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11月15日23:03 中国搜索网

分享

  每次出门交流,总会有热情岛友问岛上做时政解读有没有独家秘笈。其实哪有什么独家秘笈,岛叔们只不过做了一些基础工作。

  基础之一,就是阅读党报。不少人对党报存有偏见,不过你知道么?美国大使馆每天必须阅读、分析的一份材料就是《人民日报》,里面藏了很多解读中国政治的秘钥。

  今天,要谈的是昨天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一篇非常特殊的文章:《全面深化改革三年了》。文章洋洋洒洒近万字,很多人没耐心读下来,当天网络转载的时候,不少网络编辑把文章换了一个标题:《人民日报:房子多了,为何还住不起?》,完全把话题拐跑了。

  特殊

  为什么说文章很特殊?

  报纸讲究版面语言,在中国,报纸的排版都有政治讲究。这篇文章在昨天的《人民日报》上,以头版通栏的形式发表,应该说是很高的政治待遇了。在《人民日报》的历史中,一些重大的会议报道会用通栏的形式处理,一些重要的评论,比如任仲平文章(意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也会采用通栏形式在头版刊登。而昨天的这篇文章,用了一个很陌生的笔名:金社平。

  遍查《人民日报》资料库,有任仲平、国纪平,可“金社平”还是第一次出现。读其谐音,应该是“经济社会评论”,同样是一个集体作品。这个集体第一次撰文,就被放在跟任仲平同样的地位,可见来头不小。这是值得注意的。

  定性

  通读近万字文章会发现,与其说这是一篇长篇评论,不如说是一篇总结和梳理。总结什么?全面深化改革这三年:2013年11月到2016年11月。

  3年前,也就是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的主题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会后,出台了336项改革的任务清单,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中国进入新的“深改时间”。这三年里,中央深改组频繁开会,密集出台各类改革文件。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需要来一次总结。

  很明显,明年要开十九大,对于这届中央来说,3周年,不迟亦不早。

  3年来,改革,是这一届中央执政的主线。十八大结束后不久,习近平考察深圳,瞻仰邓小平塑像等一系列举动,已向外界释放了强烈的信号,也给这一届中央定了一个基调:改革。

  2013年11月以来,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无不围绕“改革”二字。当然,3年间,改革政策密集出台,也碰到了落地难的问题。可以说改革失效了么?3年时间太短,下这个定论还过于粗率,何况,这三年的意义,本就集中在顶层设计。

  用习近平的话来说,“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这三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今年力争把主体框架搭建起来。”这句话不见诸各类新闻报道,也应是昨天文章首次披露。

  也就是说,这3年,各项改革的顶层设计的密集出台,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的框架搭了起来。这是习近平,也是中央高层3年改革历程的基本认识。

  梳理

  行文至此,还只是对3年深改的一个基本定性。更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用更大的篇幅(约2/3的篇幅)详细论述了5个大问题——

  1、改革动因,也就是“为什么改”。无疑,现阶段碰到了很多问题,文章用“两难问题”“群体焦虑”“问题清单”罗列了一堆问题,这个可以按下不表,你我都深处改革中,中国的诸多问题应该有切肤之痛。对于中国要不要改革的问题,大家应该有强烈的共识。

  2、改革目标,也就是“往哪儿改”。总结起来,就“两句话”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是这届中央执政以来一直强调的,尤其是后一句,是新加上去的,也已经成为共识。第一句是根本方向,不会动摇,第二句是时代命题和鲜明指向,有点像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体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用”,层次也是很明晰的。

  3、改革主体,也就是“为谁改”,当然是为了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个也非常容易理解,如果改革没有了群众基础,不能让改革惠及普通百姓,那改革就成了少数人对多数人利益的攫取。这样的改革肯定不是共产党想要的。

  4、改革方法,也就是“怎么改”。这个方法论充满了我们熟悉的“辩证法”,文章提出了四个“既要又要”: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基层探索,实现“上”与“下”的良性互动;既要统筹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又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寻求改革与法治的最佳结合;既要快马加鞭推改革方案,又要持之以恒抓改革落实,坚持“取势”与“取实”的高度统一。

  5、改革落实,也就是“如何改到位”。文章提出三点:担当、实干、督察。前两点是党内一直主张的,而最后一点督察,在这三年中尤其抢眼。过去常用的评优检查,被如今的督察巡视代替,表现了很不一样的管理思路。

  提升

  虽然略显枯燥,但岛叔还是不厌其烦地把这五个问题简要摘述出来,因为这是整篇文章的最核心部分。5个问题一环套一环,逻辑严密,非常完整地构成了一个“改革理念”。

  而文章对这个“改革理念”是这样描述的:

  “最为宝贵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升华为思想成果,形成了凝聚共识、指导实践、引领未来的改革理念。这一改革理念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对改革动因、改革主体、改革方法、改革落实等方面作出了新的精辟阐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这段总结,把3年的“改革理念”拔得非常高了。这也是习近平被确立为党中央核心后,在党报层面首次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执政成果做一总结、梳理和定性。

  换句话说,这3年的改革经验,聚焦“制度现代化问题”,已经升华为“思想成果”,形成了“改革理念”。这个“改革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这个“改革理念”有什么用?凝聚共识、指导实践、引领未来,是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在2017年到来之前,这样的梳理、提炼、铺垫,很有意味。

  稿件来源:侠客岛 文/独孤九段

责任编辑:郑汉星

相关阅读

官场到底有没有“小圈子”?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话是孔夫子说的,意思是,不要担心没有自己的位置,要担心的是,自己到底凭什么立足于世。

全球精英为何挡不住特朗普

为在全球化过程中,遭遇不公平的民众实在太愤怒,如果没有一个君子能够代表他们发声,他们宁可选择特朗普这样的小人,也力图改变这个现状。

美国是民主之地还是监狱之邦

人口仅占世界总数5%的美国,拥有着世界25%的监狱人口。

特朗普当选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我对特朗普当选后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大地震不以为然,这是比特朗普当选更黑的黑天鹅事件。

  • 叙岚:高利贷式的校园贷害人不浅
  • “小马云”上直播,慈善表演真的够了
  • 郁金香热是一种永不会消失的病毒
  • 李昕:《尤利西斯》中文版的背后推手
  • 娱乐圈女儿奴,宠女儿的男人才是最帅的
  • 白富美小三假孕逼我和老婆离婚
  • 马尔代夫:海岛控不可错过的胜地(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