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提出加强社会领域立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08:26 法制日报
法制网记者 吴坤 立法和监督工作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重要的两项工作。2007年是本届全国人大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监督法的第一年。 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哪些法律?监督的重点又是什么?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立法计划和监督工作计划,备受关注。 透过一千八百多字的立法计划和三千多字的监督工作计划,可以清晰地看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在新的一年里的工作思路。仔细研读这两份计划,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九大亮点。 两个计划一并考虑总体安排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负责人今天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指出,这两个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履行职责,通盘考虑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工作。 这位负责人说,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两个计划一并考虑、总体安排。这两个计划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结合为一体的,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以便从总体上推进人大的工作,这样工作效果会更好、力度会更大。 二是对监督工作也进行总体考虑、总体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主要有4种形式: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这4个方面是同时考虑,紧密配合的。比如,监督工作计划同时运用执法检查和听取、审议专题工作报告两种监督形式,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正司法、公正执法进行监督。这种安排,有利于使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首次提出加强社会领域立法 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违法行为矫治法…… 今年的立法计划首次提出,要加强社会领域立法。 据了解,这一重大变化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 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现。六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规范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确保实现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目标的要求。这一目标是:在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过立法机关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在经济领域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在继续抓紧制定和修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律,完善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立法计划突出强调了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明年初法律将达230件左右 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循环经济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这些正在审议或起草中的法律草案,都是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 立法计划提出,争取今年审议通过10至15件法律案,特别是上述法律案提请审议或通过后,总体上说,在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将如期实现。 据了解,到2008年初,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将达230件左右。 我国立法逐渐转向强调质量 “立法驶入快车道”,这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新闻媒体报道我国立法工作成就时常用的标题。 当时,为尽快扭转我国各方面都无法可依的局面,立法工作强调要加快速度。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大批现实迫切需要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因此,近年来,立法机关将工作重点由强调速度逐渐转向强调质量。 今年的立法计划,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今年在将法律草案书面征求意见的同时,通过专题调研和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直接听取代表和各方面的意见,提高法律草案审议和修改质量。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对法律草案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和不同看法,要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需要调研的深入调研,需要协商的耐心协商,需要论证的充分论证,认真听取有关部门、基层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各方面基本取得共识、条件成熟后再提请表决,使制定的法律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经得起历史检验。 立法计划不回避困难和问题 在立法计划确保今年提请审议的20件法律案中,“目前多数起草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也有几部法律,如社会保险法、违法行为矫治法、食品卫生法等起草、修改工作的难度还比较大,各方面的认识还不尽一致。” 立法计划对困难和问题没有丝毫回避,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之策。立法计划要求,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推动起草单位进一步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抓紧工作,各方面共同努力,使各项法律案按计划提请常委会审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