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面对面》: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专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4:50 央视《面对面》 | |||||||||
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 王志专访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 王志在进行采访 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 杨凤瑞:禁毒报告 导视: 过去一年
中国缉毒警察连破大案 一张张跨国贩毒网被逐个撕开 逃亡多年的大毒枭纷纷被抓获归案 王志:会不会出现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刘招华? 杨凤瑞:想发毒品财的人仍然是大有人在。 毒品种类不断增加 贩毒途径不断变化 中国禁毒之战又面临新的挑战 杨凤瑞:新疆公安机关不断地查到,从中亚,从阿富汗到中亚国家到我们边境进入新疆的贩毒案件。 中国禁毒报告 《面对面》王志专访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 精彩对白 王志:97年到被抓获的2005年刘招华为什么能屡屡逃脱呢? 杨凤瑞:他停了一段时间再干,要么不干,要干他就干大了的了。 王志:举报人的安全是不是有足够的保证? 杨凤瑞:包括我们发给他奖金都采取了一种比较巧妙的方法。 王志:最近我们公布了吸毒人员的数字是79.1万人,有人怀疑这个数字的真实性。 杨凤瑞:实际吸毒人员的数肯定大于登记在册的数。 王志:但是现在用美沙酮来作为替代品这样的措施也有争议? 杨凤瑞:你不依赖海洛因了,但是你依赖美沙酮。 王志:有人提出来我们应该对大麻,或者等等一类的所谓软性毒品网开一面,你赞同吗? 杨凤瑞:这是不可能的。 人物介绍: 杨凤瑞 55岁 1970年参加公安工作 1980年调入公安部工作 1997年7月出任国家禁毒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1998年8月出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 正 片 解说:过去一年,对于中国禁毒警察来说是战果丰硕的一年。他们一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9.8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7万名,缴获海洛因10.8吨、摇头丸300余万粒、冰毒2.7吨、制毒化学品原料160吨,破案数、缴毒数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成功破获了一批毒品大案,通缉并抓获了一批重大毒贩。 王志:过去一年给人感觉禁毒破获的大案特别多,是因为宣传多了,还是案子确实是多了。 杨凤瑞:这个主要是2004年全国部署了禁毒的扫毒行动,破案行动,遏制毒源行动,所以这样各地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包括边防、海关、铁路、交通相关部门都加大了工作力度,确实客观上破案力度加大了,破的案子多了,宣传的力度也加大了,所以给人们的印象,破案确实多了。 解说:在最近破获的毒品大案中,2005年3月大毒枭刘招华的落网最为引人注目,为了捉拿他,公安部曾悬赏20万元。 从1996年开始,刘招华制毒贩毒的历史长达十年,他先后三次脱逃警方的抓捕。1999年11月,云南和广东警方在对一个跨境贩毒团伙--谭晓林团伙进行侦查时,发现了其藏匿在广州市郊一个仓库内的120公斤海洛因,而就在隔壁仓库,警方又意外发现了12吨冰毒。这些毒品就是刘招华在宁夏制造的。迄今为止,刘招华可能是中国最大的冰毒制造者。 王志:在您的办案生涯当中,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很惊奇吗?还是觉得在情理当中。 杨凤瑞:应该说是空前的,这个案子在国际社会上也是当年最大的案子,这可以说是放了一颗卫星。 王志:为什么制造那么大数量的冰毒,而能不被发现? 杨凤瑞:照理说这个生产规模是不小的,等于一个小型的化工厂,他利用了当地人员的无知,因为这里的资金、技术和生产人员都是他自己带去的,但是他在这个地方设立了一个工厂,他编造了一个理由说是生产什么别的东西,然后欺骗了当地的一些群众,就开始生产制造冰毒。 王志:但是据我所知,刘招华第一次进入警方的视线是在1997年,但是1997年到被抓获的2005年他为什么能屡屡逃脱呢? 杨凤瑞:他从1998年开始才躲到广东东莞,然后1999年才开始制造,这个中间他停了一段时间,那么他停了一段时间再干,要么不干,要干他就干大了的了。 解说:自从1997年为躲避警方抓捕逃离福建老家后,刘招华四处流窜,跑到宁夏之后,他把自己的制毒点设在了一处偏僻的废弃兽药厂,在这里他召集同伙制作冰毒半成品,然后将半成品拉往广东继续加工成成品病毒。 王志:那他的设备从哪儿来呢?刘招华的设备。 杨凤瑞:像一般的化工设备真空罐,反应炉这些个瓶瓶罐罐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他从广东、福建买的,买完了以后把他拉到了宁夏,在宁夏安装上进行生产。但是这些设备并不是制造毒品的专用设备,而是一般的化工厂通用的设备,包括还有一些医疗设备,像一些压片机,像一些个其它东西,干燥箱什么的,还有其它的一些制造冰毒摇头丸的,像有一些医药设备,这些设备都不是制造毒品的专用设备。 王志:原料呢,原料是不是意味着很容易获得? 杨凤瑞:合成毒品的主要的原料就是易制毒化学品,这些易制毒化学品都是什么呢,是咱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生产生活当中必需的一些材料,一方面是生产生活的原料,另一方面也是制造毒品的原料,这些原料国家并不管制,所以他就很容易买到了。 王志:那这案子本身是不是说明我们在监管方面还是有漏洞? 杨凤瑞:过去我们执行联合国的禁毒公约,就是对28种易制毒化学品是实行出口管制的,但是在我们国内有些化学品买卖,国内流通是没有(管制)的,原来是没有法律规定的。那么现在根据这个情况,现在国家有关部委,包括公安部,商务部,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察司,海关共同研究就是要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清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条例,现在已经报到国务院去批,最近就能批下来,就是如果批下来了,这个方面要加强管理。那么国内再流通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毒品可能难度就大了。 王志:那我们担心会不会出现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刘招华? 杨凤瑞:这是可能的。想发毒品财的人仍然是大有人在,因为它暴利刺激诱惑肯定还是有些人要犯罪的。 解说:在过去一年破获的大案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制贩毒形式日益国际化,毒贩通过复杂的贩毒形式和途径,想给警方的监控侦查增加困难。2005年上半年,中国警方成功破获代号为“221”的系列特大走私、贩卖、制造毒品案件,缴获冰毒46.7千克和大量制毒原料。引人注目的是,这起案件的主犯一直在香港遥控指挥,案件涉及4个国家和地区。 杨凤瑞:开始呢,是境外犯罪分子从阿联酋进来四百千克的氯胺酮,四百千克。从广西一个港口进来以后,转到广东一个港口,然后给我们发现打掉,然后我们进一步侦查经营发现,这些人又在江西某地有一个加工厂,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冰毒,然后我们又把它打掉了,这里边的毒品既有从阿联酋渠道进来的,据说这个毒品现在目前正在查证,是从印度运到阿联酋,从阿联酋又运到中国,然后又从江西加工制造冰毒,然后又往其它的地方,往广东、福建去贩卖,所以这个毒品的流向,制造贩卖冰毒和其它毒品的这些个特点在发生变化。 解说: 面对日益严峻的毒品犯罪形势,从2004年开始,中国警方首次利用悬赏通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案件的侦破。在被通缉的大毒枭刘招华和马顺苏的落网过程中,群众举报起到了重要作用。仅2004年群众举报的毒品案件就达4000多起。 王志:去年我们看到有很多的大案的线索来源于群众的举报,这跟我们悬赏有直接的关系吗? 杨凤瑞:有一定的关系,人民群众举报,提供线索破案的将近三分之一。 王志:这个标准怎么制定,会不会有一个上限? 杨凤瑞:公安部悬赏捉拿毒贩,或者是举报破案奖励有关人员,公安部通缉令最高一案是二十万元。A级通缉令有三万的,一万的,最高是二十万元,地方悬赏捉拿的也不一样,像广东那儿和云南毒情比较严重,它地方设立的将近是三十万元,这个奖金的设立主要是根据,一个是案情,被通缉的毒犯罪行的严重,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几方面的因素来考虑确定奖金数额。 王志:举报人的安全是不是有足够的保证? 杨凤瑞:应该是有保证的,我们为举报者一个是为他保密,不公布他是谁,不让群众知道他是谁,包括我们发给他奖金都采取了一种比较巧妙的方法,把我们的,把他的银行卡拿过来,我们把我们的奖金钱打到他卡上,然后呢,想法转交给他就完了。这个公开的颁奖仪式没有让他出席,请一个当地公安机关的代表,替他来出席兑奖仪式,这样我们给他充分的保护。 隔 断 解说:在中国的许多涉毒大案中,都不断出现一个地名金三角,这个缅甸、泰国、老挝交界的区域,长期以来是中国境内毒品最主要的来源地,也是世界毒品最大的产地之一。金三角地区种植罂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罂粟种植,毒品生产一直是当地的经济支柱。鼎盛时,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达150多万亩,该地区生产的海洛因绝大部分流入我国,一部分通过中国流入国际毒品市场。 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近年来,缅甸北部的一些长期依赖罂粟经济的地方自治政府向全世界做出承诺,将于2005年实现境内无罂粟种植。 我国近几年一直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缅甸北部边民种植水稻和其它经济作物,替代罂粟种植。 王志:谈到毒品的来源,可能大家首先想到就是金三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知道我们开始与金三角地方政府进行合作,能不能透露一下现在合作的成果到底怎么样? 杨凤瑞:我们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在从中央政府到云南的地方政府,我们累积给境外替代发展投入的资金是五亿多元。像2003年给了缅甸北部50万人民币,老挝北部50万人民币,支持他们搞这个项目,也是种水稻。 王志:当地居民接受吗? 杨凤瑞:接受。比如说我们去年又给缅甸一个500万元,主要也是帮助他们,请他们什么呢,就是山上烟农,从山上下来,到相对平坦一点的地方种植水稻,他们还是很欢迎的。 王志:但是种烟跟种水稻具有可比性吗?从收入来说? 杨凤瑞:应该是有一定的可比性,当地的烟农他种大烟应该是能发财的,但是他没发财,为什么呢?种的大烟实际上都是缅北的地方武装、贩毒集团把大烟收购走了,然后呢,大烟收购走以后,加工制造成毒品贩卖,暴利、升值都让贩毒集团得去了。 王志:暴利跟他们无关系。 杨凤瑞:烟农本身并没有发财,他们仍然很贫穷。 相关专题:CCTV《面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