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贫困孩子的明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0:09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还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看不起病,还有很多孤儿需要社会大家庭的养育和扶持。面对他们,面对我们的明天,慈善事业在行动,全社会都在行动——不让这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他们打开未来那扇窗

  江苏省慈善总会创立伊始,关注的目光就紧紧锁定了一群人。他们可能失去了父母、他们可能是寒门学子、他们可能先天残疾……但他们的未来并不黯淡,如果有人愿意伸出援手,打开一扇窗,他们也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2006年,省慈善总会创立后的第一年,发起了第一个大型慈善救助项目——“六个资助千人”项目,总资助金额达1100万元。其中就有3个涉及贫困青少年。1000名贫困职校生,1000名贫困大学生,1000名孤残儿童享受到了金额不等的救助。这笔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数目不大的救助,有可能改变他们一生的轨迹。

  2007年,“六个一工程”将继续资助数百万元,帮助1000名高中段特困孤儿,1000名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特困生,1000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特困生,1000名高等院校特困生,100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困家庭儿童手术治疗。其中,“慈心医疗”工程帮助的几乎全部是困难家庭的患病孩子。“贫困学生重病应急救助”工程,给本省在校贫困学生带来了福音。如果他们在校期间突发重病,家庭无力救治,将得到省慈善总会的资助,总资助金额达100万元。

  又将迎来金色9月,这个青年人收获的季节。但很多寒门学子面对高额学费,只能在大学门前徘徊。今年启动的“圆梦大学”工程,将提供100万元,帮助全省考取大学的特困学生完成学业。

  让民工子弟展翅翱翔

  民工的孩子,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打工的父母飘到哪里,他们就在哪里安家。跟父辈相比,“二代移民”有更高的诉求。

  目前,江苏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总数超过50万,其中25%左右在民营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全省有200多所民工子弟学校,南京占1/5,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

  6月19日,省慈善总会、江苏移动等单位共同发起助学活动。江苏地区移动用户发送数字“1”至“05000885”短信捐赠平台,就能为全省13个市的流动人口子弟小学捐出1元钱,善款用来帮助建设图书室和多媒体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条件。

  南京市建邺区所街民工子弟小学的560多名孩子穿上统一校服,带上鲜艳的红领巾,齐刷刷地站在教室门前。这一天是他们的大日子,学校成立8年来,终于有了多媒体电化教室,有了投影仪和电脑,孩子们也第一次穿上崭新的校服。这些都是此次慈善捐资助学的成果。

  孙诗楠13岁,六年级,聪明且懂事。父母都是河南固始县人,她在南京出生。在今年的小升初考试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南京28中。“我们六年级只有一个班,今年45人有30多人考取了南京的中学。有5个分数高,免赞助费。”李老师说,孙诗楠就是其中之一,她各门功课都很好,尤其是英语。

  陈晓晓读四年级,老家在安徽,现在全家租住在建邺区。“我爸当保安,妈妈开小店,一个月挣1000多块,还要付房租。所以我从不敢向家里要钱,在学校里也没有要花钱的地方。不过对面学校的孩子都有校服穿,我们也想穿整齐一点。”

  学校老师说:“昨天,我们收到一家企业捐赠的校服,同学们激动死了。今天一早,齐刷刷的校服配上鲜艳的红领巾,我们老师脸上也满是光彩!但,我们和公办学校比,条件太差了。”上午11点,广播里响起了眼保健操的音乐。“这是今年才添的广播设备,建邺区教育局免费给的。7年来,这里一直没有广播。”占地仅5000多平米的学校里,操场、跑道等体育设施、课外娱乐设施一概没有。

  “现在南京公办小学都开了电脑课,我们有这方面的老师,却没有电脑。诸多条件上的差异,导致这些小移民心理隐约有些创伤。”

  “我们骄傲,因为没有人再叫我是乡巴佬;我们自信,因为我们也是南京的明天。”翻开他们的作文,不难看出,好多孩子流露出了对城市的喜爱,也流露出了要融入城市的憧憬。

  和这些小小蒲公英一样,这所小学的校长刘自年也是“移民”,来自安徽。“全年能收到学费43万,除去工资、办公费、土地租金……勉强维持正常运转。土地是租的,校舍是我建的。我现在把校舍出租,每年租金至少50万元。但走到今天,500多个孩子的未来系于一身,任谁都不会轻言放弃。”

  这是个信息化时代,我的学生如果6年后走出校门时,连电脑都没摸过,连现代化的教学都没体验过,我这个校长也太失败了。现在学校最缺的就是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开电脑课,年初就筹备了,目前筹集了14台电脑,还缺一部分,希望政府和社会多给些支持。”

  刘校长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让民工子弟小学‘本地化’、‘无差异化’地和这个城市共存,给这些‘蒲公英’一片辽阔的天空。”

  为了一颗健康跳动的心

  5月31日启动的“心蕊工程”,历时一个多月,已经帮助10几个孩子重新拥有一颗健康跳动的心脏。

  泰兴市泰兴镇迎幸社区6岁男孩符弘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家境困难,一直没有得到医治。符弘景的母亲耿雪琴介绍,今年上半年,在一次入户调查中,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一名五六岁男童不去上学,整天在院子里游荡玩耍。社区党支部书记汤瑛找到男童的家人了解情况,得知男孩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参加剧烈运动,所以一直没让孩子上学。

  小弘景的父母两年前离异。父亲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一家人生活很困难,原本早该给孩子做的手术一拖再拖。帮助符弘景早日接受手术、恢复健康,成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全家人的“心病”。

  6月初的一天,汤瑛从报纸上看到,江苏启动了“心蕊工程”。 “我看了这条消息非常高兴,符弘景完全符合条件。”汤瑛说,如果申请成功的话,符弘景手术的费用就不用担心了。

  社区工作人员迅速和省慈善总会取得联系,通过申请为符弘景争取到了手术资格。6月下旬,符弘景到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根据有关规定,家庭仍需承担孩子的手术费用6000元左右。考虑到符弘景一家的困难,社区干部专程赶到符弘景家,送上了1000元。

  “慈善事业和社区干部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耿雪琴说。

  据最新消息,目前全省已有17个孩子接受“心蕊工程”的救治。其中有12个孩子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7%。—8%。,准确诊断和手术能根治。今年,全省各地100多名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14周岁以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将收到这份礼物。由鸿国集团和香港善源基金会向省慈善总会捐赠200万元专项手术资金。这些患儿将在省人民医院先后接受免费手术,从此过上正常生活。今后,“心蕊工程”还要一直做下去。

  让他们聆听世界的声音

  在江苏省聋儿中心,6名已经带上人工耳蜗,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他们兴奋地和在场的每一个人拥抱, 他们已能正常交流,有些孩子将进入普通小学读书,回归主流社会。

  “帮全省更多的聋儿听到美好声音,使他们的人生美好!”这是6月28日启动的“聆聪行动”的愿景。江苏是全国人口大省,无钱配置助听器的聋儿非常多,不少病儿因家庭困难无法及时治疗,失去了最初的良机,造成终身遗憾,整个家庭也因病儿拖累陷入贫困。

  这项活动是由省慈善总会和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以帮助0-6岁的学龄前贫困聋儿进行免费康复训练。今后3年内,全省将救助2400名贫困学龄前聋儿,今年救助800名,包括所有的6岁贫困聋儿。

  今后3年,省慈善总会将为该行动每年捐赠100万元善款;省内两家大企业向该行动捐赠总额达300万元的助听器和相关技术服务;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部分高中生还自编自演了话剧,3万多元演出收入全捐给了“聆聪行动”。整个行动三年期间所需经费为450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安装助听器(数千元/每只)、人工耳蜗(20多万元/只),并提供免费康复语训。江苏省慈善总会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