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药商汇聚呼市今年首届药交会(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20:12 内蒙古晨报 | |||||||||
药交会现场人如潮涌 内蒙古晨报记者 许战国摄影 火暴的药交会现场 内蒙古晨报记者 许战国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唐捷) 春节刚过,呼和浩特便迎来了2006年内蒙古首届药交会。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上千家药品保健品生产企业和代理商家约20万人汇聚呼市,各大饭店宾馆不仅成了参展商们下榻之地,也成了会展中心。主干道人流如织,甚至出现了车难打的场面。 自从1999年内蒙古药交会在呼和浩特举办以来,每年两届药交会形成了一个传统,
内蒙古药交会已成了“广交会”之后全国第二块“金字招牌”,国内外药商纷纷来此“淘金”。今年首届药交会究竟有什么新鲜之处? ★饭店宾馆宾客盈门 与往年的药交会一样,今年的药交会同样带火了青城的各大饭店宾馆。据主办方称,今年来参加药交会的经销商人数达到20万人次。 2月3日上午,记者在中山路大天酒店看到,出出进进的人特别多。虽然不知道这么多客人来自何方,但是从他们提着的各种药品袋和药品广告宣传单就能知道他们都是来参加药交会的。据大天酒店总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酒店在年前就为药交会预留了6至17层的所有客房。精明的药商们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宣传自己的机会。在他们所住的楼层里记者看到楼层成了展厅,各家药厂制作的药品宣传展板立在走廊的过道里。他们的房间成了会客洽谈的场所,虽然当时是午休时间,可是不少在其它宾馆入住的药商们利用中午的时间互相拜访。酒店两部电梯虽全部开放,可还是满足不了客人们的上下要求,上下一次得等上好几分钟。 在巴彦塔拉饭店,这里的客人不仅多,而且还是展出中心。虽然记者早就知道最主要的会展中心在内蒙古展览馆,可据参展商们说,由于内蒙古展览馆离他们所住的饭店太远,所以大多商家宁愿在饭店里摆出展台。按理说,正式的药交会是在2月3日举行,可从2月1日起巴彦塔拉饭店人流就开始爆涨。 在昭君大酒店,同样是人头攒动。从酒店的东门到正门门口,一个个高举广告牌的男男女女排成了两行长队,到处是人头。为了这次药交会,这个星级酒店将一楼展厅和咖啡厅全部腾出来作为药品展厅,只要有空的,哪怕是雅间和办公室都为药交会服务。一个豪华的酒店变成了集贸市场。 ★宣传资料满天飞四处散 从2月2日开始,各大宾馆门口便排起了长龙,展板、 横幅、吊旗、拱门,一应俱全。就连大街上的树上也挂上了花花绿绿的药品广告纸盒。远看还以为是园林部门挂上的灯笼,近看才知是商家的去斑广告纸盒。 宾馆门口挤满了传单发放者。从巴彦塔拉饭店到昭君大酒店形成一个500多米长的散发传单和纸袋的长廊。记者强行挤进去,再出来时手里已被塞上了厚厚的两沓资料。不知道这些资料能找到多少药商真正要找的“伯乐”? 展出现场记者看到展台前的人并不是很多,有的也确实是有意洽谈生意和考察市场的人。他们往往会对自己搜集的资料有所选择,不是所有的都要。但是在展台外的很多人却不然,他们眼睛只是一个劲儿地盯着一张张宣传单和纸袋,恨不能将其都揽入怀中。附近的大妈、大婶们不畏严寒和拥挤,纷纷来转悠,目的很简单,收集资料卖废纸。她们在离开时,望着手上拎着的几个装满资料的沉甸甸的袋子,每人脸上都流露出“缴获战利品”似的笑容。 面对如此壮观的争抢资料的场面,不少药商表示很无奈,他们说,为了这次药交会,他们花了不少心血,制作名片、宣传单、纸袋不说,为了让资料能发到客商和真正的消费者手中,他们专门雇了一批散发传单的人,每天每人务工费至少50元。可是资料往往丧失了它的作用。对感兴趣的真正潜在合作者,不少药商只能将其联系方式记录下来,日后再寄资料。 ★“凯蒙”“威联”谁主沉浮 “威联”自1999年首次承办药交会以来,已经从内蒙古走向全国各地举办展会,至今年春已是第24届了,并为中国药品展销会树起了一杆大旗。今年与往年一样就在该企业大张旗鼓地筹备展会时,内蒙古另外一个企业凯蒙也在蓄足力量筹备同样在正月初六开幕的药交会,并纷纷向全国各地的药商发出招商函。没有想到,这同时在呼开幕的药品展销会却也引来不少麻烦,有人一头“雾水”,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呼和浩特同时开了两个药交会,一些客商大呼“上当受骗”。 提起参加这次药交会,哈尔滨东方药业的负责人石峰表示很不满。他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是首次来内蒙古参加药交会的。去年凯蒙药业一位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给他们公司寄去了邀请函,他们欣然参加。在他们交了3000多元的参展摊位费后,很快,承办方凯蒙药业招商工作人员给他们订好了酒店和摊位。在“协议”上,他们的摊位是在奥林匹克广场。2日上午,他们一到呼和浩特,便迫不及待地打了出租车准备去奥林匹克广场展出他们的产品,谁知一上车出租车司机居然一脸茫然,说他不知道奥林匹克广场在哪儿。好不容易找到目的地,让他们大失所望的是这个所谓的奥林匹克广场只是一个未装修完的体育场馆。里面的过道很窄,而且门厅冷落,原本在这里安排了100多个摊位,但是摆出的却没有几家。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奥林匹克广场?2月3日上午,还没有参加展销会的东方药业就提出要退出药交会,并强烈要求退出他们的所有费用,双方一直协商未果。 为此,记者采访了凯蒙药业一位杨姓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次参加药交会的商家大约有六七百家,除将会场安排在内蒙古展览馆外,还有一个会场是在奥林匹克广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100多家参展商并不满意这个会场,甚至认为这是承办方的一种“欺诈行为”。为此,在2月3日,凯蒙药业向不满意的众商家出了一份的“确认函”。在“确认函”上,记者看到“因奥林匹克广场施工没有全部结束,造成展馆位置不明显,加之参展企业未按时布置展位,造成气氛并不理想,但并不构成欺诈行为。对于招商不成功的企业在下届展会将免费赠送展位一个;参展企业网络宣传免费发布信息两年。”一些企业认为,举办方既然铺了这么大的摊子,而且收了那么多摊位费,就应该好好地为商家提供服务,否则就会砸了自己的牌子,到时伤的就不仅仅是商家,还有承办方自己。 客商们认为,内蒙古药交会的大名天下皆知,面对众多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地“药交会”,只有从多角度、多层面满足厂商、代理、终端、服务商之间供需合作的不同需求,不断提高会展质量,真正发挥服务广大药商的作用,才能保住“药交会”这块金字招牌。 对此,“威联”掌门人高晓路却自有他自己的高姿态。他表示,“威联”确实开创了中国药交会的先河,行业的竞争是很正常的,但是他真心希望同行能够办好自己的展会,不要砸了自己的牌子。“威联”决心要将“蒙派”品牌做强。“威联”的目标是借鉴“中国乳都”的经验,打造中国的“药展之都”,树立“中国医药会展第一城”的品牌,并逐渐打造固定城市药交会、年客流量全国第一、举办届数全国第一、预订率全国第一的地位。 ★医药保健品市场大洗牌 今年药交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医药保健品市场大洗牌。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这么多年,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再加上去年7月初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使企业的宣传手法受限,保健品行业迎来了另一个“市场拐点”。 ★究竟如何看待保健品市场下一步的发展? 在今年的药交会上,“西安天森”的总经理魏大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少年来,许多保健品厂商打擦边球、包医百病、圈钱骗财,做概念文章,行业的信任度也越来越低,市场也越来越混乱。了解保健品市场的人都知道陕西人造药,内蒙古人、东北人卖药。在几年前,二三十万的“蒙派”保健品营销大军以他们“三租一打”的营销模式开创了全国保健品营销先河,产生了无数个爆发户。但是在市场的自我淘汰和有关部门的“打压”下,以前那些概念产品不被人们所认可。国家出台新的政策规定,其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市场。这种规范会对整个医药保健品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抑制,现在摆在保健品经销商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保健产品的市场研发,新的保健品更应从质量上取信于民。一直从事保健品研发与生产的魏大林认为,今后的保健品应该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然而,很多医药保健品企业还是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应对政策监控变严所带来的冲击。可以说,很多医药保健品企业正是带着这种“迷茫”来参加本次药交会的。 高晓路认为,保健品市场监管越来越严格,就是迫使虚无的清晰,错位的归位。这种整肃显然对目前所谓的保健品产业有巨大的冲击和抑制,短期内会带来市场的缩水,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相应的市场份额会补充到药品和治疗市场上。 ★药交会涌动巨大经济源 在药交会上,记者也发现了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那就是药品和保健品在出厂价与零售价间的巨大差价。 当然,没有一个商家把出厂价当成是秘密,只要有人询问,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告之。在一个企业的展台前,有一个卖小儿感冒颗粒的,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这种药一大盒出厂价是1.5元,但在药店的零售价是9.5元;有一种补钙产品,在呼市某药店买20元,但在这里只有两元就可以买到;有一种能装2000片一桶的螺旋藻出厂价是50元,可零售价要140元。面对着这么便宜的药,一些普通市民恨不能多买上几盒,可是商家多是展出招代理商,并不零售。虽未能如愿,但是却让人们了解到了原来药的差价竟是这么大。难怪各地的厂家或代理商争相找自己最合适的目标,更有那么多的企业争着承办药交会。 据记者了解,这次药交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一些中小药品和保健品厂商,同时还吸引了哈药、广药、石药和北京同仁堂等一大部分药界“大拿”。 据承办方“威联”一负责人透露,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本次客流情况,本次交易会成交额可达9亿元,后续成交额通常为会间成交额的10倍。而20万药商同时还能为首府拉动亿元的经济效益。本次药交会直接和明显受益的行业有医药保健品产销、广告、印刷、宾馆、餐饮、旅游、展馆、运输、通信、购物、金融、娱乐12个行业,就连学生、农民工、无业者也纷纷高价受雇于客商,并在几天内赚了比一个月还多的收入。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