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寻开平碉楼主人血泪奋斗史(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10: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记者探寻开平碉楼主人血泪奋斗史(组图)
华工建成的美国铁路大动脉

记者探寻开平碉楼主人血泪奋斗史(组图)
新会县发现“19世纪旅美华侨义冢”。 姜鹏 摄

记者探寻开平碉楼主人血泪奋斗史(组图)
比尔说自己有1/8的中国血统

  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成为广东省首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作为融合中西文化的杰作,为世人瞩目,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碉楼的主人大多数是早期留洋的华工。

  近期,一位铁路华工的后裔、美国科学家比尔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更有学者指出,一百多年前在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回国建了开平碉楼。

  为了探寻碉楼主人在美国当铁路华工的那段充满苦难与荣耀同时又不为人知的奋斗史,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五邑侨乡,并采访了美国专家比尔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

  文/本报记者 姜鹏 图/受访者供图 署名除外

  宏裔楼是开平2000多座碉楼中的一座,60多岁的聂喜老太太是楼主关宏裔的孙媳,她掌管着宏裔楼的钥匙,她对祖辈的了解仅仅限于“关宏裔很早去了美国,挣钱回来建了(宏裔楼)”。

  “碉楼因为申请世遗成功被人记住了”,“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级顾问、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向记者袒露自己的忧虑,“然而,碉楼背后中国人在异国抛泪洒血的历史却被遗忘了。”

  美华裔著书铁路华工历史

  1992年底,在距开平数十里的新会县郊区“黄坑”,施工工人发现一群半露于地表的墓群。现今74岁的中学退休教师欧济霖考证发现这是一“19世纪旅美华侨义冢”,随后建议相关部门将义冢保存下来,15年来,他一直守护着这块墓群,并研究华侨义冢,“华工在美国修建铁路期间死伤无数,死者的亲人凑了钱将死者的尸骨运回来,没人认领的无名骸骨公墓就叫义冢”。

  “从1888年到1892年,仅该处义冢就有387个墓穴,可见运回、死在美国的华工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目”,欧济霖从资料中发现了义冢的资料,“侨史记载,曾有1200名在美国筑路的华工遗骨运回中国埋葬。”

  新会发现义冢的消息传到了美国,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族裔研究学院亚裔系教授谭雅伦从美国专程赶回参谒华侨义冢,谭雅伦的一句评价让欧济霖备受鼓舞,“旅美华侨义冢是当年华侨在美国血泪历史的活化石,它是记载中国人建设美国太平洋铁路历史的教科书。”

  “随后在台山、恩平等地也发现了多处华侨义冢,墓穴总数达2500多个,”欧济霖略带遗憾地对记者说,“可惜1992年之前发现的一些墓群被毁掉了。”前不久,欧济霖还在广州白云山发现一处上千人的美国华侨义冢。

  五邑大学梅伟强教授曾寻访铁路华工后代,但一无所获,“华工出国淘金九死一生,即便回国也报喜不报忧,铁路华工的历史保存在美国。”

  美国太空总署科学家比尔有着1/8中国血统,设计了首个登陆火星的太空探测器,但他对爷爷赵荣贵与祖辈铁路华工的往事并不知情,直到1995年一次偶然机会让他接触到祖辈的往事。

  当时比尔与沙加缅度铁道博物馆馆长打了交道,一段该馆记载铁路华工的资料让比尔感到震撼。“太平洋铁路上有数万华工,工作艰辛、收入低廉、死亡率高,我的爷爷也是铁路华工一员,” 69岁的比尔决定退休,开始找寻祖辈历史。至今,比尔对铁路华工资料的收集工作还在继续。

  2004年,比尔出版了对美国铁路华工研究的英文专著《美西大陆铁路的无名建筑者》,成为美国第一个记录下铁路华工姓名的历史学者。

  这本专著在美国铁路华工后裔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不少华裔保存该书以教育子孙“勿忘祖辈历史”。比尔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历史专家的关注,专门从事美国史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在美国获悉该书出版后,找寻比尔数月,终于在2006年收到比尔的邮件。

  华工建成了美国大“动脉”

  2006年,黄安年教授用中、英文出版了《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历史图片画册。2007年7月,新浪网、齐鲁电视台将开展“探寻美国铁路华工历史文化之旅”活动,一些学者和志愿者将到广东五邑和美国实地找寻铁路华工足迹。

  欧济霖在其著作《新会华侨华人史话》讲述了侨民淘金的缘由:鸦片战争后,苦不堪言的老百姓听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现金矿,大批侨民被“卖猪仔”后登上“地狱轮船”,少数人逃脱了肉体的煎熬、瘟疫的传染、派系的杀戮和未知的灾难后登上美国大陆。

  此时内战爆发,美国决心建横跨美国的太平洋铁路,以开发西部、促进统一。1862年,美国东西太平洋铁路动工,然而西段沿线高山峻岭,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难让白种劳工吃不消,两年过去了西线铁路才建设了不足50英里。

  “能修建万里长城的民族,当然也能修铁路”,工程承包商克劳克决心起用华工一搏,于是华工以“救火员”的身份走进了太平洋铁路建设史册。1865年2月,50名矮小单薄的广东华工踏上建设工地,他们“神勇无比,循规守纪,头脑灵活”给克劳克留下深刻印象,当即决定再招募3000名华工。

  铁路建设对华工的大量需求使得在广东掀起了第一次中国移民美国潮。据美国移民局资料显示:在1865年到1869年间约近10万中国人移民美国,其中14000多名华工参与到筑路工程中。

  比尔通过研究铁路公司发放给华工的薪水单发现,“在太平洋铁路建设的后期,这条铁路95%的劳工都是华工,这说明修建太平洋铁路的主力正是华工。”

  华工通过肩扛手抬,创造了日铺超过10英里铁路的奇迹,这一纪录让东线劳工夸耀的“一日铺设6英里壮举”蒙羞。

  1869年5月10日,4名华工打入一枚道钉固定下最后一根枕木,总长约2800英里、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提前7年完工,比原计划的14年整整缩短了一半,但在太平洋铁路建成庆祝大会上近3000名嘉宾中却没有1名华工代表。

  一英里铁路就有一华工尸骨

  与七年如一日的辛劳相比,随时面临死亡的恐惧是华工的梦魇。比尔说,华工要在无处立足的悬崖绝壁上开山凿石铺铁轨,他们用芦草编起一个个竹篮子,每个篮子里装一两个华工,华工在岩石上钻孔、安装炸药、点火,每天都有二三十人伤亡。”

  “修一段690英里的铁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华工至少死亡1000人”,比尔作了一个统计。运用逻辑推理,比尔对铁路华工死亡率进行研究,得出了“每一英里铁路下面,就埋有一位华工的尸骨”的结论。

  华工洒尽血泪却只换来低廉的报酬,还遭受歧视。比尔查阅了当年的工资单,白人工人每月35美元并供食宿,但华工每月仅26美元还不供食宿,这还需要偿还来美的借款、利息、旅费、食物和草药、人头费,每月只剩12美元。

  “这还不够将一个人的遗骨运送回乡,一具遗骨的船票价是15美元”,黄安年教授告诉记者,“回来的人风光,遗骨没人领就成了义冢,还有更多的尸骨埋在铁轨下。”

  “除开平碉楼外,铁路华工在家乡回报桑梓,爱群大厦、新华大酒店、新亚酒店等至今仍不落后;兴建了多家电影院,把西方电影带入广州;兴建了聚龙里、彩园等一大批屋村、别墅,此外,中山纪念堂、海珠桥的建设以及城市供电、交通,都有华工的一份功劳。”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族裔研究学院亚裔系教授谭雅伦回顾了华工对祖国的回报。

  华工回国建设开平碉楼

  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后,加州等地掀起了排华浪潮,“华工的廉价劳力”居然成了排华的主要依据。1882年,美国国会甚至正式通过排华法案。

  “没有排华政策就没有华工回国建设开平碉楼,碉楼正是美国排华政策的产物”,张国雄教授正是致力于通过保护开平碉楼,“让国人不要忘记铁路华工被驱逐的历史”。

  所幸,美国迅速纠正了排华的错误。1905年底,罗斯福总统在年度咨文中承认,“排除华人移民歧视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我们国家过去对中国非常不公平,而且已经做了错事。”

  “随着铁路贯通,美国经济腾飞;华工勤恳的工作也获得了美国人赞许”,黄安年教授说,“美国许多城市和社区开始立碑纪念、无名的华工开路先锋。”

  1964年,美国内华达州纪念建州100周年,政府在该州建立了华工纪念碑。该州州长随后宣布,今后每年10月24日为“向华人先驱者致敬日”。200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小镇的火车站广场树立起一座筑路华工铜雕,名为“开路先锋”。

  铁路华工史更是中国史

  在五邑地区,记者试图在当地博物馆、图书馆寻找铁路华工资料,然而除侨史外,很难找到相关的铁路华工资料。即便在侨乡也很少有人了解祖辈铁路华工历史。

  在新会义冢墓地,记者发现这些墓群上已经布满杂草与小树。“一段时间不来,杂草疯长,连进来的路都找不到,”74岁的欧济霖一边用手折去树枝,一边感叹,“我不在了(去世)以后,真不知道这些无名坟墓怎么办?”记者了解到,该义冢发现15年来,再也没有过修缮与维护。

  “铁路华工历史不仅是美国历史,更是中国历史。这段历史证明早在19世纪,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就承担起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把东方文化融入美国多元文化中,将西方文明带回国内,百年前的中国祖先改变了世界,”说到这里,张国雄教授兴奋的话语转而略带伤感,“然而,相比美国对华工历史的还原与保护工作,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寻访铁路华工”文化之旅策划者、齐鲁电视台台长阎爱华说,“我们计划在寻访铁路华工活动结束后,在全球华人中倡议建立一座铁路华工纪念碑。”

  本报记者对话比尔

  记者:您对爷爷的往事有多少了解?

  比尔:我没有见过爷爷,叔叔James Chew告诉了一些往事:爷爷1870年到美国时大约20多岁,他除为中央太平洋铁路工作外,还种植和贩卖蔬菜,之前爷爷还找过金矿。50多岁时,爷爷娶了做女佣的祖母。父亲是八个孩子中的老大,出生于内华达州的温拿穆克铁路城(Winnemucca)。

  记者:您为何要去了解这段历史?

  比尔:我与爷爷血脉相连,他叫“赵荣贵”,而我同样也有中文名字“赵耀贵”,虽然我不懂中文,但我懂一点点爷爷说的广东话,他帮助一个新国家(美国)促进了运输业,而我设计了登陆火星的第一艘宇航飞船,我获得了掌声与荣誉,但在与太平洋铁路有关的记载中,连我爷爷的名字都没有。

  我研究铁路华工目的旨在促进公众意识,让人们意识到在美国崛起中中国铁路工人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记者:您是如何进行寻找铁路华工工作的呢?

  比尔:1997年我去了位于犹他州普罗蒙特里(Promontory)的金色道钉国家古迹(记者注:贯穿美国大陆的第一条铁路的连接点所在地),寻找那些修建横跨美国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CPRR)的铁路华工的后裔,但我只从50个名单里找到了5户人家。

  我了解到,加州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的铁路博物馆里保留着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最早的薪水记录,1999年,我去该博物馆复印了1500个作为他们成员领取薪水的中国人的名单,这涉及到15000多个账目,包括中国人的名字、出生日期、薪水和工种。我对这些进行了分析,记录在《美西大陆铁路的无名建筑者》中。

  记者:《美西大陆铁路的无名建筑者》取得了怎样的影响?

  比尔:为了这本书,我整整花费了5年时间,我在文中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了铁路死亡人员数量,但最近引起了美国一些公众的质疑。不少人质疑用篮子搬运路基上的碎石、工人的数量。

  如今我仍在寻找那些后裔的名字,但是收效甚微,因为只能找到家庭的历史记录,个人的名字并没有被记录。即使家庭的资料也很难找到,因为我们的文化并不赞成讨论家庭起源和收入。

  记者:您怎样评价找寻铁路华工历史的意义?您今后有何研究计划?

  比尔:在我看来,铁路华工留下了一份遗产:不仅仅铺设775英里艰险的铁路,在岩石深处挖凿和填埋,开通13个岩石隧道,以及在40英里积雪区域施工和1天里铺设10英里铁轨的记录,最重要的是他们展示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善于把握时机、不畏挑战、坚忍不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让一个民族完成了一项他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促进了美国的发展。下一步,我将针对一些人对书中数据的怀疑寻找证据和资料,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没有当年铁路华工的后裔,我想委托你来寻找。

  在发稿前,比尔欣喜地给记者转发一封他侄子爱德华的邮件,比尔告诉记者:“我终于知道,爷爷赵荣贵来自广东江门台山,有机会我要到台山去寻找这段历史。”

  本报记者答应了比尔的请求,帮助他在国内找寻铁路华工后裔,欢迎读者提供有关铁路华工历史的资料,联系邮件地址:gzrbjp@gmail.com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