨研讨会,李瑛、邓友梅、张锲、王巨才、舒乙等30余位文学大家盛赞其文“立功立德立言”,盛赞其人“智者仁者勇者”;4月16 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拉锯战,二审法院做出终审判决,认定方舟子侵犯了他的名誉,应予道歉和赔偿,之前,以“学术打假人”自居的方舟子在自己论坛和北京某报,将他污为“造假者”,他则用法律武器捍卫了自身的权利,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争得一席之地,再次显示出老而弥坚的精神状态……

  “如果老天再给50年,我一定把西译打造成为东方哈佛。”他说。他,就是为中国民办教育殚精竭虑的“东方之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西安翻译学院(下称西译)院长丁祖诒。

  宁舍金饭碗,敢为天下先

  ——他是仁者

  再见丁祖诒,笑容依然灿烂,目光依然深邃,语言依然犀利,思路依然缜密,见解依然独到,心胸依然敞亮,岁月在他脸上刻画出的痕迹,完全被上述因素抵消,使他胜似青壮年。在采访中,记者始终觉得他有了一点什么变化,但又说不出来,正在琢磨,丁祖诒自己揭穿了谜底:“我戒烟了。” 烟对丁祖诒来说是件大事。20年前,忙不顾家,与妻离异,之后全力投身民办教育,更是忽略了个人情感。丁祖诒说:“我已献身事业,如再卷入感情旋涡,既对不起人家也对不起事业。如我是企业老总,倒也无所谓,但我是校长,我无权改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于是,烟,就成了他最为亲密的伙伴,特别是在深夜孤单时。尽管自始至终,一贯节俭的他,抽的都是8毛钱一盒的劣质香烟。

  “世界总是无限辽阔和无穷变化的。”丁祖诒总是这样感叹命运,1973年他结束了长达8年的下放“劳动改造”,被调进一所子弟学校任外语教师;1983年通过拼争登上大学讲台,成为西安石油学院基础部的外语老师。人们都说,尽管丁祖诒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遭受了不少的委屈,但毕竟是苦尽甘来、修成正果、捧上“金饭碗”了。

  谁也没有想到,1987年,48岁的丁祖诒,却毅然决然抛弃公立大学,成了一个“待业中年”,并因此离婚离家,从租赁一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起步,亲手创办西译,就像一头老黄牛,垦荒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处女地”。这是一次艰难抉择,也是一次人生蜕变,如果没有这次的破釜沉舟,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西译。

  丁祖诒的远见卓识让他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民办教育一定会成为“中国爆炸性的领域”。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是仁者,仁者为民,仁者报国,他要为高考落榜生打造“第二希

  望工程”,而不能让他们像自己当年一样无学可上。

  并驾三匹马,硕果累累香

  ——他是智者

  20年来,在丁祖诒的带领下,西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花国家一分钱,发扬延安精神,追求深圳效益,以40000多名全日制住校生、60000多名本科及专科层次毕业生、2000余亩自有校园和10亿元自有净校产等综合实力和总体规模,成为当前享誉国内外的我国民办高教第一大校,被国家教育部批准民办本科院校,获“全国20所人民满意的民办高校”、“全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全国学生就业实力十强民办高校”、“全国十大最佳民办高校”等多项殊荣。

  丁祖诒何以成功?因为他是智者,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千方百计,智者无敌,这是外人的评价。而在丁祖诒看来,自己能够将西译带入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最高境界,完全得益于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模式,也就是他的“三驾马车”。

  第一驾,将落榜生改造成为“抢手货”。第二驾,塑造民办本科院校典范。第三驾,锻造英勇顽强的“挺进军”。

  为了确保三驾马车的充足动力,丁祖诒以高度政治责任感,一反公办高校开放式管理的常规,坚决实行全日制、全住校、全封闭、全过程、全方位的准军事化严格管理。丁祖诒力图借三驾马车之力,将西译引入他的理想目标:创“东方哈佛”。他说,只要政策支持,要不了50年就能实现。哈佛300年前的头20年还不如我们!”说到此,丁祖诒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不怕一身剐,要为民说话

  ——他是勇者

  丁祖诒是南方人,但经过四五十年脱胎换骨,昔日徘徊在秦淮河畔的翩翩少年,蜕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老陕”,他身材像山,长相像山,性格更像山:倔犟不屈,敢说敢做敢于承担责任。“倔犟是把双刃剑,有时候是成长的动力,有时候要付出惨重代价。但如若为真理、为正义、为公众利益,付出多大代价我也在所不惜。”多年以来,丁祖诒一直在为民学、民生和民校鼓与呼。

  他是勇者,敢于开炮,针对不仁不义,不管天高地厚,为此,他赢得了尊重,也被人误解。

  借我五十年,再与后生伴

  ——他是达者

  采访丁祖诒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因为他能说会道,不管你抛出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砖,他都能够还你一块特别珍贵的玉;因为他随和放松,和他交流就像与朋友聊天,多么严肃的话题都不会有紧张感;因为他豁达开朗、胸襟开阔,不吐违心之言,不做悖德之事,没有良心亏欠,真实而轻松地生活着——

  “向天再借五十年”。 基于年龄的关系,丁祖诒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他提了两个标准:首先要无私,一切为学生;第二要能干,须不断创新。前些时,老丁做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病愈后写了首诗:“屏息停搏八千跳,借得七彩架心桥,安得增寿五十载,相伴后生到地老。”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如果能再活50年,还要跟学生在一起,跟和谐的西译在一起,跟中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在一起。闻 章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