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十周年广州香港再成一家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02:43 信息时报
香港回归十周年广州香港再成一家人(组图)
为了配合24小时通关,香港开通了来往皇岗口岸和市区的全天候穿梭巴士

香港回归十周年广州香港再成一家人(组图)
位于广州北京南路的香港城,曾是穗港融合的一个代表

香港回归十周年广州香港再成一家人(组图)
在广州当“个体户”的香港人林志伟在自己的时装店里视察生意

  香港回归后,曾经历一段经济低迷的艰难时期。2003年起,中央政府为帮助香港渡过困境,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融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挺港”的政策措施,包括CEPA、自由行、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QDII等。

  事实上,CEPA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拆除经济一体化的藩篱。在CEPA实施之前,香港人持回乡证可自由进入内地,但货物不能;因为香港是自由港,内地的货物可自由进入香港特区,但人却不能。CEPA的实施,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而事先实现的24小时通关,为CEPA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穗港两地来往从此无时差。

  弹指10年,借着近水楼台之便,广州与香港两地经济如今水乳交融,早已密不可分。

  ●全日通关开穗港“黄金通道”

  从2003年1月27日零时起,皇岗口岸旅客24小时通关,真正成为全国首个全日通关的一线口岸,穗港之间的“无缝隙连接”得以实现,也全面带动了口岸通关的客流大幅上升。据了解,在实现24小时通关的2003年,皇岗口岸旅客通关人次首次超过3000万大关,2004年,经该口岸通关的人员达4876万,直逼5000万大关,同比增长四成多。

  24小时通关打通了穗港之间客流物流的经脉,深宵时段过境旅客及小车的大幅上涨,极大地拉动了出入境旅客的大幅上升,使该站验放旅客的人次屡创新高。据皇岗边检站统计,2004年,出入境人员流量9次刷新高峰纪录;其中8月7日,首破17万人次纪录,达172473人次,为目前最高日出入境人员流量纪录,是皇岗口岸原设计出入境人员流量的3.45倍。而在凌晨时段(0:00~6:30),该口岸的出入境人员最高纪录已达3万多人次,极大方便了香港与内地的交往。

  粤港合作统筹小组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皇岗口岸的24小时通关,从心理上消除了穗港之间的障碍,为CEPA的实施及大珠三角地区经济融合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24小时通关也使穗港两地来往从此无时差,而通关人流物流屡创高峰说明,皇岗口岸正在成为穗港两地间的一条“黄金通道”。

  ●专业人士资格互认有突破

  “CEPA实行得很成功,香港专业人士由此可以进入内地。”香港自由党主席田北俊如此说道。事实上,香港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执业资格,不仅有助他们在内地发展,而且可提高内地专业服务质素和两地专业合作水平。

  在CEPA“第四阶段协议”中,港澳和内地专业人员资格认证也进一步放开。据中国

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透露,目前内地与港澳已有建筑、会计、证券、法律、医疗、保险6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资格互认工作取得进展,共有约1400人通过互认取得了对方的专业资格。

  香港与内地法律服务机构由此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年1月1日起,香港大律师以公民身份将被允许担任内地民事诉讼代理人。此外,CEPA允许取得内地法律职业资格,并获得内地律师执业证书的香港居民,以内地律师身分从事涉港婚姻、继承案件的代理活动。

  香港律师会副会长何君尧希望,两地在法律执业资格互认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由于受中文水平及两地法律差异的限制,目前,香港律师在参加司法部的律师资格试中,成绩未见理想。“事实上,是否可以设立一个律师资格试以外的机制来承认境外律师执业资格?”何介绍,目前外地律师到香港执业,若属优秀人才,可豁免部分科目的考试。

  据介绍,目前已有70家香港律师事务所获准在内地执业,提供涉外、涉港法律服务。其中有13~14家香港律师事务所在广东省设立代表处、办事处和分所。

  ●自由行融入广州人生活

  根据CEPA条款,内地允许广东省境内的居民个人赴港旅游,首先在东莞、中山、江门三市试行。这项政策官方名词为“个人游”政策,而民间则多称之为“自由行”。

  广州与香港因地缘与亲缘关系,两地人民向来交往频繁。不少老广可能有这样经历,上个世纪中后期,香港的亲戚每次回来探亲,总会大包小包风尘仆仆而至。大至电视,小到香皂,无一不足。到了改革开放之初,广州人从香港亲戚口中听到从塑料雨衣、威化饼到喇叭裤,感觉非常新鲜。那个年代,香港货似乎总是受人青睐,但往时内地人不能到香港,香港货物不能进内地,便只能靠亲人带回。

  时移世易。“自由行”是CEPA当中与民众关系最大的一环,不仅推进了香港旅游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广州人的购物消费习惯。每隔数月便去一次香港,成为很多广州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享受着香港自由行带来的便利。唐小姐是广州某外资银行的一名职员,月收入超过6000元。她告诉记者,到香港的目的主要是购物,开始的时候往往在香港逗留一晚,到购物城挑选打折的服装,到SASA补充

护肤品化妆品。几年过去了,唐小姐如今对香港已经非常熟悉了,她现在干脆当天往返,对于她来说,到香港购物,与到广州天河城逛街没有多大的分别。

  由于起初只有几个城市的居民获准来香港自由行,因此当时没有多少人料想到自由行对香港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如今,自由行计划已逐步扩大到内地49个城市,至今已有超过1800万人次内地居民通过这一计划来港旅游,为香港旅游、零售和相关行业带来可观收益。

  事实上,两地出入境的便利,也改变了香港人的生活习惯,时报记者在港采访到的四个香港家庭里,有两家的女主人是经常到深圳采购的,由于果疏、干货等在香港很贵,这两家都准备了大冰箱,一周到深买一次菜;而另两个家庭,多数光顾内地的皮具、成衣,还在过关时买香烟和酒类,因为香港对烟酒课税很重。

  ●零关税货物10年进口近10亿

  CEPA诞生于香港经济低迷之时,CEPA中“零关税”条款当年给予了港人很多的憧憬:一个13亿人口的市场展现在香港面前,传递出一个信号——香港制造业有望得到振兴。

  制造业被学者认为是香港的夕阳产业。不过,CEPA实施后,一些本已在珠三角投资的港商,看到其中的机遇,又将部分工序重新回迁香港。旗下拥有Jessica及Episode多个知名女装品牌的香港陶比公司行政总裁方刚告诉记者,由于不同款式的衣服需要用不同的布料制造,“来自欧洲的贵价布料,我们一般购回至香港工厂加工,然后再进入内地销售,这样便能享受到香港货物零关税的好处,在成本上有所降低。”

  事实上,“零关税”条款也确实是立下汗马功劳。来自广州海关的统计资料显示,自2004年CEPA正式实施以来,内地总共进口了香港CEPA零关税货物总值已超过8亿美元。据统计,2006年1~11月,经全国口岸进口享受香港CEPA零关税的货物总值共计3.67亿美元,优惠税款高达2.74亿元人民币,其中广东口岸的进口值占全国将近七成。

  与此同时,进口商品结构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趋势。2004年主要为药品、服装纺织品、塑料原料、珠宝首饰和钟表等香港传统优势产品,CEPA不断扩大开放后,零关税商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食品、化工、塑料制品、纸制品、五金制品、机电、远洋渔业产品等。零关税货品今年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目前为止,享受零关税优惠的货物税号已分别达到1452个。

  CEPA实施后,货物通关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据了解,陆路通关作业实现了转关监管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监管模式以及口岸车辆的自动核放,使进境地口岸转关由原先平均20分钟完成通道放行减少至平均5秒钟内由通道完成自动核放,指运地车场验放由原平均30分钟减少至平均8分钟。

  此后,粤港两地间的进出口贸易额从2003年的592.56亿美元剧增到2006年的1126.24亿美元,粤港合作从高层到民间,尤其在经贸方面的往来不断升温。

  ●755位香港人成广州个体户

  风味独特的港式茶餐厅、时尚的服饰店、设计新潮的美容美发店、优雅清静的酒吧……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拿着打工的“血汗钱”来到广州当个体户。作为CEPA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4年1月1日起,香港、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可以在广东省境内申办个体工商户从事商业零售,无需经外资审批,由工商部门直接予以登记注册即可。2004年1月1日,香港居民郭惠芳领到第一张内地个体工商营业执照,成为当时香港城内经营零关税港货的个体户。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755名香港人在广州申办了个体户。

  40多岁的余先生是浩浩荡荡的香港个体户大军中的一员。四年前,他挥金70万在白鹅潭酒吧街开设了金钥匙酒吧,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广州“个体户”。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在香港马会任调酒师,一做就是10年;此后又经营过好几家酒吧。因为决心在广州发展,余先生把自己的家也安在了东山,现在一个月30天都留在广州。

  尽管余先生开设的酒吧生意并不算好,但他还是不舍得离去。几年下来,他逐渐融入了广州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在他眼中,如今的广州已经与香港没有太大的分别。

  另一名香港人梁先生也选择了广州作为自己大展拳脚的地方。每天早上9点,梁先生匆匆忙忙地从香港的家中出发,乘坐直通车到广州后再转地铁,中午大约11点15分抵达海印缤缤广场。晚上10点当万家灯火的时候,梁先生才又拖着疲累的身体回到香港,这才完成一天忙碌的工作。自从数年前,在海印缤缤广场开设了服饰店之后,梁先生几乎每天重复着这样的行程。现在他们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内地。

  ●五家港资分行挺进广州

  CEPA对香港银行业最大的优惠,在于降低了其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的资产规模要求。现在规定的资产总值仅为60亿美元或以上,远低于中国承诺给世贸的200亿美元最低资产要求。2004年3月29日,香港永隆银行正式落户深圳,成为在CEPA框架下香港银行首家内地分行。广州市金融服务办公室有关人士此前透露,目前已有汇丰、东亚、恒生、南洋商业、永亨五家港资银行在广州设立了分行,永隆银行、廖创兴银行等正在递交申请,希望把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而且,香港银行还在2007年人民币业务对外资开放之前就捷足先登。2004年02月25日,央行的一纸公告为人民币登陆香港打开了通道,允许香港银行可在港办理人民币存款、汇款、兑换和银行卡四项个人人民币业务。内地的银联卡也通行香港。业内估计,此举将为香港创造2800亿港元商机。

  目前,人民币在港流通和使用实际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在香港的便利店、茶餐厅、购物商场,随处可见消费者用人民币“埋单”,然后又找回一些港币。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坚挺,香港商家欢迎内地顾客在港消费、购物时使用人民币付款结算。而随着大量人民币在港流通,香港有关地下金融业也随之发达。香港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使得在港流通的人民币有合理、公开的流通渠道,减少了地下钱庄以及“洗钱”事件的发生,从而推动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健康发展,形成并逐渐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

  今年1月,国务院同意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当时香港银行系统的人民币存款约228亿元。而随着在港使用人民币日趋普遍,这一数字必然增长。

  政策大事记24小时通关

  2003年1月27日凌晨零点,深圳皇岗口岸与香港落马洲口岸首次同时实现客运24小时通关,这被认为是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的重要里程碑。

  CEPA签订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在港签署。CEPA及之后每年的“补充协议”,为香港的制造、贸易、金融和专业等行业优先进入内地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支持内地企业到港上市

  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签订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当中规定,双方将不断加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允许香港交易所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等,这些措施将为推动内地与香港在证券领域的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既可以利用香港市场筹集资本和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也有助于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一个既有利于内地企业也有利于香港的双赢选择。

  中央政府鼓励和推动内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到香港上市,10年来内地企业在港融资逾7530亿港元,目前香港股市总值中,内地企业所占比例上升至七成。

  内地居民香港个人游

  2003年7月28日开始,根据CEPA条款,内地将允许广东省境内的居民个人赴港旅游。此项措施首先在东莞、中山、江门三市试行。按照公安部规定,广东省的中山、东莞、江门、佛山4市居民首先获准以个人身份办理个人游签证,自行往来港澳地区。目前,“个人游”计划已逐步扩大到内地49个城市。

  对港开放人民币业务

  经国务院批准,2004年2月25日起,香港银行可在港办理人民币存款、汇款、兑换和银行卡四项个人人民币业务。业界认为,它不但是内地与香港加强金融合作的一大“双赢”举措,还标志着两地经济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将有助于香港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利于人民币加快迈向国际化的步伐。

  国务院于2007年1月10日同意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专家指出,此项业务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将扮演重要角色。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

  2004年6月,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由广东省提出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构想成为现实,粤、闽、赣、湘、桂、琼、川、贵、云9省区和香港、澳门的行政首长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即“9+2”合作)。

  “从珠三角到泛珠三角,香港的经济腹地正在不断地向内地延伸,区域合作可以使香港避免变成一个经济孤岛,使发展有了更大保障。”专家认为,泛珠三角区域的发展,可以使香港获得三方面利益:为已基本成型的香港制造业转移提供更广泛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为香港地区存在的剩余资本找到一条很好的出路;可以使香港免除兼顾制造业的延续及高科技发展的两难局面,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高科技发展上去。

  香港发展首次纳入国家规划

  2006年3月,全国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首次将香港列入,明确表示国家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信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地位。

  QDII实施

  2006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宽有关境内资金进行境外

理财投资的外汇管制,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均可成为QDII赴海外市场投资,宣告QDII正式起航。

  QDII(即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境内投资者机制)最早是由香港政府提出,其目的是绕开人民币不可兑换的障碍,使内地的资金通过一个受控的渠道,以专用的在岸投资基金的形式投资于香港。中央政府能够在史无前例的情况下,给予认真考虑并开始逐步实施,足见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