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井下烈士遗骸83年后重见天日
9月初秋的天气里,广西灌阳县酒海井红军烈士墓纪念碑园里,松柏偶尔随风而吟,一旁的烈士遗骸打捞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83年前的1934年,100多位年轻的红军战士被人杀害沉进了酒海井。今年8月,当地县政府决定开始勘探打捞寻找挖掘酒海井红军遗骸,截至9月17日,现场已经打捞出20例骸骨,并初步确认属于当年牺牲的红军烈士。
20具遗骸运抵地面
初步确定为当年红军
9月1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广西灌阳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已在该县新圩镇和睦村的酒海井中打捞出20例遗骸,初步确认属于1934年在此牺牲的红军。
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说,相关打捞工作早在8月13日已经开始,截至目前,第一批骸骨已被运抵地面,正在进行清洗修复和后续鉴定工作。据他介绍,根据现场情况、相关历史记载以及走访周围居民,初步可以确定这些遗骸就是83年前牺牲在此的红军战士,但最终结论还要等相关专家进行遗传学、病理分析等系统分析后才能得出。
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此次打捞工作是在先确定了烈士遗骸后才决定开展的。酒海井内有百余名红军烈士牺牲的故事在当地多项历史资料中均有记载,2016年就在周围建立了红军烈士陵园,并树立了纪念碑。此次开展打捞工作,是为了让酒海井下的红军烈士早日入土为安。他表示,等全部烈士遗骸被打捞出来并确认后,会在陵园内举行专门的安葬仪式。
打捞过程一波三折
遗骸有绳索捆绑痕迹
据了解,发现烈士遗骸的酒海井,位于灌阳县新圩镇下立湾屯201省道西侧,是地下河的一处地面口子。井口直径约2米,四周均为天生青石,因其口小肚大形似当地盛酒的容器酒海而得名。开始打捞后不久,勘探工作就因为井下地质情况复杂、布满淤泥和石块而受阻。此后,当地采取抽水、阻水、分流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井内水位,从而开展了清淤工作。9月12日上午,清淤工作终于出现突破,工人在井底发现多块骸骨,此后打捞工作开始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截至9月17日,现场已挖掘出20具遗骸。经现场专家判断,牺牲时的年龄大约在15岁至25岁之间,都是青壮年。
与此同时,来自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系的专家学者还发现,此次被打捞上来的遗骸有被绳索捆绑,甚至被绑石头的痕迹。现场工人也在距离井底一米左右的井壁上,发现了腐烂的黑色绳索痕迹,与史料记载的“红军士兵被捆绑后沉井” 一致。
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被推进井里牺牲的红军大约有一百名,因此仍会坚持继续打捞。
百名重伤员遭沉井
亲历者口述确认地点
灌阳县委史志办史秋莹主任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了当年的历史。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途经灌阳,打算跨过湘江、突破蒋介石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其中红三军团第五师为了掩护中央纵队及红军后续部队顺利渡过湘江,奉命在灌阳县新圩阻击从恭城、贺州赶来的国民党桂系部队,战斗异常惨烈。阻击战过程中,红五师在当地下立湾村蒋氏祠堂设立了临时战地救护所。战斗结束后,因伤员难以转移,红五师将100多名重伤员托付给了当地村民照看。不料被后来返回的土豪劣绅报告了消息,100多名年轻的红军战士被当地武装力量剥光衣服,再用棕绳捆绑后抬到了酒海井边,然后全部推入井中。
史秋莹介绍,这段历史除了当地的史料中有记载外,还得到了当年亲历此事的老红军证实。1986年,灌阳县委史志办曾找到当时年过八旬的老红军刘来保。据老人介绍,1934年他因为当地村民的掩护,侥幸躲过一劫,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一个个推入井里。
史秋莹称,刘来保过世后,灌阳县境内已经没有在世的红军老兵,此次被打捞上来的烈士遗骸,也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每个人的身份。只能确定,沉睡在酒海井里的这100多位英魂,都属于当年的红五师。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