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访邓小平女儿邓榕:父亲一定会为香港骄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00:07 中国新闻网
邓小平之女邓榕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专访,回忆父亲邓小平。中新社发 毛建军 摄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四日电 题:邓榕:“父亲一定会为香港骄傲!” 中新社记者 王永志 张量 “衷心祝福香港更加繁荣!衷心祝福香港人民更加幸福、康泰!”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女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专访时,向香港回归十周年致以衷心祝福。 “这是母亲和我们全家人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最想向香港人民说的一句话,如果父亲健在,相信他也是一样的心情!” 倾注一生情 难解香港缘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也是邓公逝世十周年。在这样特殊的年份,邓榕特别怀念父亲,她向记者娓娓谈起父亲一生与香港结下的不解之缘。 “父亲第一次经过香港,是一九二0年留法勤工俭学途中。那时他还是刚从川北出来的十六岁青年。他的一位同学曾记述了当时的印象。那是殖民统治下的香港,青年学子们看到的是中国人不幸的遭遇和苦难生活的景象。那是让每个中国人都感到耻辱的深刻印象。” 此后,为了革命,邓小平又几经香港,对那里十分熟悉。而新中国建立后,他却始终没有机会再踏上香港的土地。邓榕感慨地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父亲倾注了他的精力、心力和智慧。特别是‘一国两制’构想,那是非常伟大、充满智慧的创举。” “现在回头来看,香港平稳回归并不是一个必然结果,其中有很多变数,当年的谈判有着很多艰难时刻,出现过僵局。当初英国并不甘心放弃香港。中国用什么方式收回香港,是一个大的政治问题和国际关系问题。” 邓榕对当年激烈的斗争记忆犹新:“十年过去,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香港平稳回归是当然的。但是当时英国人要求延长治权,并且在驻军问题上与我们有很大分歧。因此,平稳收回香港、平稳过渡并不是一个必然结果,而是经过了许多艰难的谈判,包括斗争。我们的立场非常鲜明,对他们不合理、不合时代的要求进行了坚决抵制。” 邓榕回忆说:“英国在谈判前,准备用‘主权换治权’大做文章。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父亲在涉及主权这样的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这让英方感到非常意外。撒切尔夫人最近的回忆里就提到了这段历史。撒切尔夫人退休后,我曾去拜访过她。她谈起与父亲交往的情景,表示对父亲非常钦佩。” “正是经过无数艰辛的谈判和努力,最终,在得到广大中国人民、包括香港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认可的‘一国两制’——这个充满智慧并切实可行的构想基础之上,我们实现了和平、平稳、顺利地收回香港的伟大壮举!” “父亲的确在香港问题上倾注了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榕平实而客观地说:“但是香港回归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是一个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并非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事情,是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多少次谈判和各种形式的外交努力,许多人投入其中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她说:“父亲对香港问题持续关注、长期思考,与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和主管领导一起开会、谈话不计其数。” 据说,在邓公的办公室里有各种各样的香港地图和关于香港的资料。“香港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法制、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父亲为解决香港问题博览群书,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香港的情况。他每天都要看很多外电,还订了很多香港报纸,内参更多。” 两眺香港 心境不同 一九九二年,邓公在深圳眺望香港,已成为历史瞬间永远定格在国人心中。始终陪伴在父亲身旁的邓榕说:“其实,父亲深圳眺望香港是两次,而两次的心境大不相同。” 第一次是一九八四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深圳。“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天气很冷,父亲来到文锦渡口岸,登上了一座很矮的灰色边防小楼。通过楼上简陋的窗子,陪同人员指着前方介绍说,那边就是香港。父亲远远眺望香港,默默地看着没有说一句话。” 邓榕说:“当时香港已是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而我们所在的沙头角还完全没有发展起来。我记得,当时深圳汇报工作时,讲了问题,就是大陆这边有很多偷渡人员游泳到香港那边。他们还指着一条河对父亲说,这里就是偷渡最多的地方。而真正解决这里的偷渡问题,是在深圳成为一个新兴发展中的城市后。深圳发展起来了,就没人游泳偷渡了。所以,发展是第一要务,否则怎样围追堵截都不行。” “八四年去广东时,父亲思考的问题集中在如何回应对建设经济特区的置疑之声,一路上只看不说。那时父亲眺望香港时的心境与一九九二年在皇岗口岸的大桥上远眺时有很大的不同。” 说起第二次眺望,邓榕语调不由轻松、愉快起来:“那时,皇岗口岸刚刚建好,崭新的通道大桥与八年前简陋的文锦渡口岸已是今非昔比。在皇岗口岸大桥上向香港眺望,那是一种登高远眺的感觉。” “这一次,父亲一路讲了很多话,后来整理成南方谈话。当时,香港回归大局已定,距离九七年越来越近,父亲是在倾注了那么多心血解决香港问题之后再次眺望。我在一旁看见,父亲的眼中充满了感情,也充满信心,情绪非常好。父亲曾多次对香港友人说过,希望‘九七’去香港,哪怕坐着轮椅,也要‘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这是他唯一的心愿,是他对香港的热爱。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能为祖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他很高兴。而作为子女,回想起这些事情,我们为父亲感到骄傲。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机会为自己的祖国完成这样一件大事。”想起父亲未了的心愿,邓榕眼中泛起泪光,声音微微哽咽了。 “父亲一定会为今天的香港骄傲!” 尽管邓公未能亲自踏上九七后香港的土地,但亲人们最终替他完成了这个心愿。 邓榕回忆起一九九七年陪母亲参加回归大典的情形说:“九七回归大典,父亲已经过世,江泽民主席特意邀请母亲参加庆祝活动,他安排得非常周到,整个活动,都是让母亲和他一起行动。我和姐姐邓楠陪同在侧。” “父亲是个生活非常简单、性格非常达观的人,对自己的葬礼、后事,甚至生前身后名,没有任何要求,只有这一个未了的心愿。所以我们全家人心情都很激动,认为参加回归大典是在完成父亲的遗愿。母亲也是非常简单朴素的人,但行前破例做了新衣服,我们姐妹也帮着她‘忙活’。到了香港,母亲更是心情难以平静,夜不成寐。” “回归典礼当天,母亲被安排在第一排中方政要席,我在台下注视着母亲。在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她郑重地站立,替父亲完成心愿。第二天,母亲参加香港的庆祝大会。董建华特首专门向与会者介绍,卓琳女士出席回归庆典。江泽民主席把我母亲搀扶起来,母亲深情地向大家招手致意。她是在代表父亲向全体香港人民致意。” 十年一瞬,邓榕对香港回归以来的巨大变化非常感慨,她说:“香港这十年,就像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诗‘当惊世界殊’。香港人自己管理香港、建设香港,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连美国王牌的《时代》周刊都发表了长篇文章,承认其姊妹刊十年前的论断错误。如果不是心服口服,美国人是不会说你好的,他们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就是香港十年来取得成就最好的证明。” 邓榕说:“香港回归前后,很多人对大陆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有抵触,对祖国的认同感也不强。并不是回归了,所有事情就都完成了。十年来,内地经济快速发展,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依存度越来越高,互补性也越来越强,一荣俱荣。内地与香港相互已真正唇齿相依地融合在一起。香港的繁荣稳定对自身和内地都是至关重要的,香港不可替代!” 邓榕高度评价香港对祖国的贡献,她说:“为什么当年要把特区放在深圳,就是因为要借重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香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对祖国有很大的贡献。这个贡献不仅限于回归以后,还贯穿中国整个改革开放之中。” “香港回归十年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我们为香港感到骄傲,为祖国感到骄傲。如果父亲还健在,他也一定会为今天的香港感到骄傲,感到欣慰!”邓榕由衷地说。 “我非常喜欢香港” 邓榕和家人一直在延续着父亲与香港的缘,她告诉记者说:“回归前,我曾经多次在香港出差,虽然爸妈都没有什么需要,但我总会给他们带点小礼物。像老花镜、烟嘴还有皮带之类的,这些物品父亲在去世前一直在用,现在都摆放在故居陈列馆里。现在我也经常会去香港看望父亲的老朋友和我们自己的朋友,我非常喜欢香港!” 采访当天恰好是端午节,中新社记者为卓琳女士准备了一束美丽的康乃馨,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邓榕开心地接过花说,“谢谢,这花老太太一定会喜欢!”她告诉记者,卓琳女士今年已经九十一岁高龄,身体健康,全家人像父亲生前一样都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