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福建省妇联婚姻家庭指导中心成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14:37 海峡都市报
组图:福建省妇联婚姻家庭指导中心成立
妇联婚姻咨询中心揭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末页

  N本报记者 吕蕴岚 张林 游庆辉 实习生 李艳 文/图

  核心提示: 日前,省妇联权益部的办公桌上,静静地躺着一封来自福州女子监狱的信件。这是一位毒死丈夫、自己被判死缓的30岁少妇写来的,对她而言,高墙内的生活比从前朝打暮骂的日子还更平静,“如果知道能用别的方式离婚,我也不会走上这条绝路。”

  像这样的来信,省妇联每天都要接到很多。从2003年至2007年上半年,福建省妇联系统共受理群众信访57600件,其中婚姻家庭类的信访37094件,占信访总量的64%。统计数据表明,家庭暴力、情感出轨以及财产纠纷仍然困扰不少家庭健康和谐,此外,子女教育问题以及老年人的情感困惑也是咨询求助热点。

  工作实践表明,大部分家庭悲剧都可以通过对妇女的先期心理干预并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来避免,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与策划,省妇联决定,联手本报成立“福建省妇联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以及“福建省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的传统家庭美德, 切实维护妇女在家庭婚姻中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减少因为家庭纠纷引起的不良后果,促进社会和谐。这也与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精神相吻合。

  昨日,省妇联主席刘群英、省司法厅副厅长黄忠岩以及本报总编孙德坚共同为两个机构揭牌。

  (小)高墙内来信 迟来的平静生活

  写信给省妇联权益部的女子名叫张燕(化名),是安溪人,只有小学文化,由家人作主嫁给当地村民陈兴(化名)。婚后,两人感情不合,从争吵升级为动手,瘦弱的张燕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无法见人。后来,丈夫还沾染上了赌博酗酒等恶习,深夜回家,更是无缘无故打骂妻子,张燕忍无可忍下提出离婚。陈兴对张燕说,凭什么离婚,离婚了谁给我干家务,不离!由于当地民风保守,离婚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村民都劝张燕,凑合着过吧。

  “我没什么文化,就觉得走投无路,不如一起死了算了。”1998年5月10日下午,她买了三包烈性毒鼠药投入家中的烧开水的铝壶里。晚上12时许,陈兴回家,张燕用这“加料”开水下面给他吃。没两句,他们又因为琐事吵嘴,陈兴一把掀翻张燕的面碗,自己将面吃了干净。没到天亮,他毒发身亡,张燕自首。

  看到来信,省妇联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徐建瓴表示,如果能有一个机构专门能接受妇女关于婚姻家庭生活方面的咨询,并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张燕的悲剧就可以避免。“不少妇女觉得,婚姻家庭的问题羞于启齿,不好和外人说。同时,她们也担忧这些秘密会不会传出去,对自己生活造成更差的影响。妇联的作用在这时候就凸显出来,不但能提出可行的建议,保护隐私方面更值得放心。”

  张燕的例子不是孤立的。她的狱友王珍(化名),也是小学文化的30岁少妇,从贵州老家来到福建打工,嫁给莆田男人朱海(化名)。婚后,朱海酗酒的本性暴露,常常醉酒后打老婆。去年2月11日,被殴打后的王珍操起锅铲狠狠砸向醉酒的丈夫,丈夫惊醒后夺过锅铲,再次殴打妻子。晚上临睡前,王珍抽出藏在枕头下的菜刀朝朱海的头脸砍去,朱海家人听到动静后赶来制止。经法医鉴定,朱海为轻伤,王珍以故意杀人罪被判3年。

  “这些是比较极端但绝不罕见的事例。更多的是,妇女姐妹们忍气吞声,放弃了自己应得的财产离婚,或者为了孩子继续忍受婚姻内的暴力,这都是不健康的婚姻、家庭。”省妇联权益部部长郭延表示,事实证明,不健康的家庭往往导致孩子的心理阴影,对他们的成长以及走上社会都带来隐患,“所以,我们关注孩子,更要关注孩子的母亲,关注他们生活的家庭。可以说,稳定安宁的家庭,孩子也极少走上犯罪道路。”

  在一件又一件无可挽回的悲剧面前,为妇女提供家庭婚姻指导以及调解家庭纠纷的机构呼之欲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酝酿,省妇联决定联手本报成立“福建省妇联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以及“福建省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两个机构,切实指导妇女走出认识误区,解决婚姻家庭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

  (小)12338和968111,专家免费为婚姻“把脉”

  昨日上午,在两个机构揭牌仪式结束后,就组织由知名律师与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家团,现场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一对一咨询解惑。

  据省妇联副主席马义英介绍,这些专家长期从事婚姻家庭领域的研究,精通相关法律,并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其中12名已经受聘为“婚姻家庭指导中心”的顾问。“指导中心”副主任曾虹介绍,中心还聘有36名“巾帼志愿者”,他们都是持证的心理咨询师或律师,从数量上保证群众来信来访的咨询需求。

  省妇联副主席马义英表示,维持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睦,要像对待火灾一样,关键在“预防为主”,否则一把火烧起来,家就可能不复存在。因此,“人民调委会”主要任务就是调解家庭纠纷,特别是与妇女儿童“三费”相关的纠纷(抚育费、赡养费、抚养费)。除了人民法院转交的委托调解,只要当事人双方都同意,“人民调委会”都愿意免费进行调解。

  “人民调解制度具有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马副主席说,调委会将依托省妇联法律服务中心这一窗口,请专家与人民调解员来做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扼杀悲剧的萌芽,保护合法婚姻。”

  本报作为全国18强的主流媒体,发行量全省最大,省妇联唯一指定作为合作单位,共同开办“指导中心”与“人民调委会”。因此,省妇联热线12338与本报新闻热线968111(建议号码加黑)同时连通婚姻顾问,倾听婚姻故事,给出可行性建议。

  此外,本报读者还将享有特别的方便,省妇联决定,顾问们将定期参与接听本报968111新闻热线,直接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长期以来,海都报为妇女维权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我们深切感谢。”省妇联主席刘群英回忆,今年6月,本报联手妇联,顺利解决连江高一少女怀孕事件,9月,本报“一周婚姻观察”栏目为无处安身并要抚养一双儿子的三明少妇吴兰找到工作,“这些事迹不但说明你们媒体的力量与爱心,更说明我们有合作的广阔空间和前景。”

  除了拨打12338或者968111两部热线对话专家外,省妇联还将不定期举行“婚姻家庭沙龙”、知识讲座以及“人民调委会”下社区等活动,具体时间本报将提前报道。

  (小)前景展望:吸引资金援助受困妇女

  “可以说,前来求助的妇女大都处在经济困境,她们需要的不仅是心理上的干预以及法律上的指导,她们还需要一定物质上的帮助,比如那位吴兰,被丈夫骗了离婚,还要抚养儿子,就急需一份工作。此外,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化成都相对较低,不但自我保护意识缺失,一旦事情发生,连自救都很难。”省妇联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徐建瓴说,搭建这两个平台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他们只需记住两部热线,就可以找到专家或者媒体来帮忙。

  对此,巾帼志愿者詹锦华非常有同感。作为福建省红十字心理援助专家委员会成员,他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已经7年多。 “可以说,心理质询这份工作是有含金量的,需要收费的,我们很愿意帮助那些婚姻困境中的弱势妇女,但是找不到她们,她们肯定不会想到自己需要心理辅导。同样,她们也找不到我们。”这一平台,让双方碰面了,“从事公益,就是让资源最大化使用。我们帮助白领,也不能忘记相对贫困的弱势妇女。”

  “借助海都报的读者群,我们可以更广泛地告诉妇女姐妹,有需要帮助可以直接找当地妇联,或者拨打热线,”省妇联副主席马义英说,“现在有专门的机构来处理婚姻家庭的困惑和纠纷了。”下一步,省妇联希望能吸引资金,在心理辅导法律服务之外,在物质上帮助困难妇女,甚至建立一个可以暂时提供妇女住宿的庇护中心。

  “家和万事兴,”马副主席笑着说,家庭稳定关系是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核心问题,关注妇女身心健康,就是关注婚姻家庭的和谐,就是关注社会的稳定发展。

  以下12名人员为福建省妇联婚姻家庭指导中心顾问:

  1)林榕发 福建中医学院教授;福建省职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长;

  2)程利国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福建省心理学会会长,国家劳动部心理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3)翁进 福建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4)林芳 福建省煤炭疗养院心理医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5)胡宝珍 福建省警官学院教授,福建省法学会常务理事

  6)薛凤娣 福建省妇联儿童部部长

  7)张锦萍 福建省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8)夏茵 福建经济广播电台主持人

  9)曹卫 福建闽天律师事务所律师,2005年获得“福建首届十佳优秀女律师”称号,2006年荣获“首届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特殊贡献律师”称号。

  10)许秀珠 福建君立律师事务所律师

  11)娄晓丹 福建名仕律师事务所律师,曾任福建省律师协会副秘书长、纪委书记

  12)郑巧玲 福建省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