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进抗战纪念馆:敬畏石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10:36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走进抗战纪念馆:敬畏石牌

记者江霞近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在切开夔门之后,浩荡长江千冲万突劈山剁峡奔腾而下,不知怎的,来到西陵峡中的灯影峡里,却忽然间少了几分野性,乖乖地绕了一个大弯——明月湾。明月湾对岸,让人悚然而惊的一个标志性物体便是石牌!石牌,它似乎有一种不可抗力,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有一种探秘的冲动,想要知道它究竟是怎样神奇地完成了它的横空出世拔地而起!

  走近石牌,已近傍晚。沉江如练,落霞似火,江鸟奋飞,航船如织。多么美丽的峡
江风景啊!而我此行却只关战争,不关风景。

  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战争——石牌要塞保卫战。它总共经历了四个阶段,长达五年之久……

  62年前,就在这里,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振聋发聩的事件:日寇为了灭亡中国,在准备了4年之后,1943年5月,向鄂西山区发起猛攻,妄图在夺取石牌后沿长江西进占领重庆乃至中国西部。中国军队为抗击日寇,在宜昌境内的长江西陵峡石牌一带展开了一场历时一个半月的大会战。中国军队以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取得歼敌25718人,毙伤和缴获敌战马1384匹;击落敌机45架;击毁敌汽车75辆;击伤、击沉敌舟艇122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著名的“石牌保卫战”。石牌保卫战重创了日军,终止了日军西侵的脚步,拱卫了陪都重庆。作为世界上三大以少胜多的战例,“石牌保卫战”被西方各大军校纳入军事教材,被称作“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石牌峨峨,江水荡荡。英名不灭,地久天长。”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62年了,但当年留下的累累弹痕仍随处可见。山坡上残存着断断续续的战壕和水泥浇筑的坚固掩体,山崖上当年勇士们书写的“侵略者的葬身之地”、“敌人的坟墓”、“杀敌报国”等朱红大字仍依稀可见。山岗上的石牌小学门前,当年勇士磨战刀的一块巨大月牙石如今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月牙石的旁边,勇士们滴血盟誓的水池几近完好,“浴血池”三个字清晰可见。久久地面对“浴血池”伫立,我的耳旁似响起隆隆的炮声,眼前幻化出中国勇士在此割破手指滴血盟誓为国家民族浴血鏖战的惨烈情景。但是在这里,我已经无法一一找到当年血洒石牌的每一位壮士的姓名。历史给我们留下多少这样的空白啊!时代选择了壮士,壮士们并没有因为历史可能留下的空白而选择犹豫和逃避,他们挺起血肉之躯慷慨前行无私无畏,让我们充满正义的历史在这些无名壮士的热血浸润中更显得栩栩如生。峨峨石牌就是壮士们的纪念碑,它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岸,纪录下沧桑岁月中最令人震撼的血色壮美!

  我仍然禁不住要去找寻这场战争的幸存者、我们英勇的石牌战士。在宜昌,有一位人称“文史活辞典”的人,他就是原宜昌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简兴安。果然,当我向简主任说明来意,这位“活辞典”立马为我找到几位参加过石牌保卫战的老战士。这些老人中最小的已经84岁。别看他们如今多少有些颤颤巍巍,有的已经听力减退口齿不清,当年他们可都是20多岁的壮小伙子,威风凛凛英气逼人。

  在夷陵区鸦鹊岭镇的一条街道上,可巧儿住着三位当年江防总司令部前方情报队敌后行动组的战友。组长敖昌华今年87岁,是一位了不起的抗日英雄,仅他一人就打死日本兵100多人、活捉20多人。老人失聪,戴一副助听器仍听不见我的话语,但目光炯炯,精神矍铄。“活辞典”简兴安去年曾为敖老编写了17万字的《敖昌华抗日故事》一书:夜袭罐头嘴、晨袭师团长、埋雷炸日寇、扬叉路歼敌等一个个故事令人啧啧称奇拍手叫快!今年86岁的行动组情报员郭诚向我讲述了他与组长敖昌华配合晨袭师团长的故事:

  “41年,我在日本人的仓库里工作,借这个身份打掩护。有一天,我发现仓库的小黑板上写着:明天上午8点,师团长要从这里经过。这是一个确实情报,所以我马上就派了一个专人送给他(敖昌华)。时间这么紧迫,他们连夜就在山坡处埋伏了人。师团长好几部车,前后都有卫队车,扎得有机枪。中间3个车,一起是5个车。那天打得3个车不能动了,至于打死了几个人,说不清楚。”

  如果说晨袭师团长只是给了日军一点儿厉害瞧瞧的话,那么“安乡夜袭敌”就更是敖昌华斗智斗勇打击日军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日军在向宜昌西进过程中忽然一日后撤至湖南安乡,此举是为迷惑我方,声东击西造成攻打常德的假象。这天,敖昌华摸准了日军驻扎安乡县城东西两头而且全无戒备的情报。入夜,他带了三个战友悄悄潜入街中心,瞅准时机对着东西两头的日军同时开火。待日军发现被袭开始还击时,敖昌华又率战友悄悄撤离。这时,只见街两头的鬼子兵互相对射,乱作一团。敖昌华等隔岸观火好不畅快。这次巧妙的夜袭致日军死伤几十人,而且成了日军永远的不解之谜。

  同住在鸦鹊岭的还有一位情报组的老战友名叫陈昌培,今年84岁。他协助敖昌华活捉日本兵平木次郎的故事也一样精彩生动:

  “那一次,捉日本人,敖昌华就召集我们开会,我们就计划了,走哪里开始……“

  老人讲,农历8月15上级要求“捉活口”献礼。这一天,有位老乡家办酒,大凡有老乡办酒,总有日本兵来混吃混喝。敖昌华和陈昌培带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友乔装来老乡家打下手。不一会儿,果然来了一个看起来身板儿很强壮的日本兵。敖昌华借故与其推杯换盏将其灌了个半醉,然后伺机向战友使了个眼色,大家迅速行动将日本兵五花大绑拖出后屋悄悄送交情报队。后来才知这个日本兵名叫平木次郎,这个“活口”的取得为中国军队了解敌情袭击敌人提供了准确的情报。

  在夷陵区光荣院,我见到了88岁的周家发老人。

  “活辞典”向我介绍说:老人17岁就打日本人,是血战台儿庄的老战士,后来转到30军27师参加石牌保卫战,在鄂西罗步趟与妄图进川的日军多次交锋:

  “在鄂西,在罗布趟,围着打了一仗。他(日本军队)要上川,我们部队就围到罗布趟……”

  老人说:日军想要进川,被我们打回去了。打了一天多,硬是不让进川。

  我问老人:“经过您自己的手,打死了多少日本人?”

  周家发:“打死的人哪?那打仗,枪一响就打死人的,跑不脱的。”

  老人说到这里,面露微笑,一副很自豪很满足的样子。

  面对这些可敬可爱的老战士——他们曾经为中华民族驱除倭寇出生入死建立赫赫战功,如今却在小镇上在光荣院中过着普通的甚至贫寒的生活,我的眼睛一阵阵地潮湿……

  少顷,我提议,大家一起合唱一首抗日歌曲《大刀歌》,老人们像孩子似的高兴地响应。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歌声飞向英雄的石牌,飞向那弹痕遍地炮火连天的年代……

  硝烟已散尽,唯见山河美!如今,石牌已经作为旅游胜地吸引着慕名前来的观光客:三峡人家、山上人家、溪边人家、灯影石、琴音瀑、石令牌,更有杨家溪军事漂流,游客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唱着《大刀歌》去闯那代表着日占区的12道险滩……欢歌笑语在石牌的深山峡谷中飘荡。而我却并不轻松。凝望着这珍藏了悠长的中国历史复又承载着厚重的中国现实的石牌,我感到一种由衷的敬畏。我赶紧俯下身来,亲吻这沉重的、英雄的、美丽的土地……(记者 江 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