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折射的偶像崇拜心理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1:46 新华网

  [主持人]网友“小金人我的dream”:现在很多青少年确实需要心理辅导,尤其是要避免将来再出现一个杨丽娟这种疯狂的粉丝。最可怕的是做错了却不自知,不去改正。那么您是如何看待杨丽娟现象的?

  [林丹华]杨丽娟现象网上炒得很热。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从这个现象中,我看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偶像崇拜”的例子。

  [林丹华]撇开杨丽娟个人人格上的问题,仅仅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来看,我们要看到的是“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还是不正常的现象呢?老师常常说,你们这群学生只懂得追星,不知道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学习上。当老师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时,孩子更多的感受是你不理解我,我们之间有代沟。前几年流行哈韩、哈日,很多父母有这样一种反馈,会说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对韩剧、日剧如此崇拜,他们不能理解。孩子们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不喜欢这些。

  [林丹华]我们要看到,第一,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儿童阶段出现的正常现象。它和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是属于自我意识高涨,想要成为成人,想要成为理想中的我。但他暂时无法达成理想,他会寻找自己喜欢的偶像,作为他影响自我的替代。 

  [林丹华]第二,青少年当他想要成为理想中的我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心理断乳期”。当他急于和父母划清界限的时候,不想依赖父母的时候,他要找到一个替代品。从这个角度讲,“偶像崇拜”就成为了父母的替代品。

  [林丹华]第三,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我的周围人都在崇拜刘德华,我想告诉他们我不落伍,和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能会不自觉地去崇拜刘德华。这是环境、同伴群体的压力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林丹华]“偶像崇拜”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父母如何应对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偶像崇拜”有两种,有些青少年崇拜的是偶像的外表、偶像的动作,如果这种模仿过多,可能就会陷入到一个误区里。一种是崇拜偶像人格中的内涵,尽管偶像遇到很多压力、困难,他的偶像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取得了成功。这样的坚持、毅力、努力,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的信念,如果这些是青少年崇拜的对象,那么,偶像身上的内涵是对青少年是具有积极的影响的。

  [林丹华]老师、父母对待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成是正常的现象,不要一味压制。即使这些青少年已经在“偶像崇拜”的外表上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我们不能一味地用指责、压制的方式,会适得其反,即使父母、老师再好心,也不会被孩子所接受。

  [林丹华]回到杨丽娟这一个例案上,我们不能对孩子的“偶像崇拜”过于严厉,但过于放松“偶像崇拜”,一味去顺从孩子的“偶像崇拜”也是不对的。杨丽娟的父母是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过于顺从孩子的想法,而没有对她进行引导,使杨丽娟在崇拜刘德华这一问题上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走到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上。这是今天老师、父母和孩子冲突比较大的一方面,我们要从以上角度看待“偶像崇拜”问题。

  [主持人]来自搜狐的网友问:您好!我女儿快十岁了,无论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比较优秀,可就是不够自信,胆子较小,在公共场所不敢大声说话。在她刚上一年级时老公去外地工作,我独自一人带她,5年来一直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是不是和这种生活方式有关?我该怎样引导她?您怎么看有关现代都市孩子自闭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扩大的趋势。

  [林丹华]我很难从网友的几句话中去判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自闭”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我们的孩子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和别人交往,但是否达到“自闭”的程度,我们要认真分析。可能他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和别人交往,但没有到自闭的状态。

  [林丹华]心理学所讲的“自闭”,是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比如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只注意自己的生活圈子,不注意外界和他的互动。造成自闭症的机制是很多的,其中有一个机制和脑机制有关。可能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大脑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导致他和外界接触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林丹华]今天独生子女中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但远远没有到自闭的程度。有的父母说我的孩子很自闭,我说怎么个自闭?父母说孩子到小区广场上,都不和小朋友玩。孩子在家里,父母和他说话有反应吗?如果孩子只是不跟同伴玩,和父母、其他人交流是正常的,我们就不能判断他是自闭。但孩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交往问题,不和同伴交往,这和我们从小如何教养孩子有很大的关系,是否教给了他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品质。

  [林丹华]有的家长和我反馈,我的孩子不理睬父母,父母由此得出结论:我的孩子是不是有自闭症。有些家长和我说,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宝宝,妈妈回来了,快来迎接妈妈!”孩子不动。再比如,让孩子收拾玩具,孩子依然不动。当你下班回来的时候,孩子正在做什么?通常情况下,孩子不是在玩他喜欢的玩具就是在看

动画片。当孩子沉浸在他喜欢的事情时,你叫孩子,孩子当然不动,不是他没有听见,而是他内心不愿意去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