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巨富香港筹钱内地发达(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06: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碧桂园香港上市,杨国强踌躇满志。CFP供图 香港资本市场造就了广东企业家的财富传奇。内地企业大举南下 几十年来的港商单向投资内地的模式一去不复返,新的趋势是内地企业大举南下。在许多外国证券交易所希望吸引内地企业上市之时,谋求做大做强的内地企业选择了“反哺”香港。 内地企业的“反哺”使2005年成为香港资本市场的肥年,香港主板市场新股筹资额创下历史新高,雄踞全球第四位,超过了东京,仅次于纽约、伦敦和多伦多。 从1997年香港回归至今,10年来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已经超过了7530亿港元,目前,在香港股市的总市值中,内地企业所占的比例上升至七成。而广州企业由于毗邻香港,占尽“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前去香港上市的企业更多。他们一方面通过上市实现了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同时也为香港金融市场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碧桂园(2077.HK)在香港上市,更是诞生了新的内地女首富。 资本市场,历来是书写财富神话的地方。而香港资本市场,又造就了许多广东企业家们的财富传奇。在前不久发布的2006《新财富》500富人榜中,有71位广东富豪。这些富豪所领导的企业,许多已先后在香港上市。而下面所列的,只不过是其中的部分富豪。 碧桂园上市 造就25岁新首富 4月20日,吸引超过60万香港股民认购的碧桂园(2007-HK)在香港挂牌上市。以7.27元——较招股价5.38元高35.13%报收。而随着碧桂园的上市,新的内地首富、年仅25岁的杨惠妍,更是吸引了国人的目光。取代玖龙纸业(2689-HK)董事长张茵成为新一代内地女首富的她,已比位居“500富人榜”第二名的许荣茂财富(304亿元)多出近400亿元。 杨惠妍是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二女儿。碧桂园公开招股的同时,杨国强把自己的股权转让给了杨惠妍。根据碧桂园上市前的重组情况,杨惠妍100%控股的“必胜公司”持有碧桂园160亿股中的95.2亿股。按6月26日碧桂园(2007-HK)的收盘价6.69港元算,她的财富高达636亿港元。 可以说,香港上市,成就了新的内地首富,成就了这位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年轻女孩子。 富力上市 造就内地第三四大富豪 2005年7月,富力地产(02777.HK)在香港上市,公司董事长李思廉、副董事长兼总裁张力个人财富一夜暴涨。2007新财富500富人榜公布的数据显示,李思廉以180.7亿元、张力以180.2亿元的身家,分别列内地第三、第四大富豪。 李思廉今年49岁,出生于香港。李思廉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证券金融从业员,后来从事贸易,最后转向房地产。1993年,李思廉与张力以2000万元资金携手进军广州房地产业,拆迁广州嘉邦化工厂建设名震一时的富力新居住宅楼,赚得第一桶金。作为公司董事长的李思廉目前持有富力地产集团33.37%的股份。 张力今年53岁,出生于广州。他早先从事建筑、装修行业,1993年开始进行房地产开发,并于1994年与李思廉共同创办了富力地产,任副董事长兼总裁。2005年起任联席董事长,主要负责购地、开发、工程、成本控制和集团架构管理等方面,目前持有富力33.24%的股份。 雅居乐上市 成就陈卓林家族 2005年12月,雅居乐地产(03383.HK)在香港成功上市,陈卓林家族财富一夜大增。2007新财富500富人榜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家族以173.6亿元名列内地第6。目前,陈卓林兄弟五人及其妻子为集团控股大股东。 现年45岁、出生于广东中山的陈卓林,拥有超过14年的房地产及管理经验,1992年开始担任雅居乐公司的总裁,1993年开始在香港及澳门开拓内地地产客户市场,为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合生创展上市 朱孟依进军富豪前十名 1998年5月上市的合生创展(00754.HK),让朱孟依身家骤增。2007新财富500富人榜公布的数据显示,他以151.7亿元的身家,名列内地富豪第八名。今年48岁的朱孟依,于1992年与人共同创办了合生创展,其率领的合生系2006年房产销售面积约为130万平方米,收入约达40亿元。 2006年5月,合生创展向关联公司收购了在北京从事物业发展的北京东方文华国际置业有限公司。7月,以1.5亿美元全部出售了其持有的50%上海合生国际大厦项目。在公司业务发生变化的同时,朱孟依在资本运作上也动作连连。10月,入资超过1年的老虎基金减持5000万股合生创展旧股,套现8.125亿港元。减持后,老虎基金的持股量由约8%降至4.11%。随后,在通过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6000万股股份后,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也配售了其所持5.9%的合生创展股权。 上市者谈 越秀集团董事长区秉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回归十载,作为“窗口”公司,越秀集团在调整中壮大。总结经验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深化资本运作与强化内部产业管理相得益彰,产业管理是“根”,资本运作是“枝”,“根基”扎实才能“枝繁叶茂”;二是强化核心产业的发展。 雅居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选择在港上市主要是因为香港金融市场比较成熟,透明度高,面向国际投资机构。据了解,公司于香港交易所上市一年半时间,现时股价已经是初入市时候股价的3倍。 合生创展有关负责人表示,成功上市为合生创展在企业管理的监督上导入了更加广泛的外部要素,获得了更多资金支持。年报显示,2006年度集团合约销售额比2005年有了近一倍的增长。 富力地产2006年年报显示,富力地产去年营业额增幅74%,纯利增长69%。截至2006年12月31日,富力地产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较2005年增长44.4%。 碧桂园主席杨国强日前表示,该公司上市以来,新增可建筑面积900万平方米。 排队上市 “先行”房地产企业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带动广东房地产企业加快了上市节奏。据称,合景泰富香港上市日期已确定,而奥园集团、恒大地产等的上市也进入相关程序。另外,有消息称,时代地产已于去年年底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材料。据称美林基业、方圆都已有上市的计划。 创造资本神话的地方 从香港地铁中环站A出口出来,周边是密集的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交通银行等等,楼高420米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耸立于此。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下简称“港交所”)便设于国际金融中心一期。港交所的交易大堂设906个交易区位,有很多企业在这里举行上市仪式。 这里,也是一个制造资本神话的地方。 中国概念股将港股带入大牛市 香港的证券交易最早始于19世纪中叶,1891年时,香港开始有正式的证券交易市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香港已发展成为一个效率高、容量大的国际资本市场:资金及资讯自由流动;法律体制健全;大量奉行国际标准兼具国际经验的专业人才;国际资金汇聚、集资能力强;监管架构完善;先进的交易及结算交收设施及市场基建等等。 截至2007年5月,香港主板及创业板共有上市公司1189家。 近年来,内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得中国概念股成为香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恒生指数于2006年纳入建设银行(0939.HK)为蓝筹成分股,这是恒生指数第一次接纳H股作为成分股,这显示了内地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的重要角色。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H股和红筹股均开始加快回归A股市场,香港市场是否会被“边缘化”再度引发市场有关人士的担忧。对此,港交所执行总监(业务发展科主管)霍广文认为,H股和红筹股回归A股市场,对香港股市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红筹股和H股能在内地A股市场同时上市,对投资者来说,只会是好事”。 港交所在2007~2009年的发展策略计划主题是:成为一个专注香港、中国内地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证券及衍生产品的主要国际市场,而中国内地将继续是港交所新业务的主要来源。港交所认为,香港和上海、深圳证券市场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内地市场主要为企业筹集人民币资金,香港则能筹集可自由兑换的资金。而内地经济持续增长,使得国际投资者更有兴趣分享中国内地增长的成果。而内地企业,对资金和知识的需求将更加热切,香港正好可以提供优质平台。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香港联交所于1999年10月,成立创业板,面对中小企业而规定了比主板宽松的上市条件。 继红筹风暴之后,内地企业又演绎了一股上市香港创业板的风潮。这些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广东数家房地产企业,如合生珠投系、富力地产和雅居乐等,因为在香港上市,而发展迅猛。据媒体报道,2003年,富力地产与碧桂园集团的年度销售总额均为40亿元人民币,但2006年,富力地产销售总额已达到人民币100亿元,土地储备突破1500万平方米。而此前的两年,富力地产在香港市场集资30多亿港元。 内地企业直接踏上国际列车 事实上,早在1984年,香港最大电子集团康力公司财务困难,华润公司和中银集团应邀联手注资4.73亿港元,取得康力公司67%的股权。这就是今天“航天科技”的前身。在华润和中银之后,借壳上市成为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早期方式,如粤海、海虹集团,招商国际等,都是于上世纪80年代在香港上市的。 香港是自由市场,全球投资者可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自由买卖香港的股票,股票价格是全球投资者共同给的。从此,内地企业直接踏上了国际列车。 从1992年开始,注册地在香港、主要业务在内地的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直接上市,被称为红筹股。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拉开了内地国有企业在香港直接上市的序幕,市场反应热烈,当日,取得了110倍的超额认购。其后,上海石化、广州广船、北人印刷、马鞍山钢铁、昆明机床等内地国有企业相继在香港上市。但这年,内地企业在香港H股市值仅占5%。 中国概念股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香港市场。现在,香港市场每天的交易额约为360亿元,其中60%的买卖都是内地股。2004年开始,中国概念股将港股带入大牛市,2006年更是连创新高,成为该年全球最吸引投资者眼球的股市,而港交所收益也因此大幅攀升,并于2006年连续第三年刷新溢利纪录,2006年股东应占溢利由2005年的13.4亿港元增至25.19亿港元,升幅达88%。从1993年青岛啤酒直接香港上市至今,内地企业在香港市场累计筹集资金2000亿美元。 从华润到碧桂园,内地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达370家左右,总市值7000亿港元,占香港15万亿总市值的一半。而在2000年,香港所有上市公司数目只有570家。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