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高考方案执笔人称 教育改革考验政府眼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15:17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的另一个身份是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日前第一次公布了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被认为是“目前公开亮相的第一份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改革方案”。对于这份改革方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近日表示,“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

  作为最受社会关注的领域,高考及教育改革一直处于热烈讨论阶段,以今年的高考为例,教育主管部门也进行了若干改革及试点。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评判目前的高考制度改革及教育改革情况,以及《方案》会如何推进教育改革,作为《方案》执笔人的杨东平接受了专访。

  教育改革为何停滞不前

  杨东平说,这份《方案》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亮点和新奇之处。但里面的内容包括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学界和社会上都是有高度共识的。

  其实我们做这个研究更深层次的,是希望通过这个方案激活停滞的教育改革。高考制度改革停滞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杨东平说,主要是和主管机关的态度有关系。中国所有的改革都具有一个特色:主管部门是改革主体,改革的进退取决于它的态度,缺乏社会参与和利益博弈机制。高考社会关注度高,开始改革就已经有这么多说法了,真改起来舆论压力会更大。所以对于主管机关来讲,不改是最安全的。高考以及相关教育制度改革考验的是一个政府的战略眼光,它是不是能够高瞻远瞩地,从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来分析和对待各种矛盾。

  如何解决“一考定终身”

  如何解决“一考定终身”问题?杨东平说,增加高考次数。首先是强化春季高考,增加高校的数量和提高招生层次,使之成为与夏季高考同样规模和分量的考试,从而使学生获得两次高考机会,把两次成绩通用,择优选报高校。另外一个做法是一些公共科目进行社会化考试。比如英语,由专门机构每年设立若干次考试,考生可以把最高成绩作为高考成绩。

  统一高考改成两次或三次,如果都那么大规模,社会压力大,学生成本也高,这也是我不赞成高考统一考试的原因。可以考虑,在统一高考后一个星期左右再考一次。

  说到考试制度,我们还一直在讲注重能力考试。《方案》提出,能不能在高考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能力水平测试题,就像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过去我们改革3+X等等,说到底还是科目改革,都是可以通过短期强化培训提高成绩的,不是真正的能力考试。

  自主招生会不会更混乱

  杨东平说,种种乱象是在一定社会风气下形成的。我们在《方案》中也提出,减少和废除某些特殊政策。因为这些政策已经变质,成为腐败的通道,破坏了分数线前的平等。国家这些年正逐步取消这些政策或者提高门槛。

  许多东西还是执行的问题,比如调查特长生真假并不难。有的地方把特长生都叫到操场上去跑圈,真假一试便知,就是看愿不愿意去做。

  对于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向高等学校赋权的过程中与高等学校的制度建设必须同步进行。这就是我们提出的“以改促改”,比如包括政府官员、家长、教师、校友代表、媒体组成的“代表团”,全程参与招生过程。另外,是否应该引入强力的司法介入,通过更严格的立法来进行保障。

  如何实现考试社会化

  杨东平说,我们提出必须强化高中会考制度,同时实行高考社会化。在通过会考、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之后,学生即与高中脱离。考生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或者居委会报考,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直接发送给考生,将高考结果与高中相隔离。

  这样主管部门难以按高考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从而弱化高考对高中的“指挥”,重新评价高中。北京曾试行过此办法,取得积极效果。事实证明这项措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改革如何体现学生权利

  杨东平说:按照现在的制度,同一批次的不同高校不能同步录取,多数高校根本不考虑第二志愿学生,许多成绩优秀的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当而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机会。学生拿学费,学校应该提供更好的服务供学生选择。

  具体措施是,延长录取周期,将现行一次性的录取改为多次。同一批次高校对学生不分志愿先后同步招生,这样一个学生可能同时接到几所高校的录取通知,学生再采取交少许保证金等手段向想去的学校提供就学保证,缺额再进行下一次录取。当然这需要进行详细的制度设计和度点。但这一招生模式是世界通行的,有很好的范本和操作性。另外均衡各地招生名额的差异,以及改变重点高校招生本地化也都是重视学生权利的体现。

  (据《瞭望东方周刊》)

爱问(iAsk.com)
·07年新浪冠军项目 ·网络赚钱新浪分类 ·传海量生活资讯 ·城市活动大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