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校图书馆为何冷冷清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9:50 东方网

  蒋元明作品集有一条消息说,在如今一些高校,图书馆借阅处时常冷冷清清。即使去图书馆里的,要么是考研复习的,要么是写作业图清净的。据说,有的学生几乎忘记还有个借书证,什么经典名著,听说了就算不错,他们的课余基本都用在了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看电影上了。

  这让人想到了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的答记者问,记者招待会从上午九点到十二点还
没完,总理说,如果大家不怕饿肚子,还可以回答两个提问,一中一外。结果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的回答,不仅从容不迫,真诚富有情感,而且显得很智慧,很有学识,不断地引经据典,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魅力,吸引了中外的老记们。比如“形势稍好,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知难不难”,等等,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英特网的问题时,温总理说:“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萧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

  显然,一个人的魅力,吸引力,与他的人品和学识是分不开的。学识从哪能里来的?“学而知之”也,得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这些都是经典名言。而读书最好的时候莫过于青年时期,莫过于学生时代。在许多过来人印象中,大学的环境与氛围是最适宜集中阅读名著、典籍。坐在学校

图书馆、校园长凳上静静看书的情景是不少成功人士难忘的回忆。

  大学生正是吸收文学精华、培养品味修养的大好年华,咋就对经典书籍“不感冒”呢?

  首先,网络时代、数字化存储,各类资料的搜寻与获得变得异常便捷。电子版的大行其道,也使书籍大量共享成为可能。可凡事都具两面性,太容易得到,反而不知珍惜。一些人对书的珍视程度大不如前,个人电脑中或许存储着几百部书,却已懒得去阅读一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今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同样在分散象牙塔里学子的心。尤其是刚冲过“高考独木桥”,有了更多可支配时间与生活费,有的学生觉得专业课不缺勤、考试不“挂科”已算不错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广为诟病的应试教育、极强的“目的性”思维——即使是“好学生”也都在忙着考五花八门的资格等级证书,以增加就业竞争砝码;要么则是将绝大多数精力时间花在学英语上,寄希望考托福、雅思、GRE留洋海外;至于考研大军,更成一道新的“风景”,有的学生甚至大二开始便已在潜心准备。一系列因素作用下,哪还有功夫踏踏实实读“闲书”呢?

  都说大学生是“时代骄子”。透过他们,折射出的又何尝不是一系列的时代现象与社会问题?经济大潮、物质冲击、职场压力下,不少人已没有了读书的心思和耐性。娱乐八卦、休闲玩乐、时尚画刊充斥市场。浮躁与功利下,优秀读物与出版总量根本不成正比,反倒是各类隐私、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等五花八门猎奇窥探“你方唱罢我登场”,大肆炒做,吸引眼球。此外,书籍内容选材“一窝蜂”、各类攒书粗制滥造、贩卖书号等等,更使许多出版物质量难以保证,让人大倒胃口。“学以致用”同样被不少人曲解,从很多家长角度,就认为“闲书无用”,沉重课业外,学生不多的业余时间也被排满各类辅导班,孩子的求知与阅读兴趣被人为压制、逐渐淡漠。

  但是,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作品都曾对一代人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却是事实。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反之亦然。对于正处立志阶段、树立世界观、人生观的青年更是如此。真正的阅读则是一个不断充实积累、培养完善内在、由里及表的渐进过程。打个比方,“快餐式阅读”是可以立竿见影,但却始终无法摆脱疲于应付、“半瓶醋”的尴尬;而长期培养出的内涵素养却好似陈年佳酿,逐渐散发,浓香持久,回味悠长。现在一些“成功人士”积极读书充电,并非全是“附庸风雅”,许多人精神上的空虚与迷茫,恰恰使其具有强烈的补课要求。

  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思维与记忆力处在最佳状态的青年,不妨抽些时间,挤点时间,泡杯清茶,读几本中外名著经典试试,兴许会让你有别有洞天的感觉呢。


作者:蒋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