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正文

健康决定未来:健康的时代符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15:38 健康大视野

  对话 当事者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健康的定义。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身体。健康,是自己的!(引言)

  赵波 假如人生是游戏 健康就是规则

  京。望京。赵波看上去心情不错,一脸阳光地坐在咖啡壶的后边,一边聊天,一边准备采访的开始。如果一个陌生人走过,无意中看见这个有着灿烂笑容的漂亮女士,一定不会相信。就在半年前,她曾经还是一个身陷抑郁症不能自拔的病人。

  几个月前,依然是北京,赵波自杀未遂的消息突然在一个平淡的早晨传出,北京文化圈顿时大吃一惊。当时的背景是,有很多记者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采访了已经脱离危险的赵波,证实了传言:去年的11月中旬,她的抑郁症发作导致其从住处的四楼跳下,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身体受了几处伤。

  “那天凌晨,我就像梦游一样,从住处的二楼走到了四楼。当时耳边一直有一个女人对我说‘跳下去,否则我会看不起你’”。在这种状态下的赵波从四楼窗户跳了出去,“坠落的过程我完全不记得,意识恢复时就已经在一楼了。”

  赵波透露,文学圈子里有抑郁症的不在少数,但大家不知道这种病症的严重性。赵波说曾有一件事情让她非常后悔。“我有一个好朋友叫高晓红,圈里人都知道,她是《时尚》杂志的前任主编。”赵波回忆,在几年前,高晓红知道她曾在在上海的时候得过抑郁症随后康复了,就过去找她。“这个时候我才知道高晓红也得了抑郁症,她甚至连短短的刊首语都写不下去了。但作为主编,她不敢让同事和下属知道她的病症。”赵波当时劝她要多和朋友接触,但效果一般。

  “那时候因为我正忙着搬家,也没空提醒和催促她去看医生——然而刚过完春节,我就被《时尚》的朋友通知,要去八宝山参加高晓红的遗体告别仪式。我是她见的最后一个人,却没有能够救她。至今我都不敢去问她的妈妈她是如何自杀的。”赵波承认,这件事情对她触动极大。

  可以看出,抑郁症对于赵波来说,一半仍有惶恐,一半已经坦然。

  大视野:早在2000年左右,你似乎就有过一次抑郁症发作的情况?

  赵波:现在想起来,那次的抑郁与我当时陷入的一场婚外恋有关。也就是说,当时我做为在上海的一个有夫之妇,却爱上了我先生之外的另一个男人。我20岁就结婚了,先生比我大十六岁。到婚姻的第五年,我不受控制地被另外一个男人吸引时,内心的煎熬是非常大的。巨蟹座本身是个非常容易自责和自残的星座,又喜欢回避现实。我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放弃丈夫和家庭对我来说会有更多的自责,我感到我成了罪人。当丈夫和情人让我左右为难时,我的大脑中一片茫然,什么也写不出来,生活陷入第一次恐慌,长期失眠。

  大视野:后来呢?

  赵波:后来在上海作家陈村的推荐下,我进入一个充满年轻人的文学网站“榕树下”,担任艺术频道总监。当时的老板朱威廉和现在很火的《武林外传》编剧宁财神等很多同事和我相处得十分融洽,让我在多年自由写作生活之外第一次进入一个集体的工作环境,心态上找到了归依感。现在回头看,热闹和融洽,是让我精神上恢复最快的一种“治疗”方式。

  大视野:朋友是治疗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赵波:没错。爱是一切的良药,支持、理解、关心更为重要,特别是身边的人。

  大视野:抑郁症到来时,你通常怎么去摆脱它?

  赵波:去年很糟糕,像失忆症患者一样,丝毫不记得应该去服药或者找医生。编剧王海瓴还曾经给我一个她感觉特别不错的心理医生的电话。可我当时把一切都压抑在心里,产生害怕与人倾诉,害怕我的倾诉会给自己带来更大麻烦的心理。在盲从下,我当时只是听朋友介绍,花一万多元钱购买了一种据说能够增强免疫力和身体体质的针剂。但是我忽略了,以我当时紊乱的身体根本接受不了其他的东西。打针以后的效果也不好。

  大视野:之后呢?

  赵波:在非常难受的情况下,坚持了十天。有的朋友劝我丢掉打针,改吃中药;有的朋友说我又打针又吃药,用两种极端不同的方式去治疗,身体很难好起来,脑子也会分裂。随后我其实已经失去了主见,后来就停止了打针和吃药。决定回老家,希望换一个环境。回到常州以后,有一天凌晨,我感觉到胸闷,没法睡觉,必须出门透气,就独自上楼到四楼的栏杆上站了良久。当时很想一跳了之,但缺少勇气。第二天凌晨,我又走到那里,听到一个女人在叫我下去,如果再胆小她就会看不起我。我心里回答她:如果再回去的话,我自己都不会再看得起自己。于是,我就滑下楼去了,清醒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坐在底楼人家冰凉的水泥地面上。

  大视野:如果那段时间有人陪着你,是不是情况会好些?

  赵波:是的。在忧郁状况下,许多时候瞬间产生的违反常规的叛逆念头其实是个错误的暗示。只要有一个人提醒一下,就会什么事情都没了。不要一个人呆着就会好很多。

  大视野:最终清醒过来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赵波:当我发现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已经站不起来了,右腿不听使唤,右手也发疼,衣服和裤子上还有血。我无法动弹地被人们送到医院,母亲在旁边惊恐地开始哭泣。这时候才突然觉得自己犯了个大错,心里想,这个人差点就死了。在医院里,想的很多,震动也非常大。后来,精神在药物控制下正常后,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大学生因为不堪压力而跳楼自杀,非常痛心。今后还是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身心健康,关爱生命,从自己做起。

  大视野:抑郁症的患者现在似乎越来越多?

  赵波:抑郁的因素有很多。城市人的饮食习惯过于细致,不吃粗粮,蛋白质过高,饮食无规律等恶习,烟酒、懒于运动都是不利于健康的。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心理和情绪的不健康,比具体我们所熟知的疾病更加可怕。

  大视野:现在的心态怎么样?

  赵波:挺好的。问些别的问题吧。

  大视野:对未来怎么想?

  赵波:还好,我尽量让自己回归简单、自然,让一切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过段时间可能会出趟远门,也准备完成一些去年答应的影像方面的工作,继续写我的博客。感谢及时回复、给我写信和留言的每一位朋友。希望能尽快摆脱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康复训练,等待明年第二次手术的时间。希望以后我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个更坚强、更乐观的好作家和好女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现在大家心目中的美女作家。

  大视野:出远门去看朋友吗?目前离你最远的朋友是谁?

  赵波:对,或许北京,或许外地。应该是去见一个没有见过面的朋友。如果是外地,那就是我的同学们,他们分散在各个城市。

  大视野:平时感到最烦人的事?

  赵波:强迫别人做一些事情。其次就是毫无理由的谩骂和猜疑。

  大视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赵波:美丽吧,活着也是有价值的。

  大视野:你觉得你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坚强吗?

  赵波:性格造成命运,我两次忧郁成疾大概都是因为我性格里逃避现实的本性。有时候坚强,但大多时候都很普通,和大多数人一样。比如那些网络上的言论,有时候我就有些受不了。很多人可以说不在乎,可是我是一个在乎别人评论的作家,我不是身经百战的娱乐圈的明星。

  大视野:有没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活得更惬意一些?

  赵波:极端的个性让我从小在任何环境都处于风口浪尖,都非常容易招人喜欢和招人嫉恨。我的无奈是天性和个性造成的。这一切不是我要的,我在半年前放弃生命时已经想什么都不要了,却给自己无端增加了更多的痛苦。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现在还活着,可以再次面对冷酷的社会和面对自己。我相信在一切的身心伤痛都慢慢转好的状况下,我决定还是选择坚强。

  大视野:怎么看待健康和人生的关系?

  赵波: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健康就是一个规则——没有规则,再好玩的游戏都没法进行。

  调查四个人的私人生活

  健康VS财富:“世界上最大财富就是健康”

  棉棉,女,29岁,

  著名美女作家(上海)

  回了上海就一直在闭门思过。在慢慢回忆我这么多年来所过的生活。健康,还是不健康? 前不久再次开始全面戒酒戒烟,就是一滴酒也不喝,一口烟也不抽,向正常的、自然的生活努力。最近这些年,我想了很多很多,关于生命,关于健康,关于一切。其实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其实最需要的是什么。无数人都在为了所谓的财富而放弃一切,摧毁一切。但其真谛,只有他们走到生命的觉醒处才会恍然发觉,其实哪个更重要。但是很遗憾,那时候应该很晚了。健康的身体是上天给每个人的礼物,我们一定要珍惜它。

  健康VS权力:“权力的背后是摧毁健康的黑手”

  白意,女,28岁,

  某外企部门经理(深圳)

  在很多人眼里,外企的收入很高,环境又好,是一份很值得骄傲的工作。但是对每一个“当局者”来说,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尤其做为一个经理,就意味着,必须要付出比一般员工多N倍的精力和时间。整天机械而疯狂地忙碌着处理工作、联系客户、制定日程、招聘员工……有的时候忽然想到这种生活,简直和机器人毫无区别。 当然,你可能只看到了我的权力,以及权力会带给我的成就和满足感,可是,每天累得像一只老狗那样苟延残喘,拥有再多的权力又有什么用呢?复杂的人际关系、繁琐的工作内容,想起来脑袋会一阵阵地疼痛。 想想看,当你清晨顶着两只黑眼圈,夹着包匆匆忙忙出门去挤地铁时;当你在饭桌上觥筹交错,跟一帮客户喝酒喝到呕吐不止时;当你直到半夜还靠着浓咖啡赶一份策划文案时;当你因为一个往上升的职位,自愿放弃全年的休假,累得几乎休克时;当你对下属安排工作,表面上精力尚好,实际却憔悴疲惫地无以复加时……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这么拼命?究竟为了什么而工作?这是我近期来最大的一个困扰,尤其是我的健康状态日益下降的关键时刻。或许,我得重新审视一下这个问题了。

  健康VS自由:“随心所欲的自由是年轻人的特权”

  杨晓杰,男,31岁,

  某摇滚乐队吉他手(广州)

  我是四年前来的广州。之前一直都在北京。对我来说,在哪个城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玩儿。北京和广州在我眼里也没什么不一样,晚上出来看,到处都是灯红酒绿,一个模子似的。 我是一个不爱参加那种正式饭局的人,觉得吃饭特别没劲,还不如蹲在家里和乐队的朋友们喝大酒,喝到几点算几点。没钱的时候就冲方便面,有钱的时候也可以去饭馆,但绝对不能受拘束。然后几乎通宵写歌、唱歌,到黎明的时候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当时觉得这种生活简直太爽了——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但毕竟年龄不饶人,玩了没几年,从今年春节开始,我觉得有点玩不动了。所有人都说摇滚圈特别荒诞,生活也比较糜烂,其实不是那样的。但是从时间概念来说,我们确实比一般人要放纵。结果也很简单,当一个人变得苍老,他就等于失去了自由的权利。我想,随心所欲其实只是年轻人的一种特权,而且不能挥霍。 十年前,很多哥们儿对我说:“不自由,就去死。”才过了刚刚十年,他们却都像是老了三十岁。

  健康VS知识:“我不会因为学习而累到倒下”

  莫小邪,女,24岁,

  80后著名美女诗人(北京)

  现在回头看我的青少年时代,几乎每一年都会换个地方度过。那时候考艺术院校,每天不务正业瞎琢磨艺术,现在想想挺幼稚,浪费了多少时间,都没时间早恋。我似乎没有如火如荼的青春,日子过得没激情,奋不顾身的机会都让给了别人。这样的生活挺没劲的,反过来一想,这些平淡生活是我活到现在的礼物,因此多了份从容。 而且保证了健康,青春没有透支——如果我当时也像我的那些野孩子同伴们一样,日以继夜地熬天煎地,恐怕也会提前变老。我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心态健康就是真健康啊。反过来说,身体健康是心态健康的一种显示。我平时挺喜欢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游泳啊,羽毛球啊什么的,营养也跟得不错,经常打着这个幌子吃吃喝喝。我觉得我目前挺健康的。 有人说,健康就是“走进大自然”,环境好了,心态就好,身体自然健康。这点也没错,但关键还是自己会调节,看到那么多为了所谓的“知识”没日没夜地拼命学习的人,我最不理解的一点也在这里:与其第二天迷迷糊糊,为什么头天晚上不美美地睡个好觉呢?我参加高考时有很多同学坚持熬夜学习,最后搞成了贫血。说实话,我实在不能理解。 健康第一,懒觉也第一,呵呵。

  健康的时代符号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健康标准

  健康,有着自己的时代符号(引言)

  N个现代人的生活质量 你拥有什么样的活法(中标题)

  勤奋和慵懒并不矛盾(小标题)

  在进行采访之前的最后一分钟,秦越还没有洗脸。她懒散地坐在沙发上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

  做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她拥有着令很多人羡慕与嫉妒的生活状态:独居。收入虽然不多,但足够应付一个人的全部生活。不定时的工作,随心所欲的起床和入睡时间。一年至少有一半都在玩。

  “干半年活,玩半年,这没什么不对的吧?”秦越说,“我一直觉得,勤奋和慵懒并不矛盾。”

  大视野:你很享受现在这种随心所欲的生活?

  秦越:谈不上随心所欲吧,但是还好。

  大视野:这种状态健康吗?

  秦越:当然健康,我比很多人都在意休息。如果让我用拼命去赚钱,我是决不会干的。我觉得现在挺好。

  大视野:这是不是意味着,你觉得你的生活质量很高?

  秦越:它能让我满意。这一点很重要。我的标准不太明晰,但是我每天都很快乐,足够了。

  大视野:将来会考虑改变吗?

  秦越:不会,我天生喜欢淡然。那种紧张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是我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东西。

  大视野: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秦越:能养活自己。没大病。没事偷着乐。

  赚钱很难,花钱其实也不容易(小标题)

  北京几乎汇集了中国最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这些人本可以把北京夜晚的空间搞得富有情调。但是,在调查中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城市白领们最不满意的就是这个情调问题。

  78%的人认为没有太多的地方可去,64%的人认为夜生活方式太单一。除了三里屯就是什刹海,实在没有什么特别能激发欲望的地方。

  在什刹海的“孔乙己酒店”,从广州来到北京工作的朱大新说:“北京名声好的酒吧几乎都是‘闹吧’,能让我们中意的‘静吧’几乎根本找不到。再加上北京酒吧和其他休闲娱乐场所往往扎堆儿,不容易就近消费,非常不方便。”

  “以前就是为了文化氛围,我才从广州跑过来。呆了一年却发现,其实北京和广州没什么分别。” 朱大新说。

  大视野:酒吧和别的艺术氛围相比,仍然很重要吗?

  朱大新:当然,赚钱很难,花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泡酒吧是我最重要的一个生活内容,而且是最好的减压方式,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大视野:对生活状态和质量满意吗?

  朱大新:还好。偶尔有烦躁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大视野: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朱大新:没什么具体的。过好每一天才是真理。

  大视野:最理想的生活质量是什么状态?

  朱大新:不用坐班也能赚钱,还有很多精明的商人设计一些东西,让我心甘情愿地把钱花出去,呵呵。

  一个人行走(小标题)

  没有经历过“一个人行走”的人,恐怕永远无法体验莫岩的感受。

  一个人,走在陌生的城市,看着相同灯红酒绿的街道,却对它一无所知。这一时刻,陌生究竟会让人感到安全,还是担心?这些都是莫岩所懒得想的,“我就是喜欢一个人走来走去,别的我都不管。”

  “可以在第二天,睁开眼睛,突然统统毁掉昨天计划好的所有旅程,在宾馆安静的待上一天。当然,也可以心情舒畅地去看一场艳舞表演。那又怎么样,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还可以走在半路,因为心情欠佳于是折回去。一个人的旅途,这样都是可以的。这种感觉很自由,很私人,很快乐。”

  为了让别人最大程度上理解她的感受,莫岩经常会强调一点:“没有一个人旅行过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人生。”比如说,“在星巴克里,花十几块钱坐一下午,理清头绪后决定要和男朋友分手;或者和一个穿帆布衬衣的男人眉目传情,最后把它化做美好的记忆;或者一夜激情——这个时候,你才会觉得一个人真好。”

  莫岩的人生信条是:一个人再怎么难过,也强于两个人厮守。

  大视野:你把整个人生的快乐都浓缩到“独自行走”上,是什么原因?

  莫岩:没什么具体的原因。我就是喜欢这样,喜欢一个人的随心所欲。我给我爸爸打工,薪水很高,但我不想回答他是做什么的。

  大视野:生活里再没有别的东西能打动你吗?

  莫岩:很难有别的会比这种“独自生活”更吸引我。

  大视野:一个人,总有受伤的时候。

  莫岩:我不在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就是喜欢一个人舔伤口的感觉。

  大视野:有没有人劝过你,让你去看看心理医生?

  莫岩:有几个。我没搭理他们。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沉默一会后,肯定地)我很健康。

  大视野:你一定很喜欢安妮宝贝。

  莫岩:没错。我觉得我们在灵魂上是相同的。

  大视野:喜欢现在这种生活状态吗?

  莫岩:当然,这就是我要的生活质量。

  让一切与快乐无关的东西滚蛋(小标题)

  已经是快“奔四”的人了,二十多年的拼搏,并没有获得理想中的那种成功。虽然也曾“人模狗样”,尽管也可以“吆五呵六”,但内心的那种孤寂,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与日俱增。生活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模糊,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现在很流行的抑郁症。

  这是万毅给自己下的定论。做为一个商场上摸爬滚打数十载的“老将”,他似乎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我是一个很喜欢运动的人,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运动几乎已经没有了;我也喜欢结交朋友,但在商场呆的太久,已经很少有机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惟一的乐趣就是看到女儿的笑脸,生活正在走向平庸和苍白。”万毅说,“前不久,和一群朋友一起去爬山。当我爬上去,直腰站起来的时候,当我从山顶向下眺望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前半生可能都白活了。我看不到我自己。当时我告诉自己,在今后的生活里,让虚荣见鬼去吧,让资产见鬼去吧,我要活回我自己。”

  大视野:感觉你似乎失去了很多?

  万毅:对。我的青春,我的一切。

  大视野:对现在的生活质量不满意吗?

  万毅:很满意。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但感觉不是一回事,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太好。你要知道,有钱并不代表一切。

  大视野:身体健康吗?

  万毅:理论上,很糟糕。实际上,也很糟糕。这么多年来,时间带走了我的活力,留给我的是胃病和胆结石。

  大视野:健康毕竟是第一的。

  万毅:当然。我会改变这一切。

  大视野:你最期望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万毅:不知道,很模糊。好象不大可能实现。

  大视野:能大概描述一下吗?

  万毅:(沉默良久)不……能。

  我的痛苦是始终无法脱离生活

  李同山先生在国内一所知名高校任教,是当年一位小有名气的教授。由于勤奋和努力,又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因此李先生在校内颇受重视,还争取到好几项国家和国际的科研基金项目,事业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很多人似乎都以为我很顺心顺意,其实不然。要知道,做为学科带头人,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加倍努力,这个很累。”李教授说,“比这个更让我烦心的是儿子。”

  因为自己常常不在家,妻子只需要照顾儿子一个人,天性软弱与善良的她最终造就了“溺爱”的儿子。做什么都依他。等到李同山先生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像话时,已经晚了。现在,小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玩网络游戏成瘾,“我删掉电脑里的游戏软件,他就离家出走,到网吧去玩。”李先生叹着气说:“我是一个失败的父亲。”

  大视野:生活的外表与实质是两回事?

  李同山:是的。我们所看到的每个人,其实都不是他真正的自己。

  大视野:心理健康的问题很大吗?有没有想过如何改善这一切?

  李同山:查过书,自己每天都在努力调节。

  大视野:如果把工作的精力挪出一部分来放到家庭上,情况或许会好些。

  李同山:我的痛苦就在这里。一方面是工作,一方面是家庭。两者我都没法儿放弃,但是它们也都不放弃我。

  大视野:您的意思是?

  李同山:工作上的事情很复杂,我放不开。我只能尽力地把顾此失彼的程度减到最低。

  大视野:如果现在想呢?

  李同山:……我重新活一次吧。

  被PK掉的健康习惯

  时代是前进的。在前进的过程中,很多新事物会出现,同样多的旧事物会消失或被取代。但是,逐渐消失的并不一定是不好的。生活的压力、理想和快节奏逼迫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好的东西。这里面,就有健康习惯。(引言)

  【早餐】北京的焦圈豆汁,杭州的小笼包子,东北的豆浆油条,山东的豆腐脑……无数种营养丰富、色香俱全的早餐美食,现在正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朝九晚五的生活,培养出了不吃早餐的上班族。归根结底,这来源于大学生活的懒散。在大学毕业前的一年,学习的节奏一般都会被放到最松,没有早操,没有早自习,走出大学校园的一代,习惯了早晨从中午开始的随意……尽管营养学家、医学家都在反复地强调着早餐是每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仍旧被很多人省略掉了。

  【晨运】八九十年代的很多纪录片中,都会用早上初升的太阳,清晨锻炼的年轻人,可爱的孩子等画面来表现人民生活的美好。可是,现在早上晨练的人们,年龄结构越来越单一——基本上是以老年人为主。不仅是因为悠闲的工作习惯造成的懒睡,更是因为越来越差的空气质量。难怪王朔的小说里面,爸爸叫儿子去跑步的时候,儿子会说:“谁说早起对身体有好处?你没看报纸上登着消息?早晨是一天中空气最浑浊的,清早出去跑一圈步相当于一个人每天抽一包烟连续抽20年--你不是害我么?”

  【散步】古语说得好: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晚饭后的散步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还可以和爱人、父母、儿女边走边聊,沟通心中的想法,分享相聚的温馨。可是,现在的都市人在晚饭后的时间,更喜欢坐在电脑前,用思想的驰骋代替身体的漫步。“散步?那是我退休以后才考虑的事情。”他们这样说。

  【走路】与傍晚散步不同,走路指一个人的日常习惯。在交通系统异常发达的今天,走路已经沦落为一种没有身份的象征。人们或打“的士”,或乘公交,恨不得一出家门就上车。同时,都市的快节奏不允许人们从容地走出一两公里。“我们的时间耽误不起!”这是对走路的一种拒绝。

  【早睡早起】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是从儿时就被当作教条灌输给我们的,可是它也是消失得最彻底的一个健康习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的诱惑,让都市人不知不觉地沉迷。紧张的白昼工作,又让人们不想过早的进入,晚起晚睡对这样一种心态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餐桌演义史 中国人的N代健康观(中标题)

  七十年代:吃的像个人样(小标题)

  “饮食方面,我明显是打小没吃过饱饭的。从来不挑食,胃口出奇的好,白菜、萝卜、黄瓜、茄子,没有我不喜欢的。酸甜苦辣咸没有我吃不下的,我可以第一个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后一个离席。只要有我在,家里永远都不会有剩饭剩菜。吃完饭,妈妈向我征求反馈意见,我一律是一个答案:‘正好’。当时的消费,我一向节俭。但是一旦有些闲钱,又忍不住像‘暴发户’一样到餐桌上‘挥霍’一气”。一个把童年记忆牢牢刻在七十年代的孩子,长大后在自己的博客里这么写道。 糖票、油票、肉票、粮票……在当时的孩子眼里,那些纸票“全都能吃”。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并代替了粮食。家家户户都在腌制咸菜,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几近无限量”地包顿饺子。偶尔有重要的客人,也会安排杀鸡杀鸭招待。一般的家庭中,女性仍然没有习惯上桌同客人一道吃饭。尤其是中小型城市,餐桌上只有家里的长辈和男人们。 在二十世纪50年代前,健康的标准是“只要求不生病”。二十年后,这个标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糖尿病,最甜的烤红薯和爆米花也只是孩子们偶尔才能享受的。 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的像个人样。

  八十年代:小康——黎明前的曙光(小标题)

  这个时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现在,谁会在乎半个烧饼啊”。过去限量供应的大白菜,已经让位于芥兰、木耳菜、丝瓜、西红柿、鲜蘑和荷兰豆。尤其到了中后期,在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一年四季都可以装满各种各样时令蔬菜水果。 从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开始,所有的票证都被逐出历史舞台时,也预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到来:以往逢年过节才端上餐桌的红烧肉,已经慢慢开始增多。过去闻所未闻的三文鱼和鲈鱼,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 但虽然如此,能够明显提高身体素质的牛奶,依然还是没有在这个时代中普及。直到中期,全国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等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才彻底解决了副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而粗粮成了配角。一些粗粮已经被淘汰,与此同时,野味和海鲜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饭桌上,各类蛇鼠,还有娃娃鱼、穿山甲、果子狸等都纷纷出笼。那时候没有禁止捕食这些山珍野味,因而人们都十分喜欢大啖那些肥腴美味的红烧山珍野味。 从这些“新鲜”的菜肴中人们依稀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九十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小标题)

  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菜肴的品类和档次也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 在这个时代的餐桌上,尤以鲍鱼为吸引眼球。自古以来,这道菜就是尊贵生活的象征。在各个朝代,吃鲍鱼往往是豪门贵族、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幸福享受。尽管它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最齐全的,但它给人的心理满足却非同一般。就在这个“追逐心理满足”的时代,有位美食家对鲍鱼在中国内地受到热烈欢迎的程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美食与营养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餐桌上,最主要的是口感而不是营养;鸡蛋有营养价值,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对美食的感受。另外还有一种文化的追求在内。” 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国人饭桌上的新宠。与此同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 随着生活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于是,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减肥。

  二十一世纪:吃并选择着(小标题)

  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文化。但在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以及层出不穷的诸多“黑幕”曝光,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调查显示,当今一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纳入每日健康必备品。大批商家针对市场,及时推出各种“自然绿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当然最重要的是,卡路里含量够低。 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过去的人们喜欢买冷冻室大的电冰箱储存鸡鸭鱼肉,现在也开始讲究食用富于营养的鲜活食品。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肉要吃欢蹦乱跳的。带着露水的嫩黄瓜,空运来的鲜荔枝,放在餐桌上还在甩尾的活虾,叶子翠绿的鲜桃,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 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但从科学的眼光来看,似乎做得还是不够。

  关于健康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十大健康事件

  全国126位专家评选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十大健康事件”。这些事件分别为:1、非典型性肺炎的侵袭;2、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3、劣质奶粉毒害无辜婴儿;4、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5、内地出现首例禽流感;6、规定抗菌药凭处方购买;7、婚检改为自愿参加;8、我国从多渠道预防艾滋病;9、卫生部对食品安全施行预警;10、转基因食品走进人们的视野。

  《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发布,我国吸烟人群低龄化值得关注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卫生部于今年的“世界无烟日”首次发布了《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吸烟者低龄化现象显著,15-24岁年龄组人群吸烟率上升,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1984年的22.4岁下降到19.7岁。此外,我国男性吸烟者中,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医生和教师的吸烟率达50%以上。我国是世界上男医生吸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郑州市赤膊醉酒者禁上公车

  近日实施的《郑州市公共交通车辆乘坐规则》规定,赤膊者、醉酒者、无人监护的精神病患者、重症病人、无成年人带领的学龄前儿童及携带宠物者,禁止乘车。自由和限制是相辅相成的,在公车上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赤身裸体、酒气冲天、胡言乱语,肆意的自由侵害了公共利益,妨碍了他人自由的行使。而“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为了规范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身处在人群中,就必然要受到规则的制约。

  未婚同居有害心脏健康 

  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发现,热恋中的男女没有履行正当法律手续就住在一起,最终将损害双方的心脏健康。《澳大利亚》报主持进行的这项研究结果显示,年轻人跟自己的浪漫情侣同居后,心脏方面的压力增大,体重增加,慢慢习惯于久坐,因而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兼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医生瓦莱丽·伯克博士指出,住在一起后,女性的饭量增加了,男性锻炼身体的次数减少了。伯克博士说:“我们发现,从整体上来说,未婚同居的年轻一族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大大提高,这与他们在膳食和身体锻炼方面发生的改变有关。”伯克博士和同事们一共对600名澳大利亚年轻人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其中对部分人的调查是从其9岁时就开始的。

  英国发明新式减肥药,减肥同时可治病

  一款新减肥药六月末获欧盟批准发售,并已在英国率先上市。研究显示这款名为“Acomplia”的药物可在一年内减去服用者最多1/10的体重,而且对治疗糖尿病和戒烟也有功效。

  “Acomplia”又名“Rimonabant”由法国药厂赛诺菲-安万特(音译)研制,是第一种针对人体分泌大麻素系统达至调节胃口、体重、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的药物。据报道也能减轻烟瘾,但目前只以减肥药的名义推出。

  美研究证实“过度卫生”不利健康

  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与在无菌试验室里嬉戏的老鼠相比,生活在下水道和农场的老鼠拥有更强壮的免疫系统。这一研究结果证实,生活在太清洁的环境中可能更容易生病。杜克大学实验外科教授威廉·帕克说,将实验室老鼠与50多只在城市和农场抓获和杀害的老鼠进行比较后发现,野老鼠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实验室老鼠的4倍,但却不生病。这表明其免疫系统倾向于对付主要细菌,而不是微小刺激物。这一研究结果为17年前提出的“卫生假说”理论提供了证据。这一假说认为,经过消毒处理的环境极可能是过敏、哮喘和Ⅰ型糖尿病、风湿病之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激增的原因之一。此外,按照“卫生假说”理论,人们的免疫系统如果在早年生活中没有经受过疾病和肮脏的考验,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就会对花粉之类微小刺激物产生过度反应。

  许多人体内都有癌细胞

  “其实,每个人体内都会产生前癌细胞,在衰老到一定程度时,这些前癌细胞就会发展成为癌症。”这个观点是由解放军305医院抗衰老医学中心首席专家顾问、著名抗衰老专家黄又彭博士提出的。他指出,前癌细胞因基因突变而出现,当然这些癌细胞演变成癌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去除导致基因突变的外界不良因素,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人体的免疫力,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恶性肿瘤的产生,或最大程度地推迟恶性肿瘤发生的时间。黄博士说,人体系统的精妙之处在于,当基因复制错误时,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会促使大部分复制错误的DNA修复至正常,而修复失败的细胞大部分自然死亡,个别活下来的细胞变成了前癌细胞,一般也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再次消灭掉。由于我们体内免疫系统(抗癌平衡系统)的存在,可以产生强大的抗癌效果,所以,尽管每个人体内都有前癌细胞产生,但发展成恶性肿瘤的人是极少数。

  

青藏铁路

  6万多人次农民工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

  据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透露,截至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铁路建设累计上场农民工61000人次,全线未发生一例农民工因高原病死亡事件。青藏铁路全线1142公里,大部分处于海拔4000米的“生命禁区”。建设过程中,恶劣的高原气候随时可能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青藏铁路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占建设者主要群体的农民工与建设职工享有统一的医疗卫生保障。据统计,截至7月1日,全线医疗机构共抢救危重病人3680人,全线共发生肺水肿945例、脑水肿473例,抢救成功率100%。青藏铁路建设实现高原病“零死亡”,在世界医学史上也算得上一个奇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