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汉下令打响抗日第一枪(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2:03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87岁的李景云可能是唯一健在的“九一八”历史见证人。 被日军残害的东北同胞尸骨。 日军在东北开展灭绝人性的细菌实验。 “九一八”事变中,中国东北军在“不抵抗命令”下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不仅是中国抗日的第一枪,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九一八”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抵抗命令”下的抗日第一枪是如何打响的?为什么北大营8000多官兵会败给不到700人的日本关东军?本报特派记者赶赴沈阳,寻访“九一八”最后历史见证人和王铁汉贴身警卫等历史见证者,重新揭开“九一八”事变中的重重历史谜团。
尽管“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74年,但在沈阳这座最早经受日本法西斯铁蹄践踏的城市,无论是柳条湖铁轨、北大营旧址等历经战争留下的伤痕,还是多位耄耋老人痛苦回忆的表情,都让人强烈地感觉那场罪恶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巨大灾难。令人震惊的是,日本侵略者竟公然在我中华国土上为战死的日本兵和日本狗立碑,甚至把靖国神社分社建到了沈阳!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炎黄子孙经历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抗日战争就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黄丹彤、李桂文) 寻访见证者 ●李景云老人回忆历史时刻 不抵抗命令下王铁汉还击 “那天晚上我们全家早早就睡了。”沈阳原来4位“九一八”历史老人有3位已经去世,2005年6月17日上午,在沈阳,“九一八”最后历史见证人、87岁的李景云老人向记者回忆起74年前那个晚上。当时李景云就住在中国东北军沈阳驻地北大营附近。 柳条湖边震撼世界的一响 “这是一个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根据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的考证,1931年6月末驻沈阳的关东军头目板垣、石原、花谷正等已制定具体计划,原定时间是9月28日。后来由于在日本军队内部暴露,计划被提前10天实施。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整,突然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段附近一股浓烟腾空而起。“这是震撼中国的一响,也是震撼世界的一响!”“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崔国俊先生说。“我、哥哥和几个姐姐妹妹一下子被震醒了,父亲说不要慌,可能是日本人在演习。”李景云老人回忆说。 北大营很多官兵以为是演习 “柳条湖的爆炸刚过不久,附近北大营就响起了猛烈的枪炮声,天空都映成了红色!”李景云老人说,父亲这时候才知道真的是出大事了,赶紧带着孩子们出门逃命。“路上都是逃命的人,不远处北大营‘哒哒哒’的机关枪响声非常密集!” 真正的惨剧发生在北大营,日军向北大营发射了24厘米榴弹炮。和李景云父亲的误解一样,北大营中很多官兵开始也都以为是日本军的演习。当时,旅长王以哲因参加水灾赈济会没在营房,3名团长中有2名龟宿在家中。“最要命的是,当晚第七旅的武器全部被封存着。”崔俊国先生说。 王铁汉下令向日军开火 当时西边621团营房许多官兵刚进入梦乡,不及起来就被日军用刺刀捅死在床上,钻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机关枪扫射而死。据独立七旅军士队总队长李树桂回忆,当时冲出来的部分官兵不顾一切地砸开库门,拿了一些枪支弹药。官兵们持枪荷弹,狂呼若雷,群请一战。就在此时,上面却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驻北大营第七旅620团团长王铁汉回忆说:当时接奉旅长王以哲来电指示:不抵抗,等候交涉。到了第二天凌晨1时40分,日本军打到620团,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再次来电询问情况并严令“不准抵抗”,指示“将枪弹缴库”。王铁汉表示“无法遵命”时,遭到荣怒斥“那么你就退出营房,否则你就负一切责任!” “打——”王铁汉与第七旅参谋长赵振藩商议后下令还击,处于绝境的官兵们,出于愤怒和正义,向日军开火了!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半夜3点多钟。 “王铁汉在‘不抵抗命令’下打响了第一枪,非常难能可贵。”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名誉会长张一波教授说。 日军竟建靖国神社分社立狗碑 第二天早上6时半,沈阳沦陷。事后统计,中国东北军北大营伤亡335人,失踪483人,日本军伤亡25人。李景云老人回忆说,之后连续几天日本兵满大街抓人,凡是脑门上有戴帽子痕迹的,都被日本人怀疑是中国军队,被拉去枪杀。满大街上一时间尸体遍布惨不忍睹。 如今,柳条湖附近已建起一个教人铭记国耻日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前的广场上竖起一个巨型的残历碑。 崔俊国向记者展现了两件尚未公开展出的日军侵占沈阳的罪证,一件是日本靖国神社沈阳分社为“满洲事变”(日军对“九一八”事变的称呼)战死者立下的“满洲事变殉职者纪念碑”,另外一件是叫做“铁道警备犬之碑”的石碑,那是日本人为在“九一八”事变的炮火中被炸死的军犬立下的“纪念碑”,更是让人感到气愤和震惊。 寻访北大营 ●贴身警卫回忆团长王铁汉 王铁汉痛哭连呼“惨不惨” 北大营,作为“九一八”事变的一个重要发生地,成了记者此行的重要寻访现场。可记者却发现这片面积达900万平方米的旧时军营几乎已经被拆除一空,仅剩下一处面积不到300平方米的残缺掩体。一棵随风摆动的104岁老柳树上,依稀可辨当年战火留下的累累伤痕。 见证历史的遗迹在消失,许多学者在为“留住历史的记忆”奔走呼喊。半个月前,78岁高龄的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名誉会长张一波教授发出了一个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北大营邻居100人;寻找北大营将士遗属亲友100人;寻找北大营撤退战役知情者100人;他还希望能“碰碰运气”寻找到下令打响抗日第一枪的王铁汉中将的贴身警卫兼司机李明德。 记者到达沈阳的第3天,奇迹出现了!张一波教授接到了李明德老人打来的电话。 6月18日,记者见到了现为沈阳教学仪器厂的离休干部的李明德老人。李明德有着传奇式的经历,他最早为国民党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陈诚服务,1948年初开始跟随国民党陆军第49军军长王铁汉,东北解放后又先后成为张学良四弟张学思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高崇民的司机。 提起往事,首次和媒体接触的李明德老泪纵横,和记者整整聊了3个多小时。 “王铁汉带我去过两次北大营。第一次是1948年2月上旬的一天,在车里,他详细提起了‘九一八’晚上日军进攻北大营的情景。”李明德老人陷入深深的回忆。 “王铁汉说,当时东北军并不是一点防备都没有,北大营里的树都是呈现三角形布局种下的,为的就是用来抵挡来自不同方向的子弹。日本鬼子打进来时,620团不少士兵都爬到了树上。后来树上的战士暴露,我们也下令开打,与敌人展开肉搏。” 最后一次是1948年4月,王铁汉请马占山等再次来到北大营。王铁汉当时很激动地说:“日本进攻北大营时我们兵力将近8000人,敌方仅有不到700人。可我们竟然要放弃!正是这一放弃,日本人进了中国,14年间杀了我们那么多同胞!”王铁汉说着说着突然哭了起来,连说“惨不惨?惨不惨!”“马占山也跟着哭了,我也哭了!”东北解放前夕王铁汉去了台湾,之后再也没联系。 张一波教授告诉记者,王铁汉1999年在台湾去世前,曾委托回大陆的朋友寻找当年的司机李明德,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这次李明德老人的出现了却了王铁汉未遂心愿,也为“九一八”提供了新的重要见证。 学者看法 不抵抗政策是祸首 “九一八”发生时,日本在东北境内的各种武装人员只有2万余人,东北军则有19万人,去掉非战斗人员,敌我兵力对比是1:6,而当晚北大营的中国守军有8000多人,日本部队却不到700人,敌我兵力对比如此悬殊,为什么轻易让敌人得手?“罪魁祸首就是当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崔国俊先生说。 对于很多人将“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的溃败归结为“落后就要挨打”,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王雅轩认为,在“九一八”事变中,中国人挨打完全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所致。 就兵力而言,“九一八”事变时仅张学良统率的东北军,就有26万人之多,这是一支久经沙场而又训练有素的劲旅。 就武器而言,东北军士兵的常用武器是“七九”捷克式步枪,日军的士兵常用武器是“三八”日本式步枪。两者性能相当。据不完全统计,沈阳沦陷时,东北军的武器完整无损地落在日军手中。整个沈阳损失飞机260架,据说这些飞机中,有4架其先进程度为日本所无。 王雅轩认为,与日本军力相比,中国当时并不是非常落后,更没有悬殊到如此不堪一击的程度。这种不落后却挨打的局面的形成,完全是当时军阀割据、国民政府腐败堕落所致。 记者手记 历史记忆不能消失 记者去年在寻访1938年广州沦陷见证人时,认识了老同志欧初,85岁的欧初一听到东北《流亡三部曲》就要落泪,每年“九一八”那天更是坐立不安,他女儿说,当年日军侵华历史已经成了老人家心灵的创伤,一辈子抹不掉的记忆! 记者本次赴东北“九一八”事件爆发地沈阳采访,也遇上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老教授张一波,这位78岁的老教授将晚年全部精力都放在“九一八”的研究上,他为日本右翼势力全盘否定侵华战争,首相屡屡参拜靖国神社而愤怒。呼吁国民不要忘记历史。 两位历史老人虽各处南北,但他们拥有一个强烈的共同愿望,就是警醒国民不能忘记那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今天,沈阳最后的北大营旧址因为建设需要被彻底拆除了,岁月沧桑,见证“九一八”的历史老人也一个个离我们而去,但是“九一八”的记忆不能消失,日本侵略者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记忆不能消失。 北大营 北大营始建于清光绪33年(1907年),建成后,一直是驻兵重地,成为保卫沈阳的北面藩篱。1924年,郭松龄把北大营作为奉军训练军官的基地。后张作霖的奉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独立第七旅驻扎于此。第七旅是东北军的王牌旅,旅长王以哲,下设3个步兵团,总兵力9700多人。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