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路在何方(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16:11 内蒙古晨报 | |||||||||
许多中专职业技校都存在生源问题 内蒙古晨报记者 郭晓蕊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贺静)区域经济的相对滞后给中职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学校教学与市场所需人才严重脱节使得中职生毕业后工作难找,中职学校的生源日益缩减。内蒙古中职教育面临尴尬境地。 ★调查:招生难成中职“通病”
7月2日,记者来到包头一所名气较大的中专学校,以帮忙招生为由与负责招生的老师进行了一番“专业对话”。“我们有一些朋友在初中当老师,今年有一些毕业生想来贵校上学,我们过来帮联系联系,顺便实地考察一下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记者首先开门见山说出来意。“你们是中介公司的?”得到记者的肯定答复后,招生办的这位老师皱了皱眉头说:“因为生源紧张,我们也曾通过中介渠道去招生,可有些中介公司为了快速挣钱,骗来学生,使学生对我们有很多误会,今年我们在这一块控制得比较严格。”“我们干这行已经三四年了,和很多学校都有业务往来,不会出现问题的,不信你可以出去打听打听。”另一位记者连忙巧舌上阵。“你们手里有多少学生?”“大约十几个。”这位老师犹豫了一下表示可以考虑。“不知道贵校一般情况下来一个学生返多少钱?”“你们帮忙招生产生的费用我们肯定不会少给,但具体金额还得跟学校领导商量。” 在另一所技校门口,当听说记者是一位老师,来帮人看学校时,门口一位自称姓李的老师热情地将记者领到他的办公室,详细向记者介绍了学校辉煌的背景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又拿出招生简章让记者看。“你可以用你的便利条件给我们拉学生呀!很多初中毕业班的老师都往我们这儿介绍学生!”李老师快人快语。“听说介绍学生来上学还给‘好处费’?”“给呀,现在哪所学校不给?我们学校去年是150元,今年涨到200元了,你只要领来一个学生报名就能得到200元的回扣。”据李老师讲,像他们这样有背景的技校因为就业率相对高一些,生源还可以,所以在招生的回扣上把握得较紧,不像其它学校动辄就三五百元。“你如果有学生直接找我就行,‘好处费’肯定少不了你的,这是我的电话。”李老师给了记者一大摞留有他电话号码的招生简章,再三让记者跟他联系。 呼市一所国家重点中专学校的老师在谈到花钱招生这种现象时颇多感慨:“市场竞争,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高校扩招,普高扩招,选择中职就读的学生必然减少。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为了争抢生源,必然会出现这种非正常的竞争。大家都这么干,你不朝这个方向来就面临生存危机,谁愿意看着自己的学校生源枯竭?” ★分析:中职生就业遭遇“肠梗阻” 因为招生难便出现了花钱招生,而花钱招回来的学生毕业时就业形势不大乐观又直接导致学校招生更加困难。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是,中职学校陷入了“进口受阻”、“出口不畅”的尴尬境地中。“所以说,就业难才是招生难最直接的引子。”一位教育界人士如是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内蒙古的中职人才就业受阻?从呼市一所中职学校毕业两年多的吴刚直言不讳:“跟区域经济的不发达有很大的关系。”据吴刚讲,他在学校学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2003年毕业后以为这个热门专业好就业,不曾想,两年过去了也没找到一家合适的企业,现在吴刚在一家超市销售电器。“我有好几个同学一毕业就去了天津,听说那儿的中职人才特别好找工作,工资待遇也不错,我准备也去天津发展。”吴刚的笑容里多少有些遗憾。 吴刚的个人观点得到内蒙古科技大学一位张姓老师的认同。“为什么天津、北京、广东等地的中职人才相对容易就业,使得许多内蒙古的中职毕业生往过跑?一个很大的因素是那些地区的工业比较发达,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区域经济的发达与否直接决定着当地技术人才好不好就业。” “不是内蒙古不需要技术人才,而是适合内蒙古的技术工人太少了。”我区一位社会人士甚是着急。内蒙古现在太缺环保工人、治沙工人、园林工人了,可我区有几所中职学校在培养这类人才?” 区域经济的相对滞后给中职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学校教学与内蒙古市场上所需人才严重脱节又使得中职生毕业后不能本土化就业,而就业难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中职学校的生源日益缩减。充沛的生源才是中职学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探因:寻找中职教育的“绊脚石” 据统计,我国1990-1999年新增劳动力总数为1.89亿人,其中大中专以上技术人才仅占3.5%,中职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占14.5%,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占46%。这一组数字表明,中职学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直接将目光瞄准了中职学校,与其联合办学,实行用工的定向培养,这对沉寂已久的中职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缕清风。按理说,中职学校应该是一路阳光了,而现实是,一方面各中职学校抢夺生源,另一方面,很多中职毕业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用工单位打了回来。到底谁成了中职教育的“绊脚石”? “三大因素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包头某职校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第一是观念的问题。现在一个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读了大学才是惟一的出路,因此宁可花大价钱送孩子上普通高中也不愿意选择中职;还有就是传统观念在作祟。有些家长还保留着读书就是为了做官的旧思想,根本接受不了中专毕业了还要出去打工的现实,因此在投资教育时就会明显地重普高而轻中职。社会上一些有偏见的人士认为,中职学校是智力平平、不思进取的初中毕业生的收容所,进了中职的学生都是去混日子,以后也没什么出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进入中职的人势必减少。 第二个原因就是当前我国初中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缺位。大部分初中学校片面追求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对毕业班学生一味地鼓吹读高中的好处,无视学生个人具体情况及大量初中毕业生无法升读高中的客观现实,故意不向他们宣传有关中职教育的真实信息,这将直接波及中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是中职学校本身的问题。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中职招生步履艰难,为了招生,中职学校一味地降低准入门槛。短期内缓解了中职学校的生源危机,但随着这些“不合格产品”持续流向社会,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学校的另一个问题是职业教育的封闭和滞后,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市场接轨,学生光有理论上的东西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却胜任不了,最后下岗回家。 ★支招:中职教育如何走出困境 业内人士认为,要想使中职学校走出困境,重振旗鼓,中职学校的一把手应该全部洗脑。重新给中职教育定位,将学历教育转化为技能培训,把职业教育看作是培养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者是已经在某种职业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培训工作。随着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学校更应把握时机,利用自身优势对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为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做贡献。 另外,中职教育要想走出低谷必须练好内功,按社会和市场要求培养对口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既要培养生产、流通、服务等行业的一线操作和服务型人员,也要培养中间层次的技术人员。 其次要大力加强初中阶段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并为他们全面提供有关职业教育的正确信息,科学引导他们在中职和普高之间作出选择,并作为一种制度贯穿在教育系统里。只有政府搭台,职教唱戏,中职教育才能摆脱萎靡,健康发展。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