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4日01:35 央视新闻

分享

  原标题:《新闻1+1》2017年4月13日完成台本

  ———中国银监会 如何强监管,强问责?

杨家才。资料图杨家才。资料图

  (节目导视)  

  解说:

  脱虚入实,防控风险,提升监管,中国银监会,6天之内连发3文,意欲何为?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 杨家才:

  把银行业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汇集起来,形成一个问题菜单,准备让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号入座,对照检查,自查自纠,来维护银行业正常的金融秩序和市场环境。

  解说:

  今年3月29号仅一天,就开出25张处罚单,今年一季度罚没的金额,比去年两个季度的总和还多。

  中国银监会法规部主任 刘福寿:  

  实行双罚制,不仅仅是对机构处罚,还要对人也处罚,另外我们把处罚、监管和准入挂钩,让被处罚者无处可逃。

  解说:

  2017年,是强监管的一年,也是强问责的一年。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中国银监会,如何强监管,强问责?

  演播室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这两天又一场风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发起者是中国银监会,那么掀起的是一场强监管、强问责的风暴。这场风暴是由何而来,对于中国银行业,对于中国的金融业防控来说,它都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话题。

  解说:

  今天,变幻莫测的A股市场,再一次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今早开盘,张家港行跌3.51%,宁波银行跌1.35%,不少银行股也低开低走,纷纷飘绿。

  事实上,昨天晚上就有题为《4月13日你要知道的8个股市消息》的分析文章,就将中国银监会印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排在了第二位,并表示:“受到监管新规的影响,A股资本市场近期表现不佳。”

  (口播)2017年4月12日 新闻

  银监会今天发布《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要求完善监管制度,尽快细化市场准入等操作流程。强化股东管理,提升监管效力,对同业、理财业务进行有效监督。

  解说:

  这份两千多字,涉及到六个部分,一共十六条的通知,几乎每一部分都冠以“强化”二字!这份通知一经发布,媒体观察纷纷跟进。“银监会监管风暴升级 银行股东“宫斗”可休矣”、“银监会拟推26项新规‘补短板’”、“银监会密集发文掀‘强监管’风暴”;更有媒体直白地表示,“银行把改革的刀口转向了自己!”

  (电话采访)中国民生银行投资经理 崔海亮:

  这个文件是规范监管机构自己的,针对现在出现的一些新的业务结构和风险特征,提出了一系列的加强监管举措,我们现在的银行,先是积极开展自查,以及总行对于分支行上对下的抽查,这个抽查和自查,全面覆盖整个机制,系统流程,还有人员和业务,所有的自查和抽查,都是做到有安排、有实施、有记录。

  解说:

  强化股东管理,制定统一的股东管理规则,对股东的准入和行为进行约束。提升监管效力,对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加强监管。加大监督处罚力度,提升监管处罚透明度,也成为媒体重点关注的内容!

  事实上,从4月7日至今,短短一周时间,中国银监会就密集发布文件,频频祭出大招!

  (字幕)2017年4月8日

  中国银监会昨天(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上半年将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以督促银行防范风险,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解说:

  这份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查处纠正参与方过多、结构复杂、链条过长、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交易业务,确保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 杨家才:

  不仅仅要看放款,更主要的是要看用款,还要看使用这个资金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就是它的产出效益。

  解说:

  两天过后,中国银监会再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

  (口播)字幕:2017年4月10日

  中国银监会今天发布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防控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内的十大风险。

  解说:

  一周时间,三份政策性文件,这也被媒体视为郭树清履新中国银监会主席之后,释放出的“强监管”信号。

  事实上,在4月7日中国银监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概括出今年银监会的工作重点:高度重视金融服务、防范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他表示,今年,是金融行业强监管的一年,也是强化监管问责的一年。

  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

  整治市场乱象从银行业来讲,这一次就通过各个方面的分析、查摆,把银行业行业里面存在的这样那样问题汇集起来,形成一个问题菜单,准备让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号入座,对照检查,自查自纠,来维护银行业正常的金融秩序和市场环境。

  主持人:

  从4月7号到4月12号,短短的6天时间,银监会出台了3个政策性的文件,接下来我们不妨稍微仔细的分析一下这3个文件。首先4月7号,我们来看,这是《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指导意见》。4月10号的时候,是“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那么风险包括规范银行理财还有代销业务的风险,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还有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地方债的风险,等等等等这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然后就是12号“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里面不仅提到了制度的建设,同时也提到了怎么样去强化这样的追责,其实不管是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都对加强金融业的监管有所提及,那么6天之内,对外已经有3个政策性的文件面世,这里面我们能够捕捉到什么样的信号,接下去我们就连线一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向松柞先生。向所长,首先我们来看它这个密度,几天的时间,就是3个政策性的文件,您从中看到了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向松柞:

  我想这个肯定是非常明确,就意味着我们这个银行监管的风暴,特别是防风险的攻坚战,已经来临,那么在今年以及未来几年,我相信中国银行业,包括整个金融业,金融市场的一项关键的任务,就是如何防风险。那么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会议,到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再把这个防风险列到这个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所以我相信一定会密集出台这些文件的,它发出的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那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可能我们整个银行业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就是能否守住这个风险的底线。过去我们这些年呢,商业银行,特别在过去10年,高速的增长,无论是资产,负债,收入和利润,都快速增长,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那么这些增长,总体来讲,是健康的,是稳健的,但是必须承认,在这个快速增长里面,我们确实积累了相当多的风险,那么这两年开始,这些风险正在快速的凸显。比如说我们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不良贷款率,那么从官方的数据来讲,这一两年已经翻番,以前我们的不良率都是在1%以下,现在已经接近2%,而事实上呢,这个数据可能仍然低估了我们银行业所存在的风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无法还本付息,那么实际上已经给银行造成了非常非常大的压力,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创新的业务,你比如说互联网金融,B2B,还有我们这个房地产很多地区,包括一些公司,房地产的负债率非常的高,另外还有很多的理财,这些所谓的新兴创新业务,隐藏的风险也是不容低估的,所以我想这个,在今年的多次中央最高层面的会议里面,已经反复强调,我们今年要整顿金融乱象,要把防风险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我认为银监会密集出台这么多文件,就是为了落实中央最高决策中的这个重大的部署。

  主持人:

  向所长,刚才您特别提到了这个风险,但是我们如果仔细看,这个银监会他们今年的工作重点相关负责人的表述,是这样的一个表述顺序,首先是高度重视金融服务,然后刚才提到的风险是放在第二位,防范风险,接下来是强协调,补短板,治乱向,这是五个,他们今年特别要重视的工作,如果说风险已经如此严重的话,为什么还要把高度重视金融服务放在防风险之前,这意味着什么?

  向松柞:

  我想这个五项任务,当然是五位一体的,因为把服务从逻辑上要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防风险,其实现在主要的目的,或者终究的目的是为了让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坦率的讲,我们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脱实向虚的现象,什么意思,那也就是银监会在这几个文件里面,经常提到的,甚至反复提到了,我们现在的金融有空转的问题,有套利的问题,那金融的空转和套利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这个银行的资金,信贷资金,那么通过各种渠道,可能有一部分甚至有些地方有一些时候,相当一部分没有流入到真正的制造业,真正的实体经济,真正对国计民生有重大作用的这些企业和行业里面去,反而流到哪里去了呢,在金融行业之间互相的套利,互相的拆借,互相的这个发起一些创新的产品,你发起一个产品,我来购买,然后我发起一个,你来购买,相互之间做这种套利。还有我们有一些公司,由于这些信贷监管,或者金融监管存在着短板,存在着漏洞,我们有些公司其实拿着信贷的资金,变相的去干什么呢,他并没有去搞主业,他并没有去进行科技的开发,或者产品的研发,他可能拿去参股金融机构啊,参股证券公司啊,参股保险公司,参股信投公司,甚至拿去炒股票,炒期货,甚至去炒房地产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去年有超过100多家的上市公司,他们的主业都是亏损,那么怎么盈利呢,怎么保住上市的地位呢,他们就去卖房子,卖几套房子,甚至卖一套两套房子,来保住这个上市的地位。本身就是说明,我们现在信贷资源的分配使用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与我们商业银行的监管出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漏洞,是有直接的关联的,所以我们这个五位一体的任务,他根本上,最终是要确保我们的信用资源能够得到优化的配制,能够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所以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把风险排在第二位,其实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排位,我认为这五个任务的排序,其实是没有次序可分的,他是一个五位一体的一个重大的总体的任务。

  主持人:

  刚才我们也说到了这个监管的问题,那么在这个密集出台的文件里面,有一个最新出台的就是关于弥补监管短板,那么已经提到了这个监管短板,那您觉得这个监管的尤其是自身监管的短板,都体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什么地方?

  向松柞:

  这个问题呢,就是监管短板,我个人的理解,应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方面呢,就是我们过去这些年,有很多商业银行以这个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手段创新的这个名义,他们把相当的一些业务从这个表内转到表外。那么实际上根据巴塞尔协议,或者根据我们一些监管的目前的规定,表外业务呢,它是不受监管的,或者监管没有那么严格,那么这样就等于是回避监管,这也就是银监会的文件里面讲的,叫监管套利,我认为这是一个短板。第二个短板呢,就是现在我们出现了很多新的创新的业务,你比如说,类似这种理财啊,类似这种通道业务,类似这种债权的业务,同业拆借的很多业务,过去的监管方面呢,实际上是有一些落后的地区,不是说完全没有相应的监管,或者说我们监管的指标,监管的手段,还不是那么非常的锋利,不是非常的明确,那么这个里面也存在着,就是银管会讲的,我们有这种所谓的叫做空转,套利的行为,那么这些行为里面,其实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第三个短板,这是目前比较重要的,就是我们讲的这个交叉的,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在过去那么多年,已经出现了非常非常多的交叉,你比如说同样一个金融产品,可能是保险公司发起的,但是可能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参与其中, 那么商业银行发起的产品呢,可能保险公司也参与,证券公司也参与,你比如说这个最近比较热门的,或者前一段时间比较热门的,所谓保险公司万能险的产品,万能险的产品,其实他的资金来自于哪里呢?很多资金可能也是来自于银行的资金,只不过他是通过了一些转弯抹角的,或者一些比较曲折的一些渠道,那么这些交叉业务,或者这些重叠的业务,那么归谁监管呢,那么有的可能说这个业务应该归证监会监管,有的说应该归保监会,有的人可能说归银监会,但是实际上我们可能在相应的法律法规里面,没有明确某一个监管部门,对这个产品链条里面某一段应该负什么责任。所以客观上造成的,我们可能监管协调的不是很有利,信息沟通不是很畅,那么也客观上造成了,有些具体的监管部门,或者一些监管人员,他们可能拿这个,以这个理由来回避责任。

  董倩:

  好,刚才我们谈到的是“强监管”,接下去我们再关注一下,就是银监会说的这个“强问责”,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说

  和“强监管”如影随形的,是“强问责”。4月10日,中国银监会在官网上,一口气公开了25个行政处罚单,单共计罚金4290万元,涉及17家银行业机构,其中,平安银行因5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1670万元,被罚金额最高。紧随其后的是有24项违法违规行为的华夏银行,被罚1190万元。其次是被罚800万元的恒丰银行。同时,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也都榜上有名。

  中国银监会法规部主任 刘福寿:

  同时对八名责任人员,我们分别给予了警告和罚款,对其中两名机构高管做了处罚。

  解说:

  4290万元的罚款,只是2017年开年以来中国银监会展开强监管强问责的一个缩影。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中国银监会重点整治了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廉政风险、监管行为、内外勾结违法、非法金融活动等十大问题,共作出行政处罚485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全年中国银监会罚没的金额共计2.7亿元,而今年第一季度的罚没金额就已达1.9亿元。

  除了对银行业机构的处罚,还有对从业人员的处罚。今年一季度,共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被取消,11人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

  中国银监会法规部主任 刘福寿:  

  实行双罚制,不仅仅是对机构处罚,还要对人也处罚,另外我们把处罚、监管和准入挂钩,让被处罚者无处可逃。

  解说:

  除开一季度的处罚外,据了解又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已经立案,目前正处于行政处罚调查审理程序中。强监管强问责,在2017年无疑将成为常态。

  (新闻播报)0410联播

  银监会要求各机构严格自查整改,各级监管机构对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机构,要严肃问责。

  (新闻播报)0411直播间11点

  银监会要求各家机构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严格自查整改。各级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问题要严肃问责。

  解说:

  在问责方面,中国银监会将坚持“一案三问”,如有案件发生,要坚决问责经办人、相关人和负责人;坚持“一险三问”,如果造成风险,要严格惩处业务发起人、业务审批人和机构负责人;对于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坚持“一损三问”,问责销售人、代销机构、代销机构负责人。同时,坚持“上追两级”,推行“双线问责”,情节严重的,坚决顶格处罚。

  主持人:

  通过短片,我们了解到,不管是“一案三问”、“一险三问”还是“双线问责”,应当说都是在体现着“强问责”的这样的一种态度。那么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就是银监会首先和自己比,我们来看一组数据,银监会,2017年第一个季度, 行政处罚是485件,我们来看罚多少钱呢,合计是1.9亿,处罚相关责任人是197名,其中有19人的高官任职资格被取消,11人不许从事银行业的工作。好了,那么相关的数据,2016年整年,银监会才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631家,整年才处罚了2.7亿,那么应该说跟自己比是有进步的。但是如果同向比较呢?在证监会2017年做出的是29项行政处罚决定,我们来看 3月30号对鲜言操纵“多伦股份”一个案就做出了34亿的罚金 。再来看保监会2017年第一季度,处罚恒大人寿限制股票投资一年,两名责任人分别行业禁入5年,3年,前海人寿被处80万罚款,然后姚振华被撤销任职资格,禁入保险业十年。还有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看完了这些数据,自然问题就出来了,那么向所长,您觉得就是相对于自身,银监会的这种处罚的力度,是在加强,但是相对于其他的这个证监会,还有保监会,似乎处罚力度是弱的。你比如说就从罚款金额来说,

  证监会对一个企业就罚34亿,但是它整个银行业的罚款,也就是从不到2亿,您怎么看这种力度。

  向松柞:

  当然我想不能简单的用数据对比来判断这个问责的强度。那么首先我想我们这个新任的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主席才刚刚到任,那也就是我们这个监管的风暴呢,才刚刚掀起。那么我个人的判断,这个处罚的案件的数量,罚款的金额,问责的高管,以及普通的这个银行工作人员,我认为这个数量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多,那么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其实我们过去这么多年呢,银行业已经建立了比较,相对比较完善的一个问责的机制,那么这一次的这个银监会连续发的这个文件,他这个问责里面最新的,或者是它亮点在什么地方呢,我个人认为的第一个亮点就是说要主体责任,强化这个主体责任,一把手要负责,那么这一点,我相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比如说银行的董事长是整个的一把手党委书记,那你首先要负责,负主体责任,那么具体到每个分支行,那么你这个分支行的行长,党委书记,那么你要负最主要的责任。那么第二个呢,就是说不仅对机构,要处罚,对个人也要处罚,虽然目前开启的这个处罚金额的量,还相当的有限,但是我相信随着一些逐步的一些违约的案例,或者一些违规的案例报道出来,这样的处罚的金额,会越来越多。第三个呢,就是我们这一次是问责是全覆盖,那么这一次文件里面讲了十大风险,从信用风险,从这个流动性的风险,从房地产贷款存在的风险,从这个债权业务,从理财业务,从票据一直到这个所谓的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那么是全覆盖,过去其实我们在传统业务方面监管,应该来讲是比较成熟的,或者是我们这个问责是问的比较好的,那么但是对新兴的业务,因为这个新兴的业务,它比较模糊,或者有些规矩,我们现在还没有定下来,那么现在是做到了全覆盖,这次十大风险,十大风险,应该说把整体的风险全部覆盖,我认为那这个未来可能遭到问责,遭到罚款,甚至遭到更严厉惩处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那么这个当然同时呢,就跟我们所有的银行的经营管理人员敲响了这个警钟,敲响了什么警钟呢,第一步就是说按照银监会的部署,你先要摸清这个底数,摸清这个家底,要自查自纠,要把问题主动的暴露出来,那么第二个呢,就是说你要采取切实的措施,现在有些风险能够防范的,那你要尽快的采取措施,能够堵住漏洞,不能让那个风险进一步的扩大,甚至让那个风险引发局部性的,这种金融风险,甚至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第三呢,当然就是在以前的这个问责制度下,加上最近银监会强化的这些问责机制,那么进一步把每一个银行具体的这个问责的办法,问责的机制,问责的过程,要进一步的把它完善起来。

  董倩:

  我们看到银监会表现出来一种“强监管”、“强问责”的态度,接下来是不是能够掀起更强烈的问责风暴,我们拭目以待。

  杨家才简历

  杨家才,男,1961年出生于湖北,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

  1980.09-1988.12 湖北省钟祥县粮食局干部、县政府财金办、政府办科长

  1988.12-1990.03 中国人民银行钟祥县支行总稽核

  1990.03-1997.06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人事处副科长、科长、办公室副主任

  1997.06-2001.04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副行长、武汉分行营管部副主任、党委委员

  2001.04-2003.07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党委委员

  2003.07-2005.06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筹备组成员,副局长、党委委员

  2005.06-2007.0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7.01-2012.09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

  2012.09-2013.0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2013.0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兼办公厅主任

责任编辑:张冬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美联航毒打乘客,美国人权观被狗吃了
  • 艳星爱国者:为什么越香艳越爱国?
  • 鬼故事:目睹一个男子诡异跳楼身亡
  • 胡静完美诠释“走钢索的女神”
  • 女人认为值得深交的三种男人
  • 访"你的名字"取景地,把浪漫玩到极致!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