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驻港官兵刻苦训练受好评(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13:05 世界新闻报
本报记者 梁建军 一动不动练站姿 刻苦训练受好评
女宪兵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摄影:张震)
苦练本领(摄影:张震) 8号码头是香港最大、最繁忙的货运码头,隔着一道不高的铁丝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昂船洲海军基地就在里面。6月4日,记者有幸随采访团进驻这里,亲眼见识了文明之师的风采。 被市民当成雕塑 驻香港部队是由陆、海、空三军合成的部队,根据履行防务的需要,部队配备了我军自行研制的轻型装甲车、导弹护卫艇、直升机等武器装备。 4日上午,烈日炎炎,在30多摄氏度高温里,泊在昂船洲军港里的一艘舰艇上的官兵照常训练。官兵们全副武装,按指令熟练操作着舰上的机械和设备。训练间隙,我们登舰入舱,与官兵们聊天得知,他们每天除了下午有一两个钟头到陆上进行训练之外,所有的时间和活动都在舰上。炎热的天气,加上封闭的船舱,汗水早把官兵们的制服浸透,但我看到的却是张张透着乐观和坚毅的脸庞。 一般来说,普通人每几秒钟或十几秒钟就要眨一下眼睛,而官兵们为了保持自己在岗位上几个小时不动,就要把自己练成5分钟不眨一下眼睛。据介绍,担任岗哨警卫的士兵以标准的站姿站在哨位上,经常几个小时不动一下,以至于香港市民把他们当作塑像。 2005年,某航空兵团第一次应邀参加特区政府组织的联合远海搜救演习,在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只用37分钟就发现目标,改变了连续9年没有发现目标的历史;担任汽车修理的士兵们可以对多种国内外小轿车、越野车进行中修和大修,就是炊事班的战士很多人也考取了专业等级证书! 保护人也保护动物 驻港部队的军营内绿树成荫、蝶飞鸟鸣。从1998年起,部队每年都举行“军营开放日”活动,市民们对军营内的环境保护也是赞不绝口。
海上军事课目训练(摄影:张震) 一天傍晚,班长米华与新兵彭磊路过营院小道时,茂盛的草丛中一连串急促的狗叫声引起了他俩的警觉。原来,不远处一只野狗与一条约3米长的巨蟒发生了对峙。细心的米班长发现,蟒蛇尾部隐约可见一个鹅蛋般大小的蛇蛋,是这条蟒蛇正在下蛋时被觅食来的野狗发现了。按照《香港野生动物保护法》,香港野生动物都受法律保护,此情此景,如果吆喝着把野狗赶走,必然也会惊吓到蟒蛇产蛋。米班长沉思片刻,他立即叫小彭回连队,自己守在一旁静观其变。5分钟后,小彭从炊事班拿来几块骨头,轻轻地呼唤着野狗。饥饿的野狗见状,呻吟几声,摇晃着尾巴跑了过去。一场即将在狗与蛇之间发生的肉搏战终于得到了和解。 还有一个故事与麻鹰有关。墨鸢是香港最常见的猛禽,在驻香港部队海军基地的丛林里栖息尤多。解放军驻港之初,香港动植物保护协会就询问解放军进驻后,麻鹰是否会受到保护。接到信函后,驻军领导当即指示有关部门回信,表示会坚决执行基本法和驻军法以及香港法律,爱护香港的一草一木。多年来,驻香港部队爱鸟护鸟的许多故事成为佳话,不久前,香港渔农署的调查说,麻鹰的数量增加明显,它们与驻香港部队和谐相处,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硕士博士不如战士 2004年7月,驻港部队深圳基地司令部通信科参谋王鹰,受领了与某公司谈判建设通信网的任务。为了在谈判中不处劣势,王鹰先后自学了《移动通信技术及演变》、《CDMA技术及其应用》等专业知识,在历时5个月的谈判中,他从一开始的听、记、简单讨论,逐步提高到后期可以完全掌握谈判局面。谈判接近尾声时,该公司提出5种方案,强烈建议部队选择一种。王鹰详细研究了5种方案,通过认真计算,绘制各种方案的曲线图,否定了这些建议。当他把自己的算法和曲线图交给对方时,对方叹服不已。该公司高层在例会上说:“一堆硕士、博士,不如驻港部队的一个战士。”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培养学习型官兵是记者采访期间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驻香港部队汽车连有句口号“学一门课拿一门证”,官兵积极参加大专院校的函授学习,并依托深圳市劳动局成立周末育才学校,开展家电、电脑等专业培训,全连先后有100多名官兵取得资格证书,光取得中级电脑等证书的就有60多人。 李肇星赞叹“侯一针” 在驻港部队采访,一提“侯一针”,没有不知道的。 “侯一针”本名侯玉娟,是驻香港部队医院的一名护士。这名2004年入港的中尉军官看上去乖巧文静,我们采访她的时候,旁边的人说,她蜜月还没过完,就从老家返港。 侯玉娟的事迹远远说不上惊天动地,但她的成功就在于平凡中的坚持。打针是护士必备的基本技能,作为一名护士会打针、打好针并不难,难就难在打好每一针。为了尽量减少 患者的疼痛,在反复实践和钻研中,侯玉娟发现,进针方式和进针角度,以及操作者的态度都会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经过反复摸索,她成功掌握了“无痛注射法”,经过她护理的患者都说,侯护士打针一点痛的感觉都没有。 今年1月,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体验了侯玉娟的护理后说:“侯一针,真的名副其实”。除了高超的医术,侯玉娟还把自己的细心、耐心、体贴点点滴滴地渗透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她护理过的上千名患者无不称赞她。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