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报道追踪:4000年前柱洞昨日暂封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5:49 东南早报
报道追踪:4000年前柱洞昨日暂封存

保护音楼山 刻不容缓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现状保护已成难题

  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副局长陈健鹰音楼山上的史前人类聚落的分布情况渐渐明晰,有必要上报福建省文物部门,一同协助加强保护音楼山力度,还要与惠安当地协调好文物保护与旅游规划建设的关系。

  老一辈考古专家黄炳元先生 泉州分布的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可惜的是,许多古遗址状况都不太好,有的几乎消失殆尽,有的正在消失。

  闽台史博物馆老专家黄天柱我曾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参与了音楼山遗址的调查。音楼山遗址从发现至今一直面临着窘境,保护成难题。

  当时,泉州海交馆与惠安文化馆调查回族史时发现了这个新

石器时代遗址,那时音楼山就已开始受到破坏。当时土层中有陶片和蛎、蚌壳等包含物及地表零星陶片,后来还在地表采集中寻找到各种陶片100多片,石蛎1件,残陶拍1件。当地人反映过去曾在这里捡到陶网坠。在这里捡到的会说话的“碎片”可认的有罐、壶、釜等陶器,有红、灰、黑夹砂陶和黑、灰泥陶等,以具有东南沿海文物特征的几何形印纹陶为主,还发现一片红色半叶状彩陶片。它们有着篮纹、绳纹、剔点纹、方格纹、水波纹、云雷纹、蕉叶纹等纹饰,有的经过陶拍拍印而成,那时未发现有釉陶器。

  发现见证闽台文化关系

  惠安县博物馆庄馆长音楼山高60多米,可惜遗址的中心位置竟然被淘土淘空了。消失的那一片恰巧就是音楼山遗址的中心位置,相当令人惋惜。

  过去的文物普查人员曾两度来此进行地表采集,但像这次这样进行清理与试发掘还属首次。

  惠安百崎学区顽石先生百崎地区依山临海,自然条件优越,四季气候宜人,音楼山上怪石嶙峋,树木葱茏,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好地方。音楼山上收集的陶片等样式同惠安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相似,都是以具有东南沿海文化特征的几何形印纹陶为主。这也与闽台其他地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相仿,因此可以推测,音楼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与台湾的先民同样有着密切的交往和共同的文化关系。

  □早报记者朱彩云陈丽萍文/图

  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位于惠安百崎的音楼山,发现挖出的规则长坑被重新填平,包括新发现的四千年前古人类居住的建筑柱洞一起被填没,考古队陈兆善队长亲自当起了水泥匠,拿着自制的木板工具抹水泥。

  考古队深挖坑沟发现四千年前柱洞

  昨日,

福建省内一些媒体闻风而动,赶往音楼山遗址想要拍摄新发现的省内罕见的四千年前的柱洞时,却很遗憾迟来了一步。

  据介绍,这些柱洞原来就不是暴露在空气中的,而是来自福建博物院的考古专家们挖下高至膝盖深的规则形状的坑沟后,再慢慢通过考古分析与多方面专业判断,发现了更深地层下的许多史前遗留下来的柱洞,原来的木柱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一个个柱洞并被其他东西填埋掩盖。一个个柱洞经过清理到洞底后,专家们认真进行拍照、测量与记录,这些调查文图将翔实地呈交到泉州文物部门。

  这样一来,后人是否会找不到原来的柱洞?有关考古人员认为不会,一般情况下还可根据地质与土壤等来判断年代的区别。有一位考古人员还在水泥地上刻了小字,系考古纪要及时间。

  据了解,音楼山、翠屏山、蚁山将陆续进行抢救性考古试掘,面积大约为音楼山100平方米、翠屏山20平方米、蚁山10平方米。

  30年前发现陶片吸引专家目光

  昨日,惠安百崎下埭村50多岁的村委会主任郭锦发回忆说,1973年,他在音楼山上发现有些陶片上有很好看的图案,龙不像龙、蛇不像蛇,还有些人拉车、马拉车图案,于是捡了一箩筐拿回家。

  “当时有一位县里的民政局副局长下来驻村,来我家后就发现了这筐陶片,他说要拿给专家鉴定一下是什么年代的器物。不久,他便兴奋地告诉我音楼山可能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了。”

  他说,真没想到当年那筐陶片见证了几千年的历史,证实音楼山有“史前文化”迹象。

  据了解,当地村民看到早报后,有的人忍不住跑到音楼山上参观,见到了陈队长还敬称他为“陈老师”。

  抗战躲轰炸长者墓成“防空洞”

  昨日,在惠安百崎下埭村音楼山考古现场,记者从村民那里得知:音楼山有一座墓,里头有两间屋那么大,抗战时是村里人躲日军轰炸的地方。

  掩映在草木之中的李长者墓,远远地看像是一间小石头屋。村里的老人说,那个墓是“偷山做的”,真墓是做在别处的,但不知是什么年代的墓。

  “据说是李长者墓,应是德高望重的族长人物。不过墓碑上的文字已经风化了,只看得清‘奇山……墓’字样。墓被修葺过,墓门已被堵住了。”惠安县博物馆庄馆长介绍说,这是一座少见的石坡顶地宫式墓葬,墓门是楼阁式的,有两层。

  百崎乡下埭村50多岁的郭先生说,他小时候曾经爬进去过,里面因为长年积累水土,已经被堵住了,小时候听大人说当年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村里不少人都躲进墓里,一晃已经60多年过去了。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