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暂停“煤改气”的背后:天然气价创新高,气荒来袭
理性·建设性
对于艰难推进的油气领域改革而言,这次“气荒”或许是一个契机。
一切似乎早有征兆。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曲线在过去三个月的时间内一路向上,上涨幅度达到120%以上。12月1日,大庆中瑞燃气有限公司挂牌价报9400元/吨,创下国内天然气价格的历史新高。
一场“气荒”紧随而至,不断蔓延。11月28日,河北省天然气供应率先进入Ⅱ级预警,河北省政府的公告表示,该省供需缺口达10%至20%,各地市开始按照保供顺序对工业、商业用户限气停气。河北之外,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多地天然气供应也出现短缺的局面。
一场旨在“保气”的行动在北方的冬季迅速地展开。对“气荒”的核心区域河北省而言,这场“保供应之战”依然显得很棘手。
经济观察报从河北省发改委获悉,河北省成立了天然气迎峰度冬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应急小组指导各有关设区市、直管县(市)按照保供顺序对工业、商业用户限(停)气,并采取其他综合紧急措施。河北省近日下发的应急预案明确:全省迎峰度冬期间按用户性质减供或停供顺序为:天然气化工用户—工业燃料用户—汽车用户—公共服务用户—城市供暖—居民生活用气(医院、学校等)。
就河北目前天然气短缺情况,以及当地政府正在施救的进展,河北省政府应急小组以及河北省发改委新闻处拒绝透露更多信息。“通过管道气增加供应几无可能。LNG(液化天然气)也需要提前锁定资源。”12月7日,针对短缺的天然气,中石油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表示。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董秀成对经济观察报说,供需格局看,短期内一些地区的天然气需求增长过快,但基于条件的限制,天然气的供应却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眼下,要控制价格只能通过行政干预,没有别的有效办法,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天然气短缺的问题。
在董秀成看来,2017年的这场气荒,将所有的深层次问题都暴露了出来。但对于艰难推进的油气领域改革而言,这次“气荒”或许是一个契机。
暂停“煤改气”
福隆陶瓷有限公司(简称“福隆”)位于石家庄市高邑县西付村乡陶瓷工业区。这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坐落着二十多家陶瓷生产企业,福隆是其中最大的一家。
12月7日,福隆的四条生产线正式进入阶段性停产,1000余名员工也将暂时遣散回家。王旭(化名)是福隆的一名销售人员,眼下他也即将赋闲,因为工厂的部分瓷砖除了一部分白色抛光砖还有一部分库存,其余的品种已经所剩无几。他估计,根据当地眼下供气的紧张形势,工厂复工的时间至少要到明年的一月份。
王旭回忆,6个月之前,他所在的工厂按照政策要求,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煤改气的任务。公司一改延续了二十多年的燃煤模式,改为天然气供能。高邑县建陶园区内共有企业24家,生产线25条,日用气量达120万方/天。福隆之后,其余的工厂也相继进行了改造。
为福隆提供燃气改造和供气服务的是新奥能源。在河北省,新奥能源是数家城市燃气供应商之一,所占市场份额为最大。
2017年11月27日,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下发的文件《关于启动天然气保供应应急预案的通知》显示,今年以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和“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的强力推进,该市天然气需求快速增加,近期受上游中石油天然气减供影响,压减了天然气供应,造成天然气市场气源紧张。由此,石家庄市决定启动天然气保供应应急预案,新奥燃气负责停止所有工业企业生产用气。
包括福隆在内的众多陶瓷生产企业正在被停止供气的行列。除了工业企业之外,新奥公司还将配合当地政府的要求,停止该市洗浴中心供气,所有社会车辆则停止加气服务。此外,还将限制非高峰期间公交车、出租车加气服务;燃气供热企业采取低温运行;由各区政府负责,新奥燃气配合,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写字楼、文体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实施限量供气措施,燃气供热公共建筑室内采暖温度不得超过14摄氏度等。
同一天,河北省发改委发布一份内部文件,宣布从11月28日0时起,全省天然气供应进入Ⅱ级预警状态(即橙色预警)。所谓橙色预警,既处于严重紧张状态预警,在此水平下,全省供需缺口达到10%—20%,并会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影响的范围和力度都在增加。12月1日,液化天然气(LNG)挂牌价创出9400元/吨的历史新高。此前,天然气价格一路飙涨的态势已经延续了三个月。
12月4日,这场看似由“煤改气”的强力推进导致的“气荒”迎来转折:环保部紧急发文,暂缓煤改气。当天,环保部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提出坚持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快速推进中的“煤改气”被暂缓。
当天,国家发改委也开始出手。在当天召开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上,国家发改委要求各液化天然气生产流通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
12月7日,新奥燃气石家庄地区的相关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在工业用气停供的同时,对于居民用气,会在特定时段内实行压减气量的供应。石家庄的服务后台每天会收到不同的指示,用以安排当天的燃气供应。石家庄地区的供应情况整体未受到影响。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则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高度重视天然气供应保障,积极支持企业在增加国内天然气生产的同时,多元化进口海外天然气资源。未来随着新的跨境天然气管道、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成投入运行,天然气进口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供需矛盾
福隆的煤改气经历是一个缩影。
2017年,河北省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入关键的一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源自2013年由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大气十条”)。依照该文件,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将下降25%左右。“大气十条”的第一条就是“去煤化”。文件要求“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2017年是“大气十条”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为确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所确定的2017年各项目标任务,环保部在2017年3月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方案》实施范围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8市、山西省4市、山东省7市和河南省7市(简称“2+26”城市)。针对治理难点——冬季燃煤问题,《方案》提出,今年“2+26”城市要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全面加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散煤治理。
对于燃煤污染的治理,并不局限于京津冀地区。“大气十条”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于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完成石化企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
环保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26”城市300多万户已完成电代煤、气代煤,替代散煤1000多万吨;淘汰燃煤小锅炉4.4万台,淘汰小煤炉等散煤燃烧设施10万多个,排查出的6.2万家涉气“散乱污”企业已全部实现分类处置。但环保部在12月4日下发的暂停煤改气的紧急文件也表示,根据环保部的核查核实,依然存在部分地区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程尚未按计划完工。
作为“2+26”城市之一的石家庄市,从一开始似乎就对煤改气引发的后续问题有着预测。石家庄市发改委负责人曾表示,石家庄市实施“煤改气”,首先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有气可用,二是要解决用得上、用得起的问题。石家庄将优化整合燃气市场,科学配置燃气资源,加强燃气市场管理。
但此后,快速强力推进的环保工作,急剧升级了原本就不平衡的天然气供需矛盾,并在冬季供暖季到来时,迅速爆发。
根据推算,仅在石家庄地区,每年的燃气消耗需求量在改造之后就将提升到15亿到20亿立方米。
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在2017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峰值。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份,我国天然气进口5416.5万吨,同比增长了24.9%。其中,LNG(液化天然气)进口2909.2万吨,同比增长达到47.7%。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博估计,今年全年的天然气消费量在2300亿/立方米,增量3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其中煤改气带来的新增消费量近200亿立方米。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16年全年全国天然气消耗量的十分之一。
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利用量达到3600亿立方米。
作为油气改革领域的专家,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董秀成也在密切关注着这场引发了较大社会反响的“气荒”。这已经不是他目睹过的中国天然气市场的第一次“气荒”,但的确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河北的‘气荒’直接的原因在于煤改气等环保治理行动的快速推进,使得这一地区在短期内供应跟不上需求的变化,造成了天然气供需的错配。不过,不仅是河北,全国范围内,能源升级的过程中,需求整体上都在快速地增长。”董秀成向经济观察报表示。
董秀成分析说,按照中国现有的条件,天然气急剧增长的需求,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充足的供应。从供应地看,来自海外的管道气供应相对稳定,进入冬季之后,主要输出地中亚国家也进入供暖季节,较难增加供应,而进口液化气受限于基站(接收设施)的数量,也较难大幅度增加进口;此外,基于生产周期的特点,来自国内的油气田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快速和大量增加产量。
不过,董秀成认为,将“气荒”简单归罪于“煤改气”并不合理。“‘煤改气’本身没有错,这是能源升级、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但毫无疑问,在天然气这样的能源供应上,需要中央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有效协调。政府在推动天然气需求的同时,需要同时关注保障供给,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改革契机?
12月3日,中石油称,为保供应,其下属的青海油田三大气田提前满负荷生产保供气,涩北、东坪、马仙三大气田比去年同期提前10天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天然气日产量攀升至1870万立方米。
眼下,占据河北省燃气供应最大份额的民营企业——新奥燃气正在密切监控着该市每日的气量需求变化,并结合上游气源单位的供应计划,与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制定保供方案。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启动天然气保供应应急预案的通知》显示,此次工业用气的断供和居民用气的减供主要原因在于上游供应商——中石油的减供。换言之,中石油才是这座城市管道燃气的真正供应商,新奥则是作为中石油燃气的分销商。
多年来,这家民营城市燃气供应商与中石油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在近年石家庄推进去煤化的过程中,双方与当地政府形成了紧密的协作。2017年2月,中石油下属子公司华油集团与石家庄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开展城市燃气业务框架协议》,以加快石家庄市“气代煤”计划的实施进程。
作为分销商的新奥,拥有着这座城市的多数燃气末端运输管线,而连接着这些末端的前端管线——那些从遥远的海外伸向河北并最终抵达这座城市的中枢管线,则来自中石油。由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管道运输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石油是我国最大的油气管道建设运营商,拥有管道总里程约5.06万公里,其中原油管道里程约占全国的70%,天然气管道里程约占全国的90%。
中国天然气缺口常年存在,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进口天然气绝大部分来自央企的“三桶油”,也就是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其中,管道气部分主要来自于中石油。“事实上,由于管道资产受制于人,使得‘三桶油’之外的企业很难从事天然气进口,管道资产成为了天然气输入的一个咽喉。”董秀成分析说,“正因如此,天然气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是管网的改革。”“气荒”将包括管网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油气改革核心难题再次摆上了桌面。对于管网改革而言,打破三家分治、打破管网垄断已经势在必行。
12月4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付少华向外界表示,中石油已经与中海油达成相关协议,准备采取在天津互联互通的方式联手保供,这是有史以来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保供。中海油可能将通过天津液化天然气临港分输站外输管道向滨达燃气管线正式对外输气。
在此之前,三家油气能源央企在管网运输上一直极少协作。董秀成认为,从现实层面看,三桶油的互联互通目前只能实现一小部分,眼下能够实现的这部分互联互通,作用有限。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国内的天然气管网建设远未完备,还无法形成真正的流通网络,在此情况下,即便局部区域气源充裕,也无法运输到出现气荒的地区,比如将南方的气源输向北方。与此同时,基于保护自身的油气市场,“三桶油”很难将自己的管网资产向第三方企业开放,除去特殊情境,“三桶油”之间没有动力进行内部的互联。
董秀成期待天然气管网有一天可以像高速公路一样运转,形成一张真正能够连成一体的大网。“这就像是公路网络一样,全国的公路网络,对于所有符合通行要求的车辆都是开放的,如此才能实现运输量的最大化。能源的运输网络也一样,如果在基础设施上做不到通畅无阻,油气供应主体的单一化无法破除,提高天然气使用比重的整体规划最终将也无从谈起。”
董秀成表示,基于成熟国家的经验,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天然气储备体系也有必要提上日程,尽管这同样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眼下,中国虽然拥有一定的天然气储备,但占据年消费量的比例极小,尚不足以应对情况严峻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