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干得漂亮!中美太空合作就这样破冰
第一个由中国独立设计、研发和制造的空间环境基因实验装置即将飞抵国际空间站。
中国高校与美国公司的组合成功绕开阻碍中美太空合作的政策壁垒,被美国媒体专家称为“破冰之旅”。
新闻事实:中国出装置,美国宇航员做实验
美国东部时间6月5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6月5日晚间),搭载了中国实验装置的“龙”飞船将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依照计划,实验装置会被带入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实验舱,由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环境进行两次对比实验,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响。
装置预计将于7月回收。数据将传回北京理工大学科研人员进行后续研究。
2011年通过的“沃尔夫条款”堪称目前中美航天科技合作的最大壁垒之一,中美官方航空合作彻底冻结,两国民间科学合作项目也受影响。
此次,中美两国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绕开政治壁垒,将中国的领先技术引入国际空间站,对于中国美双方都是重大突破。
深度分析:绕开政策壁垒成为必然选择
由于中国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得到国际认可,美国航天界与中国开展合作的意向日益强烈,绕开政策壁垒实现合作成为双方的必然选择。
“沃尔夫条款”并不拒绝商业合作,中方高校于2014年向美国负责商业化运营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平台的纳诺拉克斯公司提出了合作意向。
历经多次推迟,克服诸多困难和障碍,这一项目最终于2015年通过美国国会、国际空间站合作方等各项审查,获得美国航天局批准,从而签署合作协议。
业内人士认为,商业模式的中美航天合作,未来可为更多中国科学项目利用国际空间站开展实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一评论:让政治远离科技
太空轨道和太空资源属于全人类,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有资格参与太空研究,都希望在国际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美国人为设置政策壁垒,唯独将中国科学家挡在门外,完全是“冷战思维”作祟。
近些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一直秉持着“开发太空,造福全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方针,并主动发出邀请,欢迎美方开展合作。这与美方猜忌、对抗的态度截然相反。
当前中美两国在许多民用航天领域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性,开展更广泛和深入和合作可以造福全人类。
目前正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空间站的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非常需要中国空间站的可靠支持。
美国应拿出诚意和决心,尽早取消对话政策限制,让政治远离科技,远离太空。
背景链接:“沃尔夫条款”
“沃尔夫条款”禁止美中两国之间开展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
该条款由美国国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起草、推动,他认为,中国可能借此窃取美国的技术机密。
目前,美国航天局不能使用任何资金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在中国主办的太空会议上,美国航天领域的官方人员不得出现;中美两国政府出资的任何部件或科学仪器都不可能出现在对方的太空飞行器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这是一种歧视性做法,“学术性或科研性活动不应被政治化。”
这一条款涉及范围广泛,界限模糊,但严格来说,“沃尔夫条款”并不包括商业范畴的合作。
责任编辑: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