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内幕细节(组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3:02 兰州晨报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内幕细节(组图)(3)

两弹发射旧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内幕细节(组图)(3)

昔日发射两弹英雄在故地重逢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内幕细节(组图)(3)

徐虹在发射旧地接受记者采访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内幕细节(组图)(3)

中国第一代航天人抚摸导弹模型


  英雄聚首 已是华发满头

  在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立50周年和“两弹结合”40周年之际,当年“两弹结合”发射试验“七勇士”中的两名“勇士”——佟连捷和徐虹在大漠深处的发射旧址再次相逢了。操纵员佟连捷曾亲手按下了“两弹”结合发射的点火按钮……

  英雄相聚发射旧址

  9月4日上午,中国西北大漠深处。站在当年发射台的一块水泥地上,白发苍苍、面容清瘦的佟连捷和大眼睛、高个头、身着黑色夹克衫的徐虹重逢了。

  对他们来说,这次相聚整整相隔了36年 。

  一位老领导将话筒递给佟连捷,“来来,他是勇士,让他讲讲!”

  佟连捷回忆了当年发射前夕人员撤离的一个情景。“在所有人员撤离现场的时候,基地司令员李福泽来到地下控制室,要求留下,最后聂荣臻元帅下令他才离开了!”

  “看看去,地下室怎么样?”徐虹从垂直的地面洞口,踩着梯架扶手下进4米左右深的地下控制室,他指着一些孔道、沟槽说:“这就是当时铺设电缆的地方!”在仅有六七个平方米的地下室,当年的徐虹和佟连捷等人就在这里坚持到发射的最后时刻!

  当年“两弹结合”发射试验的“七勇士”高震亚、王世成、颜振清、佟连捷、张其彬、刘启泉、徐虹,他们当中有3人已经离世,这次,徐虹和佟连捷分别应邀从河南和北京赶来,是“七勇士”当中唯一两个在大漠发射旧址相聚的战友。

  新兵连里的“将门虎子”

  今年62岁的徐虹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始终很平静。回忆过去的经历,就像拉家常一样平淡真切!

  1961年8月,徐虹从河南郑州入伍后,就到基地修水库,“我们还开荒地,种庄稼,年底我们这些新兵被分配到了各单位!”徐虹说。一位知情的老领导说,当年的操作手,一般都是干部担任,徐虹聪明好学,他是被选拔的唯一的战士操纵员。进发射大队,必须是新兵中选出来的尖子,而徐虹所在的发射二中队,更是“优中选优”挑出来的。后来,徐虹很快成为班长。“进二中队的人,都必须把生死置之度外。”徐虹说。

  徐虹今年94岁的父亲徐光华,是原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的少将主任,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健在的走完长征的老红军。

  徐虹从部队复员后到郑州灯泡厂工作直至退休,徐虹在部队干什么,只有徐虹的父亲知道。“就在近几年有关两弹的情况解密后,有些人拿着登有徐虹名字的报纸询问:‘这个徐虹是不是你啊?’”徐虹说。这次陪同徐虹同来的儿子徐丹说,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那年,“我都不知道父亲过去在部队上是干什么的!”这让他对父亲充满了另一种敬意!

  “七勇建功” 聂帅亲自敬酒

  高材生成为发射试验的操纵员

  在航天城的宾馆里,记者眼前的佟连捷少将华发满头,儒雅温和。

  “他在吉林东丰县上初中时,就得过全省少年发明奖,数、理、化经常满分,高中毕业时,被保送到炮兵技术学院自动控制专业本科学习!”一旁的老伴告诉记者。1964年,佟连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现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本应该享受军官待遇的,可当时实行减薪,“我是按列兵待遇被分配到单位的!”佟老挥挥手笑着说。

  佟连捷是当时被分配到基地的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因为学的是自动控制专业,他被选拔分配到了发射二中队,后来成为自动控制专业技师。基地领导经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二中队是发射的尖刀中队!”佟连捷后来成为举世瞩目的“两弹结合”发射试验的操纵员。

  在佟老的印象中,从1965年开始从事发射,到1971年,他参加过10多次导弹的试验发射!1972年,佟连捷调到西昌,开始建设发射场。从一名军校大学生到一名将军,他一路风尘仆仆,无怨无悔!

   聂帅向“七勇士”敬酒

  说到当年的“七勇士”,佟连捷摇头笑了,“其实地下室很小,只有4个定位人员的编制。”

  据佟老回忆,1966年10月26日晚8时,他和徐虹两个操作员进入发射场地下控制室,开始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测试作业。他是技师,徐虹是班长,“我们两个操作员有不同的分工,发射控制台我来操作,一些参数由徐虹负责,控制系统技术助理员张其彬把关。在地面人员最后撤离后,加注燃料技师刘启泉进入地下室,最后控制自动加注,基地政委高震亚,参谋长王世成,发射二中队中队长颜振清,都撤离到了地下室。”

  徐虹回忆说,最后基地批准:高震亚、王世成、颜振清、张其彬、刘启泉、佟连捷、徐虹成为发射基地最后留下的7个人。“当时的情况是生死置之度外,‘七勇士’也叫‘敢死队’,这是后来叫起来的!”为保证发射万无一失,各系统的专家、科学家都对自己的数据参数写了保证书,“我在地下室就收到了50多份保证书!”徐虹说。

  记者问佟连捷老人:“当时紧张不紧张?”

  “不能说紧张,只能说是思维高度集中,自动控制系统不像现在看信号,火箭系统设备较多,也不像现在的数字化,那时全凭手摸、耳听、眼看!”控制台上两边有两排指示灯,左边一排白色,右边一排红色,“测试时,红灯绝对不能亮,我紧盯着白色指示灯!”佟老完全沉浸在当年的情景中。

  发射前的最后15分钟,拆除导弹托架,全部人员撤离现场。这时,整个阵地由参谋长王世成指挥。当他发出“最后一分钟准备!”命令后,液氧排泄、增压等一连串快速准确的动作从佟连捷手中飞过!“这个过程仅10余秒!”佟老很兴奋!

  1966年10月27日上午9时,操作员佟连捷按动控制台主机按钮!随即,烈焰腾空,导弹拖着一道白色烟雾直飞云霄!瞬间,地下室有种震颤,佟连捷从地下室广播里听到了“原子弹爆炸”的报告!

  就在发射结束离开现场的时候,佟连捷小心翼翼地从地下室配器箱上拆下了点火接线板和一节电线头,“这是中队长颜振清的主意,每次发射完毕他都要拆卸下来留作纪念!”他把这份简单而珍贵的礼物用纸包好,在当天晚上的庆功大会上,赠送给了聂荣臻元帅!

  当晚,基地召开庆功宴。“我们7个人被安排坐在了主桌,聂帅、钱学森等首长、专家坐在旁边的桌子上。”徐虹回忆说,“聂帅带着大家给我们敬酒,其实这是大家的功劳,我们很高兴又不好意思!”

  文/图 本报记者 朱静渊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