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正文

韩国中医申遗的警示:传统文化在别国发扬光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3:46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拟将中医申报世界遗产。

  据欧华侨网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去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端午节申遗之争曾一度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产生极大反响。专家认为,中国如果不重视传统文化,那必将被国外一项一项的“夺取”。

  

韩国中医申遗的警示:传统文化在别国发扬光大

  9月25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传统舞蹈剧团在纪念孔子的活动中表演。 韩流从表面上看新潮热闹,骨子里却保守朴实,有着深厚的东方文化的根。(新华社/法新 资料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周边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许世界上的认同可以反过来再促进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珍惜。抛弃和割裂传统,中国人将找不到精神的归宿和家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人类社会的道德重建,提升全球文明水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以下根据访谈内容整理:

  中华文化精髓在周边国家得到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周边地区,在中医、歌舞、服饰、饮食、时令、姓氏、信仰等各个方面极为相似,尤其是儒家思想在周边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扬。

  但目前中国周边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过去我们说,敦煌在中国,但敦煌学在国外。而现在从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大多数在中国,但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不在中国。

  比如,保存唐朝文化最好的是日本,保存汉朝文化最好的是韩国……中国大陆现在的文化实际上是“四不像”。近代以来,中国曾一度西化,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正儿八经、原汁原味的文化了。虽然从有些中国人的言行中还是能透露出一些中国传统的伦理和道德,但是精髓的文化没有得到保护,而且整体上是一种缺失状态。

  韩国申遗对中国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震动。也许世界上的认同可以反过来再促进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珍惜,进行“出口转内销”。

  韩国尊崇传统文化

  韩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他们非常重视传统文化。

  韩国国旗是中国的阴阳八卦,最反映中华民族精神,表达中国老子的辨证思想,阴阳互补、互相转化。阴阳图是圆的,代表宇宙的平衡与和谐,象征中国人追求圆满、美满的乐观主义民族性特征。但现在的中国人却大多数不了解这个。

  韩国、日本等国家,大街小巷都有很多中国的典籍,中国文化深入人心。他们对孔子、王阳明、朱熹等中国古代先贤推崇的程度,中国人无法想像;他们祭孔的仪式,比中国人更原汁原味。

  

韩剧之所以流行、掀起热潮,是因为在其中,人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厚德载物、尊师重道、尊长爱幼、男刚女柔、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等做人做事应具备的美德,这种在中国缺失的东西却在别的国家发扬光大,反过来又让中国人找回久违的感觉。

  中国应重视传统文化

  中国很多悠久的传统文化、技术都被外国抢了专利。从法律角度讲,如果他们申请到了,就应该是他们的,虽然从情理上来说应该是中国的。

  这也给中国一个警示,我们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国片面发展经济,只重物质,不重精神,造成了很多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应当得到继承和保护,我们不能抛弃和割裂传统。如果没有传统,社会将变得虚无飘渺,中国人将找不到精神的归宿和家园。

  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人类社会的道德重建,提升全球文明水平,改变道德滑坡、信仰缺失、人权沦陷、丑闻困扰、环境危机、恐怖主义盛行、犯罪活动猖獗的世界现状,促进人们建设一个教育发达、道德昌明的人类家园。

  

韩国中医申遗的警示:传统文化在别国发扬光大

  “韩医”向联合国提出申请 中医申遗已正式启动

  北京娱乐信报:据报道,韩国在“端午祭”“申遗”成功后,拟将“韩医”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10月8日日,向媒体透露这一消息的民俗专家白庚胜证实,韩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韩医”“申遗”进入正式程序。我国自2003年开始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申报草案已起草完毕,标志着中医药“申遗”项目正式启动。 >>>点击详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