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威胁城市安全的“灰犀牛”关进笼子
必须真正把威胁城市安全的“灰犀牛”关进笼子。
公共安全,犹如阳光和空气,人们或许“受益而不觉”,但绝对“失之则难存”。统观种种事故,其中纵有“黑天鹅”的踪迹,却也不乏“灰犀牛”的身影。筑牢安全底线,发扬担当精神,必须要把隐患当事故对待,下大力气整治一批突出问题,倒逼安全隐患突出的低端业态疏解腾退,真正把威胁城市安全的“灰犀牛”关进笼子。
大兴“11·18”火灾事故教训极为惨痛,给北京公共安全工作敲响了一记警钟。当前,全市正在开展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要求做到逐村、逐院、逐企业地毯式排查,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出重拳,做到排查见底、清理彻底、整改一抓到底,对“三合一”违法经营要立即关停,各类违建拆除要进行到底。如此严厉的“到底”要求,彰显出本市向安全隐患开战的坚定决心。
安全高于一切。公共安全,犹如阳光和空气,人们或许“受益而不觉”,但绝对“失之则难存”。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城市,安全都必须居于价值序列中的首要位置,因为只有安全“万无一失”才可能谈及其余,否则就是“一失万无”。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风险集中的时代。如今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在浓缩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必然集中面临着这一进程中的风险。面对复杂多元的安全考题,我们不遗余力建立安全体系、完善法律法规,都是为了给高速发展的时代系上“安全带”。
但良好的安全愿景,却时常会被不期而遇的事故“猛击一掌”。统观种种事故,其中纵有“黑天鹅”的踪迹,却也不乏“灰犀牛”的身影。很多时候,正是那些人们熟视无睹的风险,最终诱发危机。比如思想盲区,把事故当故事听、总以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观念上的麻痹大意,导致悲剧重复上演;比如管理盲区,监管工作一时松懈、开了“绿灯”,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为事故埋下祸根;比如执行盲区,把安全章程挂在墙上、敷衍了事,执行上的“形式主义”,往往酿成大祸……工业安全领域有一则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当安全盲区带来的毫厘之差不断累积、层层加深,逐渐消解安全防线,不堪设想的后果就会出现。
有人说,事故是安全工作最无情的验收员。安全事故的发生,表明如上盲区在城市运行中仍或多或少存在,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心存侥幸。仔细分析这些事故发生地,或是集生产经营、仓储、居住等于一体,安全条件堪忧,或是低端业态集聚、私搭乱建林立,或是人口分布密集、管理相对粗放……它们本身既是巨大的安全隐患,也往往是城市安全的薄弱之处、盲区所在。一段时间以来,北京积极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内容包括拆除违法建设、疏解区域性专门市场、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等等,行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排查安全隐患、堵住监管漏洞,现在看来,疏解整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必须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继续深入推进。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筑牢安全防线的动作每快一步,发生事故的概率就少一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与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为一体两面,皆指向更加安全、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活。以两项行动为契机,加大力度、坚决整改,关口前移、压实责任,在消除安全隐患、守护百姓平安的同时,必将助力城市的转型升级,加速迈向和谐宜居之都。可以想见,在推进工程的过程中,必然面临许多“难啃的硬骨头”,遭遇比灵魂还难触动的利益纠葛。但是生命至上,安全之责重于泰山,在风险面前,一刻也不能等,半步也不能慢,丝毫也不能松。筑牢安全底线,发扬担当精神,必须要把隐患当事故对待,下大力气整治一批突出问题,倒逼安全隐患突出的低端业态疏解腾退,真正把妨碍城市安全的“灰犀牛”关进笼子。
德国思想家乌尔里贝克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的社会,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上。安全风险无处不在,每一个环节的失守,每一份责任的放松,无疑都会给危险的下坠一个加速度。安全警钟,必须时时响在耳畔;安全意识,必须深植于每个人的脑海中、渗透到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只有从每个细微之处着手,将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风险社会”才不会成为城市发展之痛。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