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急嫁族”折射了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8:27 东方网

  “未婚女,22岁,大四在读……觅25岁以上,月薪3000元以上,家是济南的或至少在济南有住房有车……”生活日报消息,这是网上一条很典型的征婚帖子。过完年,又到了高校毕业生拿着简历奔走于招聘会之时,但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个别女大学生并不急着找工作,却把精力放到了“找对象”上,她们觉得这样可以避过就业难题,过上舒适的生活,校园中就出现了“急嫁族”。(2月20日中国新闻网)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象,因为这里面折射的诸多问题值得需要我们惊醒。

  之一、真正爱情观念的失落。如此条件多多的势力征婚启事,已经让爱情带上了沉重的金钱桎梏,真正的爱情是在奋斗与理解中形成的,这是大学生爱情观念失落的标志,这样组成的家庭,即使有幸福,也是暂时的,必然暗含着将来的危机,值得我们惊醒。

  之二、女性就业的艰难。

女大学生把精力放到“找对象”,实际上折射了女大学生就业的艰难,这和我们用人过程中的女性歧视有关,和我们不平等的就业实际有关,女大学生成为“急嫁族”,实在是社会逼的,因此,建立平等合理就业规范已经成了当务之急,这个急切问题不解决,今天出现了“急嫁族”,明天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族。

  之三、享乐主义的泛滥。其实,“急嫁族”的出现,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大学生享乐主义思想的泛滥,一结婚什么都有了,不用奋斗了,可以享受了,这种思想是一种可怕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恶性循环会影响整个大学生群体朝气蓬勃的激昂氛围,也是社会的不健康思想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之四、自身价值的沦陷。大学生毕业应该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寻找工作,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急嫁族”的出现,表面看是急切,背后是对自己价值没有信心的表现,是自身价值的一种自我沦陷,这种价值观的泛滥是大学思想的一个危险信号。

  针对“急嫁族”现象,记者专门采访了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权朝鲁,权教授认为,放弃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奋斗,选择这种功利性的征婚形式并不妥当,毕竟婚姻是需要一定感情根基的。而盲目地拿青春与有房有车有地位的“他”作交易,不但不牢靠,反而会招来很多麻烦事。我十分同意专家的看法,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却不是这样的教导能解决的,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必须做多方的反思努力才行,因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作者:殷建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