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30日22:27 瞭望

分享

  原标题:六月的十大谣言都在这里了!最后一条已经害人不浅。。。 | 库叔辟谣

  六月份的十大谣言+澄清都在这里了

  本文由瞭望智库综编。

  1

  着火时用湿毛巾捂嘴就死定了?

  谣言:近几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位台北的蔡姓消防员否认了湿毛巾的作用,称其“实验证明,根本挡不住高温和浓烟”,还因为寻找毛巾而移动到危险的地方,置自身于险地,简直是“死定了”。

  真相:宁波鄞州消防大队防火参谋郎园园表示,有实验数据可以证明,湿毛巾绝对是有效的。“毛巾的折叠层数越多,除烟效果越好。折叠8层,除烟率约为60%,折叠16层,除烟率达90%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层数越多、含水量越大,也会导致透气阻力增大。因此,使用湿毛巾时,一般建议折叠8层为宜,含水量控制在毛巾自重的3倍以下。

  蔡姓消防员为何称湿毛巾无效?郎参谋分析认为,湿毛巾是否有效得看具体情境。在高温和浓烟条件下,湿毛巾确实不起作用,甚至连防毒面罩也够呛。但在火灾初始阶段,湿毛巾是必备的逃生装备。“湿毛巾可以有效减少有害烟气的吸入,还能降低吸入空气中的温度,防止呼吸道被灼伤,有胜于无” 。

  至于另一个说法,称寻找湿毛巾耽误逃生时间。郎参谋认为,这个提法也是相对的。他举例,如果是在自己家里,知道毛巾和水源在哪里,10秒内就能找到,而逃生下楼需要10秒或更多的时间,还不知火势、浓烟如何,那么找湿毛巾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此,消防部门再次表示:湿毛巾捂鼻逃生,是写入了高等消防专业教材《消防基本技能(实践)》 的做法,是国家应急广播推广的办法,还是日本国民防灾教育宣传片的指导做法。而日本,是全世界防灾教育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也将湿毛巾捂鼻逃生作为教学材料。

  2

  共享单车坐垫现“艾滋针”?

  谣言:共享单车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的出行工具,近期,网上流传图片称,有人在一辆共享单车的坐垫上找到一根针,疑似“艾滋针”。“骑车的时候请注意查看,有些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血染到针头上,要是被扎到你就被感染了。”

真相:1。浙江省网信办、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已发布声明。两名造谣者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

真相:1。浙江省网信办、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已发布声明。两名造谣者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

2.“艾滋针”到底会不会使健康的人感染艾滋病?2。“艾滋针”到底会不会使健康的人感染艾滋病?

  记者在全国艾滋病信息资源网络中国红丝带网上看到,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是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医学界普遍认为“艾滋针”使人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极低。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无法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一旦离开人体环境病毒就会很快丧失传播的能力。其次,人体只有摄入足量的艾滋病病毒才会造成感染。针头上的血液和液体含量本来就少,病毒量则更少。因此,即使针头上有病毒残留,病毒数量也很难达到致病条件。

  3。关于共享单车坐垫被扎针的消息,涉及到的共享单车企业ofo公司发表声明:“小黄车在第一时间对谣言中涉及的城市进行核实,没有发现任何谣言中所说的情况发生。”共享单车在全国多地投放,一些用户在使用中出现了不文明行为,在坐垫上扎针就是其中一例,但与艾滋病无任何关系。请大家不传谣,不信谣,文明骑车。

  3

  网传湖北一男子因手机爆炸致死

  谣言:6月15日,网络上开始流传湖北一男子因手机爆炸致死,现象描述的也很详细,“枝江七星新天地七星网咖旁发生一起手机爆炸事故,当事人大腿被炸断,后脑着地致死”。配图显示,一名男子仰面躺在地上,旁边有一部知名品牌手机。

  真相:湖北省公安厅网安总队通报:枝江市公安局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核查,确认这一消息系谣言。核查结果显示:15日8时许,枝江市马家店城区民主大道一美食街发生一起坠楼事件。死者乐某某47岁,是马家店城区人,从美食街17楼楼顶坠楼死亡,随身携带的手机摔坏。目前,坠亡原因正在调查中。

  4

  用微信发两类图片会被窃取资料

  谣言:有消息称,人们常在微信上互发的早晚安、节庆类图片、视频暗藏了黑客设计的钓鱼程序,转发会窃取个人资料,大家一定要把此类图案、视频全部删掉。

  真相: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指出:在图片和视频里嵌入钓鱼程序,在技术上并不容易实现。大家不必担忧。网警提醒:真正的钓鱼链接需要伪装,用户收到后点击链接才能下载观看。

  5

  襄州石桥6个小孩溺亡?

  谣言:6月19日,一则“襄州区石桥镇齐河薛官屯乡西河屯村6个小孩溺水身亡”的消息和视频刷爆朋友圈,引发不少网友的关注与讨论。

  真相:经记者核实,视频披露的事件并非发生在襄阳。记者与石桥当地居民联系得知,石桥并没有齐河薛官屯乡西河屯村。记者又联系襄州警方,警方表示没接到小孩溺水报警,发布的消息系谣言!

  6

  鲶鱼是世界上最脏的鱼?

  谣言: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则“鲶鱼,世界上最脏的鱼”的消息,帖子称某市的一个鱼塘中漂浮着大量垃圾,周边环绕着鸡圈和猪圈,猪粪、鸡粪等都排进了鱼塘,恶臭扑鼻,而在水中游动的就是鲶鱼。鲶鱼真的那么脏?

  真相:这个谣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鲶鱼确实是杂食动物,它的主要食物包括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也吃动物粪便、小鱼和鼠类等活物。但在水产养殖业中,动物粪便是一种廉价、无毒的天然肥料,只要正规处理都是没有问题的。

  鲶鱼虽然能够在比较脏的环境中生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爱在脏水里生活”。如果水体特别差,鲶鱼同样长不好、会中毒,甚至死亡,养殖场绝不会做“污染鱼塘”这种赔钱的事情。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绝大部分正规养殖、正规水体中的鲶鱼并不存在重金属超标等安全问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7

  空心菜是“中毒之王”?

  谣言:最近,一个声称“空心菜是毒中之王”的视频在网络热传。某营养师称,“空心菜是吸收农药和重金属最厉害的蔬菜,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可能带来致命的伤害。”“国外都拿空心菜净化土壤用,没人吃。”帖子让很多人惶惶不安,空心菜真的不能吃了吗?

  真相:任何一种蔬菜都无法脱离环境,出现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研究发现,空心菜对于某些重金属的确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但是,国家对蔬菜中铅、镉、汞、砷、铬等重金属含量有严格的限量标准。此前,江苏媒体对五种蔬菜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空心菜也绝非“最毒而不能食用”。

8

8

  不法商贩让荔枝比砒霜还毒?

  谣言:最近几天,微信朋友圈有传言称,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获取利润,用硫酸溶液和乙烯利水剂浸泡、喷洒荔枝,这些会导致“手脱皮、嘴起泡、烧伤肠胃”。还有的商贩用硫磺熏荔枝,产生的二氧化硫会导致“头昏、腹痛腹泻”,甚至“还会致癌,比砒霜还毒。”

  真相:记者调查发现,此类传言3年前就广为“传播”。当时,一篇“最常吃的水果居然比砒霜还毒,教你如何辨别它们”的网络文章称:荔枝用硫酸浸泡改色,或用乙烯利水剂喷洒,变了色的荔枝更加鲜红诱人……,建议消费者采取摸、闻、掂、看的方法进行识别。

  对此,资深果农凌先生告诉记者,荔枝最大的难题是“保鲜”,但采用上述方法保鲜纯属臆想。他解释说,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不能保鲜,还会促进衰老,“傻子才会用这个”。

  央视报道也称,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里,允许商家使用抑霉唑、咪鲜胺等漂白粉溶液、杀菌剂、保鲜剂进行保鲜,它们效果明显,但毒性非常低。用二氧化硫处理荔枝也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目前,所有报道过的荔枝检出二氧化硫的案例,含量都远远低于残留量标准。事实上,二氧化硫是气体,在水果表面根本吸附不了多少,残留30毫克每公斤的行业标准,几乎不可能达到。

  9

  酱油多吃导致全家致病?

  谣言:酱油是每家厨房的必备。但是,朋友圈最近流传的一篇报道称,因为多吃了酱油,有家人出现中风、高血压、高尿酸、暴胖等情况。

  报道中一位医师表示:“长期使用酱油的结果就是,诱发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高血压等疾病。”原因是“酱油中确实含有很多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糖分、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但是含量最多的还是盐,多吃危害健康”。这是真的吗?

  真相: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不过,获得“正常咸味”所需的盐一般多于人们身体正常运转所需的盐,所以营养指南中总是强调“限盐”,建议普通成年人控制为每天6克以下,高血压等患者低于4克。

  按这篇报道描述,这家人不买盐,全部用酱油代替,一个星期用一瓶。按照最常规的500毫升一瓶的酱油,按照较高的标准——20%的含盐量换算,他们一周吃掉的盐约100克, 5个人每天摄入的盐只有2.9克。这个量,甚至明显低于针对高血压患者的食盐控制量。所以,他们生病另有原因,并非因为酱油含盐量高。

  专家提示,要获得相同的咸度,用酱油来代替盐,人体摄入的盐分可能还要少一些。合理恰当地使用酱油、味精和鸡精等调料,不仅可以获得更鲜美的风味,还有利于降低盐的摄入量。

  10

  食盐里面添加亚铁氰化钾!这是要灭种的节奏吗?

  谣言:有消息称超市卖的食盐的配料表中,有一项赫然写着——“亚铁氰化钾”。去掉“亚铁”就是氰化钾,是剧毒物质。氰化钾在10秒钟内能就使人丧失意志,几分钟内可以毒死一人,所以又称“闪电杀手”。一旦服下进入胃中,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此外,还有人提到,欧美人自己不吃亚铁氰化钾,推荐其他国家吃,这是欧美施行的灭种计划。

  真相:1。据有关人员介绍,现在食品流行的趋势是绿色天然,我国食盐也在走向绿色天然,越来越多的食盐不再添加抗结剂,保留原汁原味。除了井矿盐容易结块,而且一旦结块很难砸碎,不得不添加亚铁氰化钾外,其他食盐已经越来越少使用抗结剂,甚至实现零添加。

  2。亚铁氰化钾里面的氰根和铁元素是牢牢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钾相比差了几百倍。跟氰化钾这种剧毒物质不同,亚铁氰化钾的半数致死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6-3.2克,和我们常吃的食盐很接近,都属于低毒物质。

  3。理论上,亚铁氰化钾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氰化钾,但这个温度至少要400摄氏度。平时炒菜、高温烹调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温度,比如到200多摄氏度就会开始有大量油烟;到330摄氏度不粘锅的涂层就开始融化。

责任编辑:刘光博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防老太,何不给飞机发动机戴口罩(图)
  • 澳大利亚为何会对中国即怕又爱?
  • 距今千年神秘而惊悚的宋代盗墓笔记
  • 父亲,那个失去了家庭主导地位的男人
  • 《变5》能让咱坐一起看电影就不错了
  • 夫妻之间突然没话说了的五大原因
  • 在青岛,享受香茗美食与神秘的海景SPA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