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捷: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18:24 内蒙古晨报 | |||||||||
汤捷主持风采 内蒙古晨报记者 郭晓蕊摄影 话剧表演中内蒙古晨报记者 郭晓蕊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王慧丽)2005年深秋,包头,时尚沙龙。 站在舞台上的汤捷老先生吸引了台下的所有目光。一身白色西装、满头银发,洪亮的嗓音、不凡的气质,花甲之年的汤老神采奕奕。 参演过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八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走进石锁沟》,并在拍摄中的
★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 汤捷,内蒙古话剧团的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在内蒙古话剧界中已经是元老级别的人物。1939年在北京出生的他,九岁时有机会演出一些小节目,《血债要用血来还》等小歌剧的表演让汤捷对舞台有了朦胧的认识。1958年,汤捷进入内蒙古话剧团,他创造了一系列舞台形象。从配角到主角,从话剧舞台到电视剧的演出,他塑造的人物真实生动。 “自1958年跨入话剧表演这神圣的艺术殿堂,我已跃上了第四十七个台阶了。虽然我已经退休五年,但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未离开自己的事业。”汤老说,“话剧舞台虽然不大,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一块生活天地,那里浓缩了人生的精华,那里是最直接与观众的交流,那里容不下一丝一毫的矫柔造作,那里都是演员实实在在的真功夫。” 话剧舞台表演是最难的。“演话剧远比演电影、电视剧对演员的要求高”,汤老坦言,“当初从事演员职业也是被耀眼的光环所吸引,但是入行后发现,原来话剧表演可不简单”。也正是因为它的不简单,让汤老感受到了其中独特的魅力,深深爱上了这个舞台,并为之走过人生半个世纪。 ★作品是人生的印记 “回头看看所有表演过的作品,都是我人生的印记,是我对走过的路的肯定。”汤老说。 五十年的时间里,汤老参演的大、中、小型话剧、戏剧、小品、电视剧近百部。“《红岩》中的华为,《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童阿男,《旗长,你好》中的梁乡长,《一双绣花鞋》中的陈福,《夜海战歌》中的于楞”,说起自己的作品,汤老不无自豪和追忆,每部戏都如数家珍,每个角色都不能忘怀,每一次演出都倾注了全部心血。 六十年代时就有很多热心观众给汤老写信,有很多一直保存到了现在,其中的一封信给汤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夜海战歌》上演时有众多观众来信,评价汤老对小战士于楞的塑造十分逼真、传神。其中一封批评信格外醒目,信中写道:“战士应该是严肃板正的,不能这样贫嘴”,署名是“一个喜欢你的观众”。原来,在这部剧里,于楞一角按剧本的要求要塑造成非常活泼、像小老虎似的上窜下跳、充满活力的形象,而这位观众认为不应该这样。“虽然观众的理解和我们所塑的形象不一致,但是他的来信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我能感觉到观众很关心我,支持我的事业。每一封信都是观众对我的爱护,每一次翻看这些信件,我都会感到一种力量在支持我。” 1981年,当电视机还没有在包头普及的时候,汤老已经自己创作电视剧本了。由他创造并担纲主演的电视剧《离婚》当时家喻户晓,成为内蒙古第一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汤老参与了很多电视剧及电影的演出。在《走出蓝水河》剧组中任副导演,并客串“老莜面”角色;参与《东方商人》的演出;与翟乃社合作电视剧《醒点》;今年又在中央电视台八套播出的电视剧中扮演男主角(郑昊饰演)的父亲,并在电视剧《牛玉儒》中出演重要角色。 ★获奖是对事业的肯定 踏上表演舞台以来,汤老对艺术的执着和对角色忘我的投入,使他塑造的角色在包头市、自治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获得了不少殊荣。其中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有:《旗长,你好》作为主创人员获文华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1年获中国话剧第二届演员金狮奖;1992年第一届全国小品大赛表演一等奖;1995年第二届全国小品大赛中由其创作、导演的小品《过生日》获演出二等奖、编剧奖,在中央电视台小鹅杯电视小品大赛中获优秀奖;2002年导演并演出的小品《约会》获中央文明办、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先进社区活动文艺展演”铜奖。 面对荣誉汤老毫不掩饰喜悦,但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说:“荣誉只代表过去,我不可能抱着奖杯睡在证书上,得奖的满足感只是拿到奖杯的一瞬间,人不能依靠一点点满足感活一辈子!获奖对于我来说不是事业的句点,而是一个又一个更高的起点。” ★好作品赢得观众 今年67岁的汤捷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参加演出之余,他更多的关注着本土艺术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对于内蒙古地区文艺发展的滞后汤老谈了自己的观点。“文化闭塞是制约文艺发展的重要原因。文化闭塞就没有市场、没有群众基础和观众群体,最直接的后果是演出团体不盈利,演员工资少,留不住人才,养不住好演员、好导演、好编剧,也就生产不出好作品。另外,人们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文化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人都想看阳春白雪的精品,如果一个艺术团体只是在重复演出陈旧作品,创新少,自然留不住观众。”汤老感慨地说:“这就像生物链,没有观众、没有市场就生产不出好作品,没有好作品就没有观众,导致演出市场不景气,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年轻演员的期待,汤老说:“我们的观众不是不懂艺术。前不久,著名钢琴家陈萨的演出就座无虚席,有些观众还站在过道上欣赏。所以,本土的年轻演员应该坚定信心,只要创造出优秀作品,就一定会被观众认可。”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