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19日22:31 环球网

分享

  原标题:北京“韩国城”:越来越多的韩国人离开

  来自韩国的高元英(音)5年前来到北京,在清华读国际新闻专业。现在,她在望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以前走在被称为“韩国城”的望京街道上,她好像走在韩国街道上一样,大部分店铺的招牌上都有韩国字符。如今,看着一处招牌上的“韩”字被拆下来,她说,“感觉变了”。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来到望京后发现,自中韩“萨德”争议以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离开这里,附近的商铺生意也不如以前。

  根据高元英的观察,“韩国城”的韩国人数量明显减少,“我很多已在中国生活多年的韩国同学同事都回国了,或者打算回去”。

 望京地标大熊猫 望京地标大熊猫

  高元英对记者说,她感觉到周围中国人态度的变化。“他们从来都没有对我做什么,但出租车司机经常问我是否来自韩国,会跟我抱怨韩国为何要部署‘萨德’。当我和朋友在电梯里说韩语时,周围的人会安静下来,看着我们。”高元英说,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但时间久了难免有心理压力。

  另一名在望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韩国女孩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我们相信学中文、来中国工作对未来的事业发展很有帮助,因为中国经济形势好,中韩合作也很多。但现在一切都不确定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更多新公司,不确定我们的中文技能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是否仍有用武之地”。她说,“我们很担心,中国梦因此破碎”。据了解,望京的韩国公司数量减少了,有大企业撤出中国市场,有小企业放弃在这里经营。

 望京韩国城资料图 望京韩国城资料图

  吧沙酷是望京美食城内一家韩餐饭店,老板是中国人。据了解,该店客流量较之前降了20%。过去在用餐高峰时段,来吃饭需要排队等位。《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当日是周末晚7时,餐厅里只有两桌客人。“我很多朋友现在都不来我这儿吃饭了。他们说,不能公开呼朋唤友去一家韩式餐馆吃饭,别人可能会说他们不爱国。”

 望京韩国城资料图 望京韩国城资料图

  周娇经营一家韩国冷面餐馆,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的客流量只有过去的1/3。“这里所有店铺的生意都受影响。我相信这只是阶段性的,未来中韩关系转好了,生意也就好了。”

  尽管面临重重压力,但高元英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她打算继续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我爱这里的文化与历史,还有那么多值得探索的。而且,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我相信对中国的了解能提高我的身价,让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有所作为。”

  “我爱中国,我已经在这生活得太久了”,高元英说。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刘光博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孙秀萍:日本人为了睡眠如此疯狂(图)
  • 深圳“最牛钉子户”开拆是谁的胜利?
  • 李白一生最后一首诗可说是他的墓志铭
  • 散文有啥特别的,我们都喜欢它?
  • 《摔跤吧!爸爸》是直男癌还是女权
  • 比渣男家暴更可怕的是你对他的幻想
  • "欧洲乞丐"摩尔多瓦,举国人外出打工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