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校: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军事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01:4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二日电 题:中国军校: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军事人才

  作者 周兆军 刘逢安

  从井冈山的“红四军教导队”到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从紫金山的“南京军事学院”到北京红山口的“国防大学”,连起了中国军队院校八十年的漫漫长路,也浓缩了这支军队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

  一九七八年,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邓小平指出:“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随后,他又多次提出,必须把教育训练放在战略地位,和平时期军队的干部成长,主要靠院校培养。从此,中国军队院校的建设步入了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轨道。

  目前,中国共有军队院校六十七所,分为两大类型:军官学历教育院校,承担预提军官本科学历教育和军官研究生教育任务;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任职教育院校和士官学校,主要承担现职军官和士官任职培训及轮训任务,部分院校还承担军事学研究生教育任务。

  在新的历史阶段下,军队院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信息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导形式,中国军队也正在经历着一场从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这就要求军队院校培养造就一批精通信息技术、掌握一体化联合作战规律的军事人才。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是一所培养指挥军官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中级指挥院校。过去,该院进行模拟推演大都是依靠沙盘和地图。近年来,随着仿真作战实验室、作战指挥和军种战役学等学科专业实验室的建成,学员有了全新的网上“砺剑”平台。如今,学员专业课结业考试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在不设预案的“虚拟战场”中进行,学得怎么样,网上一试便见分晓。得胜者可以过关,败北者必须“回炉”。

  海军指挥学院从二00四年开始,先后成立了信息化条件下海战虚拟实验小组和实验工作站,依托海战实验室的软硬件平台,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海上战争虚拟环境,开展不同想定和作战背景的研究课题的虚拟实验,取得了“信息化条件下海战虚拟实验与学院教育训练转型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海上作战筹划及行动模式研究”、“打击敌‘屏卫编队’作战指挥与协同”等十项成果。

  据统计,近年来,全军院校建设多媒体教室一千余个,建成了各院校校园网和覆盖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实现了全军院校的互联互通;实施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集成信息资源总量相当于五千万册图书;集中开发了虚拟实验室系统,学员运用电脑即可进行各种仿真模拟实验。

  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军队院校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虽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但随着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军地通用性强的院校和承担学历教育任务的院校偏多,造成资源重复配置、培训规模受限;岗位任职教育规模较小,难以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的需求。为此,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军队院校教育要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的方向转变。

  这位负责人说,中国军队院校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岗位任职教育院校为主体、岗位任职教育和生长军官学历教育相对分离、军事特色鲜明的新型院校体系,加快军队院校教育由生长军官学历教育为主向岗位任职教育为主转型。(完)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