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我生存的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08:45 东方网-文汇报

  幼年抗日战争时的颠沛流离夺去了他的一只眼睛;25年为我国核事业苦战大戈壁,失去了他的一只肾。站上讲台的乔登江,话语依然掷地有声:“科研是我生存的理由”。

  顶着酷暑,近日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技术应用专家走进报告厅,与年轻官兵分享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这也是上海院士风采馆“走进院士”活动首次走进军营。

  好像在月球上生活

  1963年,一纸调令让生长在六朝古都南京的乔登江来到了罗布泊。“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这里方圆400公里找不到一户人家;带着苦味的水喝下去不仅口更渴,还会拉肚子;冬天上厕所还得冒着刺骨的寒风去野外——乔登江说,那时感觉“好像在月球上生活”。

  但这片不毛之地,却是全世界最佳核爆炸实验场地。满腔报国热情盖过了生活的艰苦,他和战友一起承担起重任,大力协作,艰苦奋斗,实现了国家核爆炸研究的一次又一次跨越。

  退休10年后当选院士

  “从教师成为军人,再由军人变回教师,转了一圈,我又回到了人生的起点。”乔登江不倦奋斗的人生似乎没有终点。

  1988年,60岁的乔登江被查出患有肾癌,切除手术后他被迫离休。为了继续搞国防科研,他一边养病,一边又担任了全军专业组和原电子部专业组顾问,每年学术交流、科技攻关的时间超过4个月。

  退休10年后,乔登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位获此荣誉的离休干部。可他却说:“院士不是我的光环,而是让我有了永远工作着的理由。”目前,他仍主持6个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指导数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

  本报实习生姜文娟记者许琦敏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