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两岸同根祭孔大典专题 > 正文

郑州文庙回归公众视线 主打国学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6:31 郑州日报
郑州文庙回归公众视线主打国学牌(组图)

郑州文庙回归公众视线:主打“国学”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郑州文庙回归公众视线主打国学牌(组图)

郑州文庙回归公众视线:主打“国学”牌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26日讯 郑州日报报道: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历时两年多修建完工的郑州文庙将在这一天正式对外开放,并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用Google搜索“郑州文庙”,相关信息有60000条之多。围绕郑州文庙的种种新闻中,有关于文庙的维修、征集楹联等活动;也有在郑州文庙举行的成童礼、祭孔、开办国学班等

  消息出现。即将回归公众视线的郑州文庙,究竟会以怎样的面目和风格示人?记者
对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背景篇:

  历史上的郑州文庙

  恢复建设后的郑州文庙土地面积近14亩,是完全使用传统手法进行精雕细刻的

文物保护复建工程。

  “郑州文庙规模最大是在元代,当时占地37亩,有五进院落,东西配房200间。”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处长宋秀兰介绍,在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的北京文庙、落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吉林文庙和景祐元年(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南京夫子庙面前,郑州文庙的历史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公元前478年)。宋秀兰表示:“也就是说,1900多年前的郑州就有‘尊师重教’之风,而且已经拥有学校和相当数量的知识分子。”

  现象篇:

  “大才班”问世

  郑州文庙气势恢弘,肃穆庄严,在这里开全日制国学班,引导现代社会的孩子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是郑州文庙的第一次,也是全国首家恢复传统教育功能的文庙。

  9月12日,记者前往郑州文庙,打探“郑州文庙先锋通世大才班”的“芳容”。

  在幽静的院落中,大才班的孩子席地而坐,每人一个条几形书桌,教室门口写着“正在号书,请勿打扰”;院内,20名4到7岁的大才班学生在跟随老师上武术课,虽然以孩子们的能力,也只能踢踢腿、跑跑步。教师赵泽远告诉记者:“大才班的体育教育把中国传统内家武术与现代体育相结合,通过体智修炼,创新生命健康———学生从小做起,将来就能够大有收获。”

  赵泽远还介绍,全日制大才班主要课程体系以国学经典教育为基础,双语通读通识中西经典,包括《大学》、《论语》、《中庸》、《老子》等中国经典著作,以及《伊索寓言》、莎士比亚作品等英文经典名篇和西方经典著作;艺术教育强调情感的培养和情商教育,利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颐养性情。对于成人,则开展成人诵读经典及国艺和国术的修习。

  “历史上文庙和教育始终紧密相连,有些大城镇都建有文庙,往往是‘因庙设学’、‘庙学合一’。到清嘉庆年间,中国共有京师、府、州、县、厅、司、乡各级学校文庙(学庙)1700多所,加上其他书院孔庙等,总数达2200所。”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任晓林谈到在文庙开办的国学班时说,“在这个班里,孩子们也会学数学、英语等课程,但侧重点是我们的国学经典。”任晓林表示,在文庙诵读经典,环境好,氛围佳,一定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悠悠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传统文化的力量。

  文庙除了全日制国学班,面向中小学生及成人的业余诵读班也在周六、周日向社会开放。任晓林说,这是为了满足成人尤其是家长学习国学经典的要求,感受文庙学习氛围。

  方法篇:

  主打“国学”牌

  郑州文庙自2004年重新修建以来,有关它的消息就屡见报端。不论是清明时节的“成童礼”、教师节的“祭孔”行动,都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引起了市民的浓厚兴趣,不少人还前往现场观礼。

  “我活了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仪式!”9月10日,500名师生在郑州文庙为孔子举行祭祀仪式,这是郑州近百年来首次大型祭孔活动,以至今年61岁的张大爷面对庄严肃穆的拜祭活动,感慨万分。

  宋秀兰介绍,文庙建成后将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开办国学论坛,请国内名家前来讲座;开辟“礼馆”,对市民进行中国传统礼仪的演示和提供参观等。“我想,文庙开放会使市民在参观时感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古建筑的木雕、石雕、彩绘、砖雕也能让人感受古代艺术的神韵。”宋秀兰说,在精神层面上,浓厚的国学氛围也能使市民受到精神的提升与熏陶,走“国学”路线的文庙是市民拜祭古圣先贤、抒发心情的文化平台。

  宋秀兰还表示,文化场所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与深化,“后学”的参与让文庙呈现动态发展,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场所发展的社会使命。

  追求篇:

  搞活文化遗产

  “根据文庙‘庙学合一’的基本性能,结合郑州文庙的具体情况,我们将郑州文庙的建制定为‘前庙后学’。”谈到为何实现“前庙后学”模式时,宋秀兰说,这样做主要是想搞活文庙,使之不单纯地成为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为了传承中华文明,让观众在游览文庙时变“参观”为“参与”,让参观的游人也有机会参与学习,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按照计划,文庙第一进院落,从照壁至戟门(大成门),为开放型广场,不设院墙,以增加庙宇与人们的亲融感;中院从戟门至大成殿,营造肃穆庄严氛围,大成殿供奉孔子像及四配十二哲像,神秘庄严,是人们拜祭孔圣人的主要场所;东西庑房及明宦祠、乡贤祠,设想建设“宰相馆”、“状元馆”,即把郑州历史上有名的二十宰相、十二状元在东西庑房中进行展示,以示郑州人杰地灵,激发郑州人的爱国主义热情。

  至于“后学”,则是在后院大成殿至尊经阁营造书院式崇学氛围,而这也分为两个部分。“西庑设置高层次的儒学经典书社,力求打造出高层次、资料全的全国第一书社;东庑墙壁上设置精雕细刻的孔子圣迹砖雕故事,并开办国学班,其书桌采用仿古条几形,其座椅采用蒲团制作,针对中小学生设置讲经堂,营造出一种读国学的雅致氛围。”宋秀兰表示,尊经阁为高层次讲座所,将经常性地开展高层次论坛、高层次讲座,使郑州文庙成为“地处庙内幽深处,悠悠传来读书声”的圣院。

  反思篇:

  向前还是向后?

  着汉服、行成童礼、祭孔、读经……伫立在现代社会的古老文庙,不时上演着一幕幕与传统、国学相关的大戏。有赞美者,有质疑者,更有反对者。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是穿上汉服在文庙行几个礼就能学到的,需要深入到中华文化的内部学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市民宋先生表示,他曾看到过行成童礼的过程,感觉在现代的外衣下套上一层汉服行礼的形式非常别扭,“只要能让人领略礼仪的精髓,穿什么样的衣服并不重要。”宋先生补充。

  在某文化单位上班的陈先生还坚定地表示,“我不会把孩子送到大才班上学。”他认为,“现在的孩子更应该做游戏、培养动手动脑的感知能力,学习适应现代社会知识。我认为现在让孩子背诵国学经典,这种刻板的教育不利于孩子大脑发育。”

  与此不同的是,某小学教师王老师认为,反复的诵读可以有效地唤醒右脑强大的记忆力,特别是13岁以前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诵读不但可以唤醒右脑的超常记忆力,还可以有效地保持。“我的孩子已经读了两年,我觉得她变得很有礼貌,在学校成绩很好,人也很自信。”

  郑州文庙正式开发时间越来越近,即将完全走入市民生活的郑州文庙,是沉寂还是兴盛,市民对围绕它的种种活动是支持还是反对、是关注还是漠视,在郑州文庙再次登上时代舞台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一定会得到自己的答案……

  作者:左丽慧 唐强 责编:王晓飞

  相关专题:2006两岸同根祭孔大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