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变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02:24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林颖颖实习生宣蕾

  确定实践选题的依据就网上资料多;参加暑期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赚学分……随着暑假的来临,各大高校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纷纷出炉,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直被定义为能增进对社会了解、提高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却有些变了味。

  要定实践内容先上网搜索

  近日,记者在浏览沪上某高校刚刚收集起来的一份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表,目之所及,都是一些十分陈旧的话题,在调查切入角度上也缺乏新意。而在一些“社会影响”、“总体调查”类的话题上,不少选题频频出现撞车。

  “选题越大越老,写报告时能抄的东西越多”,一位刚刚提交过社会实践报告的学生向记者说出了“实情”,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参加了两年的暑期社会实践。

  “有学长教我先上网搜索内容最多的社会实践,比如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调查,再据此定选题”,这位大学生颇为得意地说,“实践时就随便弄几张调查表填填,等到要交报告了,就上网搜索、复制粘贴,马上水到渠成。”

  为赚学分有辛苦有轻松

  既然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如此“头疼”,为何每年仍有不少人“热衷”?一些学生坦言,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得到资助,还能比较容易地拿到学分。

  “参加社会调查有2个学分,与其他的课程又要上课又要考试相比,拿这2个学分容易多了”,沪上某高校管理专业的学生小凌向记者说出了心里话。小凌表示,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校还给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资助一部分资金,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诱惑”。而为了能“保险”地拿到学分和资金,不少学生也不愿意想新选题,而会找一些中规中矩的题目,方便写报告时候能“有史可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依然有些坚持要“做点事情”的大学生,不过在参与后不少同学向记者吐起了苦水。某高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小朱道出了其中的艰难:“调查是件苦差事,顶着烈日在街头发问卷,却遭来许多人的白眼,有效数据和资料的采集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势单力薄”的大学生在查找资料信息时也往往要碰壁。

  经过层层“折腾”,调查力度和深度不够,报告的质量也大打折扣。“所以下一次大家就学乖了,不折腾了。”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