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出来的高校“大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14:53 金羊网-羊城晚报

  □熊丙奇

  最近看到两则消息,一则说曾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录取后又分别退学的“考霸”张非,再次被清华大学录取,体现了清华的“大度”。另一则说,北京大学今年没有公布录取的各地状元数目和情况,这主要是为了给“状元热”降温,同时也是为了表明北大今后的招生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而不是只看高考分数。

  不知道这样的报道,是记者对清华、北大所作所为的“理解”,还是忠实记录了清华、北大的真实态度?先说说清华的“大度”。按照高考录取规则,考生分数上了录取分数线,没充分理由,高校不得拒绝录取。所以说,清华大学如果不录取张非,是违反规则的。换了其他学校,也必须按照规则录取张非。

  再说所谓的北大给“状元热”降温。姑且不说北大先后与香港地区大学及清华大学在今年的招生中上演了几出“状元”争夺战,就是在这些报道中,也是用“高考分数”来表明北京大学今年的录取“战绩”。说实话,北京大学除了能在保送生、自主招生中,考察部分考生的综合素质外,要在统一的高考录取中“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不只看高考分数”,实在是勉为其难。

  如果是媒体对两校的“赞誉”,那么,在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的情况下,把学校招收某位学生誉为“大度”,把学校不强调“状元”的行为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实则表明媒体没有认真去分析高考录取规则,不了解这一规则几乎完全按分数高低选拔人才的事实。而如果是这两所学校的正式“表态”,那么毫无疑问,这是学校在“忽悠”大众。

  笔者认为,这样不符实际的赞誉和表态,让大众忽视了对高考规则本身的检讨和反思,在某种程度上,还美化着现行不合理的高考规则。高校真正的“大度”,在于一个在校大学生可以因合理的缘由申请自由转专业甚至直接申请转入另一所高校,而不要逼迫他再参加高考;大学入学制度,在于其考核体系的综合化、动态化、持续化,而不是以一张试卷分数的高低来选拔人才。

  (CY/编制)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