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鱼离市民餐桌还很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08:25 东方网-文汇报

  松江鲈鱼作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经营利用许可证不能随便颁发;而没有一纸证书,看不到未来利润的企业就不愿投资。在上海绝迹多年后,重新在实验室培育成熟的松江鲈鱼如今正面临产业化瓶颈。松江鲈鱼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金秋博士日前对记者表示:松江鲈鱼虽然培育成功了,却与市民餐桌还离得很远。

  复旦大学自1955年便开始进行松江鲈鱼的人工训育技术研究,在中断了一段时间后,1999年,王金秋等作为该项研究的第三代进入研究,掌握了松江鲈鱼人工育苗、培育的实验室技术,2005年“松江鲈鱼水花鱼苗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如今,王金秋带领几个学生一起创业成立了上海四鳃鲈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陆续建立了上海青浦驯养繁育基地、山东文登埠口救护站等,将松江鲈鱼人工训育实验室技术转化为产业并保护这一珍稀鱼类。

  由于松江鲈鱼数量稀少,上世纪80年代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根据有关法规,该类品种经两代人工繁育后可供食用。但是让王金秋担心的是,上海青浦驯养繁育基地如今的养殖环境相对简陋,水泥养殖池并不适合松江鲈鱼,建管道、清污、换水、喂养,都是她带着几个学生完成的。“去年7月公司成立以来,大学生创业基金会投入8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维持到现在,松江鲈鱼繁殖最需要的是建立模拟生态系统,而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王金秋先后联系了十几家企业,商量投资进行产业化的事宜,但由于松江鲈鱼是珍稀鱼类,所以水产办和渔政监督等部门迟迟没有颁发经营利用许可证。

  王金秋希望企业投资生产出第一批后先进行放生,使得这一珍稀鱼类的数量增加,得到保护,这将有利于经营利用许可证的早日颁发。但现阶段未获经营利用许可,意味着松江鲈鱼不能食用及开发其他一些商业用途,这使得企业家投资的事情不了了之。

  企业不投入,无法做产业;产业不做起来,企业又不投入。面临这样的矛盾,王金秋有点孤立无援的感觉,“松江鲈鱼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企业首先考虑利润无可厚非,但现实却延误了松江鲈鱼上餐桌的步伐。”其实,对于产业前景有关专家都很有信心,据保守估计,一年生产4万-5万尾,即可达到100多万的年销售额,此外,松江鲈鱼的文化产业前景也非常广阔。在呼吁企业家更多担当责任的同时,王金秋也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够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使这一特殊珍稀鱼类在相隔多年之后,再度与上海市民“亲密接触”。

  本报记者李雪林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