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价值感如何产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15:16 大洋网-广州日报

  这要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来: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很容易认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高,是因为这个人够优秀,即他有很多优点和成就。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尽管外在条件看起来很优秀,但他就是自卑。这是因为,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尽管与外在的条件有些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源自获得的爱的多少。不管一个人外在条件多么出色,只要他曾有严重的爱的缺失,那么他一定会严重自卑。相反,不管一个人看似多么平常,只要他曾有充分的爱,那么他就会非常自信。

  看上去,自卑似乎是因为某方面的缺陷或缺点,但实质上,这是对自己不能获得爱的忧虑。

  并且,自我价值感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就是1岁前。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在她的力作《克服焦虑》中写道:

  我们认为,对6个月内的婴儿就必须表现出爱和关注,这样婴儿才会感觉舒适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孩子因太少受到关注而不安吵闹的时候,亲近对象总是不能适当地给以抚慰,那么就会削弱孩子最初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正是形成足够稳定的自我价值感的基础。

  一般认为,在最初的这6个月内,如果对孩子没有必要的爱与关注,如果不向孩子表明他是一个值得爱的人,那么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就会形成不稳定的基本状态。心理学家马拉泰斯塔认为,稳定的关系能力——也包括足够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主要取决于在1岁前能否与抚养者交换快乐的感受。

  对于这个观点,有一个例证。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连环炸弹杀手泰迪·卡辛克斯基,6个月大时因病住院,期间没有亲人陪伴和抚慰。结果,他出院以后,就从一个快乐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自闭的孩子。

  其实,不止是1岁前的孩子特别需要爱与关注。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一个2~3岁的孩子,如果和最重要的抚养者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也会造成难以逆转的心理创伤。

  很多时候,父母对幼小孩子的照料不周,并非是自己主动的意愿,而是一时的疏忽,或者被迫无奈。譬如,泰迪的父母,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才没在6个月大的泰迪住院时陪伴他,当泰迪的弟弟大卫出生后,他们的妈妈甚至彻底辞去工作,专心在家里照顾两个儿子。

  但也有很多情形,一些父母会有意导致1岁前的孩子被虐待。譬如,中国摇

篮网上曾有一个帖子,写一个孩子刚3个月大,他一哭,妈妈就会去照料他,没想到孩子的爸爸大发雷霆,他认为孩子不需要细致照料,他认为挫折教育对孩子会更好。然而,我在那个帖子上读到了醋意,即这个年轻的爸爸不能忍受妻子把爱转移到儿子的身上。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1岁前的“挫折教育”都极可能会成为一个人永远无法跨越的障碍。在卡辛克斯基一家中,弟弟大卫成长为一个颇有同情心的男子,而智商超过160的哥哥泰迪却在孤独中越陷越深,最终成为一名连环炸弹杀手。

  他们两人的人生境遇的巨大差异,可能源自他们内在的关系模式。

  他的仇恨是怎样诞生的?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成年人处理他的人际关系的方式,其实是他内在的关系模式的投射。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就是一个孩子6岁前与父母的关系模式,这个模式最终被孩子内化成“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并且,孩子年龄越小时,父母对待他的方式,对他的影响就越大。

  很多父母,从主观上看是非常好的父母。但是,他们在孩子幼小时——譬如1岁前——远远没有满足孩子充分的爱和关注,那么,尽管他们后来对孩子仍然爱护有加,但孩子的内在的关系模式中仍可能会有一个“糟糕的内在的父母”。

  维雷娜·卡斯特称,这很容易理解,因为1岁前是我们最柔弱的时候,一切需要都有赖于亲人照料,他们一旦长时缺席,我们就得独自面对黑暗、饥饿、冰冷和恐惧,而且我们对此完全无能为力。

  这时,我们就会形成一个结论:缺席的亲人把我们扔给了黑暗世界,那么他们就是坏人。

  同时,我们还会形成这样的逻辑:我痛苦,都是因为别人的责任。

  现在,尽管弗吉尼亚工学院枪击案的报道铺天盖地,但仍然欠缺赵承熙童年时的成长细节。不过,我们可以从赵承熙的剧本中看到,他的内在的关系模式非常糟糕。

  在他的剧本中,男主人公都是孩子,都叫约翰,而主人公有一个继父,并且约翰怀疑,继父杀掉了他的亲生父亲,所以他要向继父复仇。

  他的剧本一再反映“继父”与儿子间的仇恨这个主题,由此可以推断,这极可能正是赵承熙内心的关系模式的写照:他认为他有一个“坏爸爸”,这个爸爸那么糟糕,或许因为他是继父。他和妈妈的关系模式又如何呢?可能也不怎么样。

  据报道,赵承熙屡屡骚扰女同学,曾用手机在桌底下偷拍她们的大腿。不仅如此,还有两个女孩因不堪赵承熙的

性骚扰而报警。

  如果这是赵承熙对女性的一贯方式,那么,我们可以大致推断,他的“内在的妈妈”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也一样很糟糕。

  糟糕的内在的关系模式有很多种,赵承熙的模式是孤独。他的父母,显然也沉溺在孤独中,他们住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而且不和周围人来往,一些邻居甚至和他们一起住了12年都没怎么和他们说过话。甚至,他们都不和亲属联系,像赵承熙的姑姑,已经失去了赵承熙一家的联系。

  孤独有很多种含义。有人在关系中一直扮演“拯救者”角色,于是他每建立一个关系,都是付出大于接受,于是他为了自保,而斩断了许多联系,最终陷入孤独中。但赵承熙的孤独,可能是另一种含义——避免受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