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组图:西北最大的果品储藏库群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8:46 北京新闻网
红富士苹果特写 杏 三年生冬枣树 柿子 蒲城“尧山”牌酥梨 沿着水的足迹,人们世世代代,生生息息。 这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渭南大地,是水的梦幻组合。中国最古老的城市出现在渭水之滨,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渭水流域,传说中最美丽的女子居住在洛河水畔,这三条河流在渭南境内交织相汇,孕育出苍颉、杜康、司马迁、郭子仪、白居易、寇准、杨虎城,与秦岭、华山一起谱写出了山水间最动人的恋歌。 ○全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 黄河出龙门后,河面陡然变宽至数千米,留下一句成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水裹挟的泥沙就这样岁岁年年沉积下来,形成了渭南境内最精彩的景观之一:全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合阳洽川。 诗人们说:眼窝是泪水的家,湿地是鸟儿的家。年年月月风过芦荻的湿地里不仅仅是各种飞鸟的乐园,也是中国的诗歌礼乐文化之乡。一曲“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类知道了诗歌的存在和爱情的美妙。 洽川,中国爱情诗的源头,渭南礼乐文化的故乡。 (西大文学院长语录) 处女泉,因洽川女子出嫁前都要来这里洗浴的古老民俗而得名 瀵泉。有关瀵的记载,最早见于《尔雅》、《列子》、《水经注》等古籍。“瀵”现特指洽川诸泉。瀵水自地下涌出,(泉眼)大如车轮,状如沸汤,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29—31度之间,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有益于人体的锶、铜、硒等微量元素,入水沐浴可祛病强身。 ○陕西最大的设施灌溉农业区 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大禹到了那里,带领人们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墨子》称“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 “西河”就是今日的渭南地区。正因为世世代代蒙受大禹兴修水利的福泽,这种治理自然、造福于民的情结就深深的植根于渭南人民的血液中,“举臿为云,决渠为雨。”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史书上就留下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水利工程记载,洛惠渠、交口抽渭、东雷一期、二期抽黄,港口抽黄、石堡川水库等大、中小型水利设施,这些工程是一个个里程碑,记载着水和人的关系,自然和文明,是同在这块土地上的“两生花”,水利名符其实地成就了渭南“天下粮仓”的美誉。 ○亚洲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 苹果汁的颜色可以用重量和光芒来形容,沉甸甸的、如同金属或者丝绸。渭南全市已建成苹果浓缩汁生产厂8家,年生产能力21万吨, 占世界总产量的21%,成为亚洲最大的苹果浓缩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美国市场,每喝10瓶苹果汁,有7瓶是来自中国。这7瓶当中,有3瓶来自陕西的渭南市。 ○全国最大的绿色果品基地 “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这条耳熟能详的广告于2000年前出现在中央台的黄金时段,从那个时候开始,渭南人把大自然给他们的馈赠,转手馈赠给了整个世界。 渭南98%的果农都拥有自己的“绿色庄园”。目前全市已有86万亩果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全国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 它们是:以白水、澄城、合阳、蒲城、富平、韩城为主的渭北优质苹果基地;以蒲城、临渭、富平为主的中部优质梨基地;以大荔、临渭、华县为主的桃、李、杏、葡萄等时令特色水果基地;黄、渭、洛三河沿岸的红枣基地;以关中灌区为主的加工专用果基地。白水、蒲城、富平、大荔四县分别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华“苹果之乡”、“酥梨之乡”、“柿子之乡”和“中国枣乡”。渭南市生产的“白水牌”苹果和“尧山牌”酥梨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桃李杏枣没有脚,却走得很远,很远。 ○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 苹果是黄土中生长出来的胭脂,它们喜欢最好的空气、最好的日照、最好的海拔、温差和降水。它们如此娇嫩敏感,如同世界上最高贵的心灵。 地处渭北黄土塬区的白水、澄城、合阳、蒲城、富平五县为传统农业区,企业分布少,工业污染小,平均海拔800——1200米,年降水量529——638毫米,年日照2500小时左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所产苹果个大、色艳、质脆、酸甜适度、耐贮藏、无污染。2004年种植面积140万亩,年产量120多万吨。 ○西北最大的果品储藏库群 渭南全市已建成各类果品贮藏库7400座,贮藏能力48万吨。其中冷库、气调库140座,贮藏能力20万吨,成为西北最大的果品冷藏库群。拥有果品自动分级、清洗、打蜡生产线多条,纸箱、网袋、果袋生产企业260家,果品龙头企业20余家,各类果品营销企业和经济组织2500多个,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 ○天下第一粮仓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东阁学士阎敬铭的倡导下,渭南人以民间集资的方式建起了一座民办粮库 “丰图义仓”,慈禧朱批为“天下第一仓”。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渭南的先民们就开始从事家畜饲养和谷物种植等原始的农业生产,夏代开始种小麦,张骞通西域后,葡萄、石榴、芝麻和良马等传入渭南,使渭南成为历朝历代主要的粮棉油生产地和供给地、维系政权存在的粮仓。 现在的渭南人已经把传统农业转化为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完成了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文明的成功转型。西北最大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坐落在这里。 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80万吨,是西北小麦主产区 全市以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面积近80万亩,年产100多万吨 全市各类养殖专业乡(镇)、专业村300, 规模养殖畜禽量达520多万头(只) 年销售果菜160万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