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习八路军 陕西抗日劲旅三十八军威名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2:43 华商网-华商报
学习八路军陕西抗日劲旅三十八军威名扬(图)

  1936年11月,罗任一(右二)代表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到西安与张学良(中)、杨虎城(左二)、孙蔚如(右一)等商讨联合抗日问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这支部队的首领,是大名鼎鼎的杨虎城将军。西安事变后,将军被迫出国,给部下留下一句铿锵有力的话———如果抗战爆发,立即投入战斗。

  早在1931年,时任三十八军十七师师长的孙蔚如将军就说:必要以热血头颅与强日拼命,非将倭奴驱逐国外。1937年,率军坚守娘子关的赵寿山将军誓言:我准备为国捐躯。只要还有一个人,一支枪,一粒弹,我就要坚守阵地。

  两位将军的豪言激励着坚守中条山的三十八军士兵。这群大多没有战斗经验的西北汉子,浑身散发着特有的豪气,面对鬼子,毫不怯懦。因为有了这支部队两年多的坚守,日本鬼子对中条山的十多次进攻和扫荡被打退,日军2万多被毙伤,“西北整个得以安定”。

  “敌人进攻中条山有10多次了。每一次都遭到了惨痛的失败。这完全是我们坚守在中条山上的三十八军的光荣功绩。两年来,这群三秦健儿击退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进犯,就好比一根铁柱子撑持着中条山,把我们的阵地守卫得越加坚牢而不可侵犯了。”

  上面这段话刊发在1940年的《扫荡报》上。也许,正是因为媒体的报道,从那时起,“中条山的铁柱子”这一形象的赞誉就在秦晋豫黄河两岸民众的口碑中传播开来。这支英勇的抗日部队,在艰难的情势下拼力死战,以近三分之二人员伤亡的惨重代价,始终巍然屹立于中条山上,有力地遏制了日军的进攻,用血肉之躯保卫了关中腹地。当时的陕西报纸用一句话道出了三十八军坚守的重大意义:“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英勇将士在北岸艰苦支撑所赐。”

  面对荣誉,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将军挥笔填词《满江红中条山抗日》:“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伐鼓;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做个中流砥柱”。这慷慨而悲壮的词句刻画了孙蔚如抗战到底的精神面貌。

  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将军一鼓作气,对坚守中条山的将士们演讲:“抗日怕流血,何必出潼关!弟兄们!我们每一个爱国军人,不怕艰难困苦,不惧流血牺牲,为的是啥呀?对!我们就是要抗日救国,收复国土,把日本鬼子这头吃人的野驴子赶出中国去!让我们的同胞过自由幸福的好日子!”

  来自三秦大地的士兵们用激昂的掌声和呐喊,誓言与敌抗争到底。他们奔赴战场时愈加奋勇,有人吼着秦腔,一边挥着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小鬼子侵中华惨无人道,我猛士杀敌勇狂挥大刀。直杀得鬼子狼嚎鬼叫,直杀得鬼子痛哭号啕……

  娘子关血战 学习八路军

  三十八军奔赴抗日前线,是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的炮声打响了。时任三十八军军长的孙蔚如即刻发电报,声援二十九路守军,“今日之事,已至忍无可忍。本军全体将士,枕戈待命,誓为后盾”。孙蔚如命十七师等几支队伍北上抗日。此前,时任十七师师长的赵寿山曾当面向蒋介石请缨抗战。他对蒋说,今天日寇侵我中华,杀我同胞,我愿率部到前方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血战到死!

  当年7月21日,十七师在三原誓师,开赴河北保定前线。已经忍了许久的士兵们终于有了杀敌的战场,个个勇猛无畏。

  几个月后,日军一主力部队西犯娘子关,企图由此进入山西。十七师临危受命,自河北疾进娘子关狙击敌人。10月12日拂晓,日军向十七师守军发起猛攻,被多次击退。趁鬼子士气稍懈,赵寿山命九十八团出其不意反击,战至下午5时,毙伤敌寇200多人。次日,日军千余人再次猛攻雪花山。十七师打得异常猛烈,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一○二团某连死守阵地,全体官兵壮烈牺牲。

  娘子关一役,十七师浴血鏖战打了15天,全师13000之众,只剩下2700多人。因寡不敌众,最终失守雪花山乏驴岭阵地。被迫下令撤退的赵寿山悲愤交加,忧心如焚,头发、胡子全白了。

  但十七师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在山西离石县碛口镇进行部队整训。在中共地下党的建议帮助下,参照八路军官兵一致的原则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十七师制定了相应的禁令和纪律,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激发官兵抗日救亡的热情。

  不久,为坚持山西抗战,由八路军和一部分国民党军队组成了东路军,指挥者正是朱德、彭德怀。十七路军正好被编入东路军战斗序列。十七师与八路军并肩作战,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并在高平等晋东南地区打了好几个胜仗,收复十余座县城。

  此后,三十八军把娘子关血战以及此后的战斗历程写进了自己的战歌———

  三十八军,三十八军。我们是铁的三十八军。我们在雪花山上,血花染红了我们的刀枪;我们在乏驴岭上,日军的尸体塞满了战场;井陉车站夺大炮,高平关外截车辆。这是神圣的战争,光荣的战争,最后定把日寇彻底埋葬。

  1938年11月,三十八军改编为第四集团军,孙蔚如为总司令,赵寿山升任三十八军军长。

  驻守中条山 保卫大西北

  1939年3月,驻扎在晋南的日军开始大规模进攻中条山。

  中条山,西起风陵渡,东至晋东南,绵延数百里。此地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南有黄河天险,是关中豫西的重要屏障。

  自前一年的8月以来,日军先后4次向中条山地区进攻,均被击退。此次,鬼子纠集五六千人大举进犯,来势汹汹。赵寿山命部队转向日寇侧后迂回出击。三十八军独立四十六旅挑选精壮士兵,组成百人大刀队,冲入敌阵,砍死日军甚多。3月29日开始的此次战役,激战六天,毙伤日军千余人,三十八军伤亡500余人。蒋介石为此通令嘉奖三十八军,“该军与敌血战,迭挫凶锋,良堪嘉许”。

  “三二九”战役的胜利,并没有冲昏三十八军的头脑。部队调查分析敌情,积极备战。果然,两个月后的6月6日,日军以3万之众,兵分九路,向中条山再次发起全面进攻,欲图一口吞掉三十八军等中条山守军。

  三十八军采取了以运动战、游击战为主要战法的机动灵活战术杀敌。十七师一部秘密插入中条山东端敌后,出其不意攻击,而主力则主动迎击日军,激战两昼夜,杀敌千余人。中条山西端,被日军包围的九十六军、独立四十六旅分路突围,各自为战,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激战。6月11日,日军向三十八军十七师阵地发起猛攻。先是敌机狂轰滥炸、炮声连连,继而枪战激烈,最后又成为惨烈的白刃搏斗。

  如此苦战了半个月,日寇全线溃退。三十八军收复平陆、芮城等失地。三十八军以伤亡六七千人的代价,毙伤日军万余人。此次战役,史称“六六”血战。这是由孙蔚如指挥的第四集团军在守备中条山期间规模最大、战斗最烈的一次。

  三十八军的威名自此远扬。这支部队击碎了日寇攻占中条山,进击豫西、关中的迷梦,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加西安事变 联共一齐抗日

  这支让日军不能轻视的部队有着悠久的光荣历史。它的前身,是杨虎城将军领导的十七路军,是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的主力部队。事变之前,赵寿山曾向杨虎城进言,“蒋若来西安,必要时可把他扣起来,逼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事变前夜,杨虎城通知孙蔚如参加兵谏。

  正因此,蒋介石同意第四集团军进驻中条山,还另有一番用心。他满以为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这支杂牌军完全可能全军覆灭。

  对这一点,孙蔚如、赵寿山内心十分清楚。但他们知晓坚守中条山对保卫三秦大地不受日军践踏的重要意义,唯有以民族大义为重,一面担心仍在关押中的杨虎城将军的性命,一面下定以死抗战的决心。

  除了坚守阵地,三十八军与共产党指挥的八路军密切配合,一致抗击日寇。

  1940年8月,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致电赵寿山,要三十八军配合百团大战,钳制敌人。赵寿山坚决执行了彭总电示,令部队在运城、闻喜一带开展游击战、破袭战。三十八军较大的军事行动十多次,打得日军不敢轻举妄动,策应了八路军百团大战,晋南形势也迅速改观。

  迎来抗战胜利 部队宣告起义

  1940年9月上旬,蒋介石突然以整补为名调三十八军以及整个第四集团军南渡黄河。有人劝道,三十八军是坚守中条山的铁柱子,若调离,中条山将失守!蒋介石却说,哪怕失掉中条山,也决不能让三十八军变成共产党的军队。

  1944年1月,赵寿山被调至甘肃武威,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剥夺”了三十八军的军权。而孙蔚如亦于次年6月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赵寿山清楚这是明升暗降。在离开第四集团军三十八军之前,赵寿山做了妥善部署,要求部队见机行事。1945年7月,三十八军十七师3000多人起义,进入解放区。1947年7月,赵寿山进入解放区并通电全国,宣告起义。

  孙蔚如继续在任上抗击日寇。连年的抗战,使他顾不上探望自己的年迈老母。在赴新职时,孙蔚如途经西安,这才见到了久病卧床的老母亲。母亲问道,此行不知何时再归?孙蔚如忍泪回答:“打败日本后,儿即返里,终身侍奉老母。”言罢,母子挥别。一个多月后的1945年8月下旬,慈母去世的噩耗传来,孙蔚如当即泣不成声。他忍着悲痛,只在住所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仪式,随后赴武汉受降。

  1945年9月18日,孙蔚如,这位历经多年抗战终于迎来胜利的三十八军老军长在武汉感慨地说:“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区,今于沦陷七年之后,在一片胜利欢迎中,我们回到这光荣的历史重镇。回想一世纪以来的国耻,五十年革命的历史,八年抗战的记录,益觉得今天胜利之可贵。”将军选定了这个特殊的日期接受日军的投降,兑现了“誓雪国耻”的誓言。

  一年之后,1946年9月,三十八军获得了新生———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在邯郸成立。毛主席给予这支部队高度评价:“原杨虎城部三十八军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典范,三十八军及其前身十七路军,以其不断进步的表现和巨大牺牲,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树立了光辉形象。”本报记者 孙强

  赵寿山将军

  1894年11月12日出生,陕西户县永定人。

  1924年,到陕北参加杨虎城部陕西镇守使署暂编步兵团。

  1936年12月11日,被杨虎城任命为十七路军军事行动总指挥,完成西安事变兵谏任务。

  1937年5月,任三十八军十七师师长。7月赴河北抗日前线。1938年1月,密访延安,毛泽东会见。7月,开赴中条山抗战。11月,升任三十八军军长。1942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赵寿山为中共特别党员。

  1947年7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赵寿山将军致全国各界通电》,宣告起义。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1949年5月20日,解放西安,任解放军西安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10月1日,出席开国大典。解放后,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陕西省省长、全国人大代表。1965年6月20日病逝。

  孙蔚如将军

  原名树棠,1896年1月31日出生,西安灞桥豁口人。

  1922年,到杨虎城部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1936年12月,参加西安事变,担任西安戒严司令。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三十八军军长。

  抗战中,任三十一军团军团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蒋介石发动内战时,孙蔚如辞去军政要职,移住沪杭,同中国共产党保持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任陕西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民革陕西省委主任委员。1979年7月27日病逝。

  记者手记

  60多年前,就在我们居住的这块土地上,有一支剽悍的队伍,多为三秦大地的豪爽男儿,他们在孙蔚如、赵寿山两位关中汉子的带领下,过黄河,守中条,挥大刀,杀鬼子去了。不可一世的小日本,因此没能过得了黄河。那些三秦之子保卫了家园,自己却血洒疆场。

  记者见到了85岁高龄的宁必成老人,他曾在娘子关雪花山乏驴岭上杀敌半个月,13000人的队伍剩下2700多人,其中就有他。

  记者拜访了孙蔚如将军的长子孙存汉老人。他拿出一本厚厚的书《孙蔚如将军》,用浓重的关中口音说,我父亲打鬼子的事情,这书里都写着哩。

  记者采访了《赵寿山将军》一书的作者王宇明先生。他说,十年的征集研究工作,三十八军以及赵寿山将军抗战的历史,让他感动至今。

  记者结识了一位民间的学者———长篇纪实小说《立马中条》的作者张君祥先生。二十年来,他多次自费前往山西中条山,沿着三十八军的战斗足迹,调查、搜集这支英勇的部队抗击日寇的往事。

  记者还请教了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专家。他们说,西安事变以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原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即后来的三十八军中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组织不断健全和加强。三十八军中的党组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这支形式上由国民党政府供给的军队,变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类似八路军的武装力量。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不由得使记者心头升腾起两句话———英勇的三十八军曾经舍身杀敌,抗击鬼子。英雄的三十八军至今被人传诵,美名远扬。孙强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