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宫一号安装26个发动机 24个负责姿态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1日02:16  华商网-华商报
参加天宫一号发射的陕西籍科研人员张杰,写给女儿的一封家书 参加天宫一号发射的陕西籍科研人员张杰,写给女儿的一封家书

村民争相观看“天外来客”本报记者 刘晓军 摄 村民争相观看“天外来客”本报记者 刘晓军 摄

  本报榆林讯(记者 刘晓军)9月29日晚9时16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昨日,两个落在榆林的整流罩残骸被成功回收,安装在其中一个整流罩中的“黑匣子”也在第一时间被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取走。

  昨日上午9时许,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野目盖村村委会附近一块种着樟子松树苗的地头,躺着一个“庞然大物”,呈半弧形,长12米多,直径4米,数百村民在外围观。“这就是天宫一号的外壳,电视上看很小,没想到这么大。”一位村民边说边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昨天晚上大概9时33分,空中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好像飞机低空飞过一样,夹杂着‘嘎吱嘎吱’的声音,我们跑出村委会办公室一看,只见一个黑色的东西快速飘落。”孟家湾乡综治办主任陈军说,那个像箱子一样的东西自西向东往下坠落,好像要砸在路边的通讯铁塔上,他们几个在村子留守巡逻的人赶紧向反方向跑去,“那个东西好像要落在头顶,我们害怕砸到人,就躲开了。”陈军说,很快,村委会东边传来一声巨响,感觉地面都有点震动。循着声音找去,他们发现了天宫一号的整流罩残骸,于是第一时间上报。

  一个留守的村民说,“那个东西正好落在了种有树苗的地头,旁边都是玉米地,如果掉进去,可能还不会那么快被发现。”十多分钟后,第一辆警车赶到,随后,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也抵达现场,经过勘测,当晚11时许,安装在这块整流罩上的“黑匣子”被取走。

  昨日上午6时许,另一块整流罩残骸在神木县大保当镇永丰村被发现。巧的是,这片整流罩刚好掉在村外一块荒地上,但不如第一块保存完整。

  据了解,这两块整流罩随后将被切割开,运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做进一步的检测。

  昨日,当地群众生活、企业生产、道路交通等已恢复正常。

  按照榆林市政府专项会议纪要精神,将由政府部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此次发射任务中发生的群众财产损失的赔偿处理。

  天宫一号太空换个姿态要26个发动机配合

  昨日16时09分,天宫一号成功实施第2次变轨,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在未来大约两年时间内,天宫一号还将完成多次变轨、与神舟飞船对接、转体、翻滚等高难度动作。天宫一号是怎么实现这些的呢?靠的是安装在其身上不同位置的26个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与神舟飞船发动机都是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制造。该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志让是我国液体火箭、飞船动力研发制造的直接指挥者,昨日他向记者详解了其中奥秘。

  ■掌舵天宫

  26个发动机缺一不可

  华商报:据说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您反复观看了十几次发射录像?

  刘志让:这次是我国首次采用摄像机全程记录的发射全过程。以前,无论在基地还是在看电视直播,只要飞船一起飞,看看火焰没异常就放心了,但这次不同,能看到很多细节,如发动机周围的火星、气流影响、在太空中的状态等。我反复看,就是为了找到以前未知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华商报:天宫一号已实现两次变轨,未来还有对接等重要任务,它是靠什么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刘志让:在天宫一号上安装了26个发动机,其中有两个推力分别为490牛顿的主发动机,还有24个姿态调整发动机。要在太空实现变轨,地面指挥系统会给天宫一号发出指令。根据命令,天宫一号会自动点火相应位置上适当动力的发动机,由一个或多个发动机形成合力,将天宫一号送入目的地。

  ■交会对接

  发动机咋用力是关键

  华商报:天宫一号飞行最关键的一步是“对接”,如何在太空做到准确无误?

  刘志让:这是考验发动机的重要一环。对接时,飞行器与飞船不能出现毫厘之差,这就依赖于地面的准确操作和发动机的优异性能。

  当然,交会对接中也可能出现误差,这就需要飞行器重新变速、调姿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天宫一号的寿命。因为每次点火都需要耗费能量,节省能源就意味着延长寿命。所以,我们希望最好能一次对接成功。

  在具体操作中要完成:“对得上”,就是实现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可靠对接;“合得来”,就是对接上以后能形成一个整体,不脱开,密封好,组合体能自主稳定运行;“分得开”,以神八为例,飞行器组合体在太空飞行大约20天之后就必须安全分离,所有这些动作,都需要不同位置的发动机相互配合来完成。

  ■安全保证

  发动机水平世界一流

  华商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如何保证26个发动机在太空可靠运行?

  刘志让:航天六院是我国唯一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单位,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经过历次改进和实践检验,已证明我们的发动机是世界一流。

  这次任务从研制到设计到生产试验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选择最优的队伍、最优的配套产品、保证工作人员在最佳状态工作,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所有发动机及其所有零部件一次性通过验收。本报记者 王卫平

  ■关怀

  温家宝贺国强会见参研参试单位代表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切会见天宫一号飞行任务指挥部成员和参研参试单位代表。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一同会见。

  温家宝指出,实施天宫一号飞行任务,是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之战。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技领域之一,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希望同志们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发展航天事业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奋力拼搏,为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前瞻

  新一代大推力火箭有望2014年首飞

  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宋征宇说,数字化、无毒无污染的中国新一代系列运载火箭长征5号、长征7号有望在2014年左右实现首飞。预计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项技术将趋于成熟,并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2号、3号、4号系列。

  航天员训练方面,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宪民说,航天员的训练着重人控交会对接能力方面的训练,力求“把航天员训练得像开车一样”,能够熟练地进行交会对接。骨丢失对抗仪等实验装置随天宫一号进入太空。

  ■动态

  天宫一号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北京时间9月30日16时09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成功实施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通过此次轨道抬升,预计可使天宫一号在神舟八号发射时,轨道高度自然降至约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从而尽量减少发动机开机,节省燃料。有关专家表示,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后,地面人员将对天宫一号平台上的交会对接机构等各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还将利用搭载的有效载荷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生命保障系统开始自主运行

  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已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航天员进入“天宫”前将建立载人环境。目前,天宫一号维持氧气、温湿度、二氧化碳、压力等指标的系统正在以无人方式运行。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环控生保系统专家李英斌说,这次任务提出了严苛的舱内微生物指标和可吸入颗粒物指标要求,他们专门研制了微量有害气体净化装置,采取综合手段对舱内气体高效净化。还首次带入了微生物净化装置,为航天员打造高度洁净的环境。

  设备研制专家余青霓说:“舱内不是绝对无菌的,微生物遇到合适环境就会生长,人体代谢也是微生物产生的来源。它们不仅有害健康,时间长了还会腐蚀设备。”天宫一号还有专门的储箱回收人体呼吸、排汗等代谢产生的水汽。

  参加天宫一号发射的陕西籍科研人员张杰,写给女儿的一封家书——

  “妈妈一人带你很辛苦,你要听妈妈的话”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中心指挥室主任张杰,是陕西岐山人,自己一人常年驻扎在戈壁滩上,他的妻子和8岁的女儿都在岐山老家。他委托本报记者给他那个8岁的女儿捎封家书。

  张杰说:“因为任务的特殊性,我很少回家探亲,我妻子是岐山一所小学的数学老师,2003年在发射神五时,妻子在陕西老家生孩子,我没能赶得上回去,心里一直很愧疚。”

  张杰表示,自己每次回老家后就包揽了家务活,尽量多干,当模范丈夫,这样回到酒泉后少些内疚和遗憾,“航天人的压力有多大,家人压力就有多大,由于我常年在外,和家人没在一起,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懂事了,他们都很牵挂我,这些年家人付出了很多。包括我弟弟,大学毕业后本来也想往外飞,因为我没在父母身边,最后弟弟牺牲了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留在了父母身边。”

  本报特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王晓亮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4)

> 相关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