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不少患者抗体阴性仍恐慌 恐艾症实为心理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9:43 南方新闻网

  ■世界艾滋病日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在艾滋病知识日益普及的今天,艾滋病从原来的世纪绝症转变为可防可治慢性疾病。但是,仍然有一些身体健康的人活在对艾滋病的深深恐惧中。记者前天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拟在近期开设“传染病心理咨询门诊”,为那些患上“恐艾症”的人们提供心理咨询。

  【现状】

  “恐艾”人群不断扩大

  一连数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教授以及该院艾滋病专家蔡卫平教授的邮箱里都收到了一个署名为“忧心忡忡的恐艾者”所发来的邮件。邮件诉说了一系列担心感染艾滋病的情形,传递一种恐惧的心情。

  尽管两位教授都对这位“恐艾者”的问题作了详尽解答,请他放心其所述该种情况和艾滋病传播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名“恐艾者”的忧虑还在不断延续之中。

  “‘恐艾’人群在不断扩大。”唐小平说,他在市八

医院开设的门诊几乎每天都会有3-5名“恐艾症”患者前来咨询,而该院开设的网上专家门诊,更是被上千名的“恐艾症”患者的叙述所充斥。

  到医院看病被别人踩到脚趾出血担心被感染艾滋病

病毒;走在路上感觉到一些液体溅在眼睛里担心是被别人泼洒了艾滋病人的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恐惧和担忧,让人哭笑不得。唐小平说,“恐艾症”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障碍,为了消除众多“恐艾者”心里的疑虑和恐慌,指导人们正确认识艾滋病,广州市八院决定于近期开办“传染病心理咨询门诊”,为深受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困扰的患者和疑似患者提供心理咨询。

  【原因】

  有过高危行为导致“对书生病”

  为什么会产生“恐艾症”?

  唐小平介绍,从目前接触的“恐艾症”患者看来,大部分都有过不洁性交、吸毒等高危行为,而且多半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他们也善于在网络上、现实中寻找解答,却依然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一知半解。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本身的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处于艾滋病发病期的病人,由于自身的免疫系统濒临崩溃,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可能遭到病毒的侵扰,从而引发各个系统的疾病,例如感冒、发烧、肺炎、皮疹、脏器疼痛等等。

  然而,“恐艾者”们常常会把这些症状往自己身上套。越看就越觉得这些症状描述的正是自己的问题,以至于忧心忡忡,彻夜难眠。

  实际上,症状只是疾病的表象。真正诊断艾滋病的标准是艾滋病的抗体检测。唐小平介绍,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全部都会出现抗体阳性。虽然目前研究发现,抗体阳性出现的时间有一段“空窗期”,但有过高危行为之后3个月内检测不到抗体阳性可基本排除感染的可能性,6个月之后仍为阴性便可100%排除。

  尽管如此,仍有一大批高危行为已经过去几年的人,仍然活在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害怕中。

  对此蔡卫平教授认为,有不少人检查出是“阴性”依旧恐慌,那就是“对书生病”了。

  【事实】

  数十护士被针头刺伤也没事

  “艾滋病也不是你想得就得的。”唐小平说,如果没有高危行为,普通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几率仍然很小。

  目前已知,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和艾滋病病人一起吃饭、生活、皮肤接触甚至礼节性的接吻都不会感染艾滋病。前面所说的通过眼部粘膜接触到血液感染几率仅为0.09%。前段时间,有关“艾滋针”的传闻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实际上,由于深部扎伤感染HIV病毒几率低于3‰。唐小平说,该院艾滋病科到目前为止,曾有十多位护士被艾滋病人感染的针头所刺伤,但是没有一位护士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一个“恐艾者”的邮件

  □11月7日

  “前几天带孩子到亲戚家去玩,孩子将别人刚吹过的气球在嘴里含了一下。这家人很杂,我的孩子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11月12日

  几天前孩子在卖水果的小商店吃了别人递给他的一瓣桔子。我又开始为此忧心忡忡和失眠了。

  □11月15日

  前不久,我去一个娱乐场所,我身上穿的长衣长裤都没敢脱一件,什么都没有做,只是一个小姐好像在我的脸上亲了几下(没有碰到我的嘴),感觉好像没有明显口水粘到我脸上。当时我的脸上脖子上没有任何破损,只是有一两个很小的小斑点或痘点。

  因为担心,我曾找过桂希恩教授(著名的艾滋病专家,编者注)当面咨询过几次,他反复告诉我说完全没有问题。

  今天我到医院感染科,挂号时用了一下挂号室的笔,过了几分钟我用水冲洗手,谁知有一滴水溅到我的嘴唇上,回家发现当时嘴唇有点干裂,请问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问题啊?”

  ……

  ——忧心忡忡的恐艾者

  采写:本报记者王瑾 卢汉欣 通讯员孔庆芬 张勇

  (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