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原市委副书记日均受贿千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07:11 正义网-检察日报
四川乐山原市委副书记日均受贿千元
四川乐山原市委副书记袁俊维被逮捕

四川乐山原市委副书记日均受贿千元
四川乐山原市委副书记袁俊维回答问题

四川乐山原市委副书记日均受贿千元
四川乐山原市委副书记袁俊维辩解

四川乐山原市委副书记日均受贿千元
四川乐山原市委副书记袁俊维服判

  贰 副书记的“出场费”

  不到八年时间,袁俊维受贿总额近400万元,平均每年50余万元,每月4万余元,每天1000余元,着实“日进千金”。

  检察官金雪说,向袁俊维行贿的人中,王德军以能干、会处事、懂得潜规则的优势赢得了袁俊维的信任,成为袁俊维的哥们儿,因此王德军不必事事酬谢。但对于其他人,则一事一贿,一把一算账。

  四川大河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电公司),前身是一家国有企业,这个企业的董事长张正墨(化名,已处理)先后六次送给袁俊维共计60万元人民币。张正墨也是袁俊维在任峨边县委书记时认识的。1996年,大电公司建设沙坪电站,建设过程中资金出现缺口,贷款额度偏大,需要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协调。为了表明当地政府的重视,袁俊维亲自带队来到北京的农业银行总行进行协调。在入住的北京民族饭店,张正墨给袁俊维送上10万元人民币,感谢他出面协调贷款,袁俊维轻描淡写地就收下了。贷款落实后,张正墨来到袁俊维在乐山市委大院的办公室,再次送给袁俊维10万元人民币,以表达感谢之情。1997年大电公司筹备上市,张正墨听说证监委要在四川确定一两个上市辅导企业,为争取到上市指标,张正墨再次恳请袁俊维出面到证监委进行协调。在北京饭店,张正墨又送给袁俊维10万元人民币。1999年,张正墨以汇报工作为名将袁俊维请到大电公司驻乐山办事处,悄悄塞给袁俊维10万元人民币,再次请求袁俊维多多关心大电公司上市事宜。自此,每次张正墨请袁俊维办事几乎形成惯例,只要袁俊维出面就要送重金,事情办成之后再送10万元答谢。袁俊维的“出场费”每次高达10万元人民币。

  叁 小额上交大额留下

  金雪等检察官们发现,袁俊维任峨边县委书记期间,曾将收受他人送上的20万元现金交给该县县委办副主任陈建明保管,与其他的企业赞助款一并用于一些财经纪律不能报销的开支。袁俊维调到乐山市委之后,每年也向组织上交过现金。截至案发,袁俊维以交现金、工作经费、会议费等名义共计上交现金77.6万元,其中12万元涉及本案,且全部是2001年后上交的(袁俊维2000年任乐山市委副书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川川业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路(化名,已处理)为了得到水电开发和生产用电等事项,先后5次给袁俊维送上13万元人民币。其中2001年到2003年春节,张文路都以拜年的名义,每年送给袁俊维1万元,袁俊维全部上交给市委办公厅;2003年上半年张文路又想开发水电站项目,到袁俊维办公室请袁给予支持,送给袁俊维5万元人民币,袁俊维却全部收下拿回家放在书柜内;2004年初张文路请袁俊维出面协调公司新上项目生产用电事宜,再次送给袁俊维5万元,袁俊维收下也拿回了家。

  四川银洋投资集团(以下简称银洋公司)董事长何云(化名,已处理),希望靠上袁俊维,2002年、2003年春节分别以拜年名义送给袁俊维2万元人民币,袁俊维将其中各1万元上交给市委办公厅。2001年下半年,银洋公司想获得依乌电站的开发权请袁俊维帮忙,何云到袁俊维办公室汇报,同时送给袁俊维10万元人民币。袁俊维收下这笔钱之后,亲自到依乌电站所在的峨边县,说服县委书记将该电站的工程交给何云做。2004年初,依乌电站建成投产后,何云专程到袁俊维办公室又送上10万元人民币,袁俊维一言不发,坦然收下了这笔钱,这回他没有上交。

  乐山成河综合电力开发公司费志宏(化名,已处理)六次送给袁俊维26万元人民币,袁俊维将其中的3万元上交,其余23万元则收入私囊。

  四川川河实业集团于枫(化名,已处理)多次以拜年为名送给袁俊维数万元,袁俊维全部上交组织;但是,为感谢袁俊维出面协调项目贷款,于枫送上20万元人民币,袁俊维却悉数收下。

  这样看似矛盾的行为在袁俊维21起受贿中共有7起。袁俊维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一是这些人给的钱不该收或因为不了解而不敢收;二是公务开支较大,有时候给领导买点礼品等礼节性开支的报销不方便而开辟的蹊径。这些钱虽然上交了,但绝大部分依然由袁俊维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使用。我们姑且相信他的理由,然而袁俊维的目的也很明显:牺牲一小部分,用以掩盖其堂而皇之收受大部分财物的行为。

  肆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纵观袁俊维的成长历程,从一名普通干事,一步步发展到乐山市委副书记。一个勤勉的人,最终锒铛入狱,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而环境又分为内外两部分。

  内部环境方面,有制度不完善的漏洞,这就为一些用心良苦的人大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不良风气

贪污受贿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一些人的“潜规则”,上行下效。外部环境则有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迁,让社会上一部分想升官发财之人将目光瞄准了领导干部手中的职权。也确实有的干部禁不住这样的诱惑,袁俊维就是其中一例。面对少则一两万,多至几十万的金钱诱惑,袁俊维的防线被摧垮也就在这一念之间。

  在与袁俊维的接触中,金雪记忆最深的是袁俊维常说的一句话:“从天堂到地狱”。金雪告诉记者,虽然无法得知袁俊维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地狱又是什么样,但透过袁俊维的眼睛能感受到,他常常在是与非、红与黑之间摇摆,是贪欲诱惑摧垮了他的思想防线,葬送了他的前程。

  但是,对于袁俊维,现在说什么也都晚了。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