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伦敦6月27日电 题:英中贸协主席:香港超出了20年前人们的期望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坐落在伦敦金融城的怡和集团办公楼,会议室里挂着一幅描绘19世纪广州码头风貌的油画,还有当时广州十三行的代表人物伍秉鉴的肖像画。在这个充满东方元素的会议室,怡和集团执行董事詹姆斯·沙逊勋爵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英中贸易协会主席。
怡和集团的前身——成立于1832年的怡和洋行,在香港早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在,怡和仍是香港最大的英资财团。沙逊勋爵本人也与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他是著名的沙逊家族成员。100多年前,沙逊家族是上海滩的首富,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和平饭店即为沙逊家族所建。
“1974年,我第一次到香港。那时,位于香港中环的怡和大厦刚刚建成,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也是当时全亚洲最高的建筑。”谈起香港,沙逊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香港之旅,“那时候我是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令人兴奋的地方。我没有想到,40年之后,我加入怡和集团担任执行董事,服务于这样一家与香港有深厚历史渊源的企业。”
目前,怡和集团在香港涉足广泛业务,包括酒店、房地产、超市、医药、建筑和汽车经销等,也是香港商业区最大的业主之一。沙逊表示,“香港依然是怡和最重要的基地,过去20年,怡和在香港的收益是巨大的。怡和的发展历程是香港保持繁荣并且不断壮大的最好例证。”
“今天的香港,超出了20年前人们的期望。”他认为,香港比20年前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香港对世界各地的人才比过去更有吸引力。
沙逊曾经担任过英国财政部商业大臣,20年前,他听到不少英国企业忧虑的声音,担心香港回归之后经商环境改变。“20年过去了,毫无疑问,香港依然是一个做生意的好地方。”沙逊指出,衡量香港的一个客观指标是每年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排名,香港每次都名列前茅。
沙逊表示,香港回归20年来的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从“一国”的角度来看,回归之后,香港获得来自中国政府的强大支持,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同时,香港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更多贡献,比如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香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在‘两制’方面,香港保持了过去的法制体系,依然是基于普通法的法律框架,这对稳定外国企业对香港的信心是很重要的。”沙逊说。
作为英中贸易协会主席,沙逊一直在关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英中贸易协会两年前就开始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解读,并开始编写了每年一期的《“一带一路”指南》系列丛书,向会员企业介绍这一倡议的基本内容。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香港的新机遇,众多英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也非常希望参与其中。”沙逊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融资、保险、项目管理、会计和法律咨询等业务,都是英国企业最擅长的领域,而英中两国在这些领域的合作,香港是一个“超级连接器”。作为两大全球金融中心,伦敦和香港的联系非常紧密,也将共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沙逊笑着向记者抱怨香港特区政府的“挖墙脚”行为,他的长期助手、英中贸易协会前总裁傅仲森(Stephen Phillips)在今年5月被香港特区政府任命为投资推广署署长。“他现在是香港政府中职位最高的外籍公务员之一,我们很遗憾失去了一个优秀的总裁,但是这也说明我们和香港之间的联系多么紧密。”
谈到香港的未来,他表示,无论是从怡和集团的角度还是从英中贸易协会的角度,都非常看好香港的前途,期待香港继续蓬勃发展。
沙逊说:“20周年是一个时间点,人们会通过媒体看到香港各种各样的精彩故事。但这个时间点也在提醒人们去思考,如何经营香港才能继续讲述精彩的故事。”(完)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