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85.3%公众感觉生活负担更重不可忽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1:59 辽沈晚报

  数据和感觉怎么“打”起来了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日前联合进行的一项有7625人参与的调查显示:一方面,78.8%的人认为和10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负担比十年前更重了。

  我相信,这个关于公众感觉的调查,很多人会不以为然的。毕竟,此前,权威部门向公众提供的信息是GDP连年增长,而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物价上涨幅度并不大,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远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近年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一方面是老百姓收入在逐年增加,腰包日益在鼓起来;另一方面,是物价上涨并不大,老百姓有能力享受到更好生活质量。而与这样现实恰恰不符的是,公众却感觉生活负担更重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相信权威部门的数据,还是相信公众的感觉?

  对此,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指出,在我国,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些学者依据宏观数据做出的分析与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有很大距离,有的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通常来说,不是民众的感觉错了,而是由于宏观数据的计量方法出现了问题。物价的问题就是如此。

  以现实使用CPI统计标准为例,这个标准还是20多年前制定的。这样的标准,并未根据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产品的变化做出调整。诸如医药、教育、电信等消费的所占权重,与实际消费情况完全不成比例。甚至连近几年上涨很快的住房消费,在计算CPI时,并不包括在内。

  这只能说明,如果我们以所谓的权威部门提供数据来比照公众的生活质量,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而相关部门如果仅仅依据这样数据标准,来审视和判断公众的消费水平,籍此来调节和制定一些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显然就容易陷入评价与决策的误区。

  事实上,由此带来的教训,广大的老百姓也正在承受。为什么住房、教育和医疗,会被普遍的视为加重人们生活负担、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新“三座大山”?为什么那么多公众对将来的养老没有信心?这一切难道不应该提醒我们,公众的感觉,很多时候比那些权威部门的数字统计展现的“发展幻象”更值得关注吗?一个常理告诉我们,老百姓的感觉和智慧是最最不可怀疑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